臺灣原YOUNGTag

  • 划出賽德克文化長河——幽谷.瓦歷斯(Yoku Walis)

    November 13, 2021

    「以前我們賽克德族女生要會織布才可以文面,但現在不一定了,部落耆老說:『以前的人不會說完成什麼樣的成就才能文面,而是時間到了,自然就會去做的事情。』」這種「做了就對了!」的態度,確實是幽谷.瓦歷斯開創人生的妙門。能力和美 文面象徵榮耀《消失的幽谷》專輯封面採賽德克女子左右各半,左方是堅毅清秀的幽谷....

  • 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關島

    November 13, 2021

    歷經殖民、大航海時代貿易與二次大戰,觀光天堂關島呈現原住民族查莫洛(Chamoru)與美國、西班牙、墨西哥的文化大融合。除了有蓬勃的自然及歷史文化能量,經考古分析,更發現該族的親緣關係與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坎卡奈族(Kankanaey)及臺灣阿美族接近,實證祖源可追溯至臺灣。文化多元 異國美食之島關島...

  • 美麗的婚姻傳說

    November 04, 2021

    原住民族關於婚姻的傳說故事中,許多敘述著男女相愛到結為連理並繁衍後代的過程。天女傳授 賽夏農耕織布技巧天女下凡的故事大都不為愛情,而是幫助人類,例如賽夏族相傳雷女和織女下凡就是最著名的兩例,雷女傳授族人農耕的技巧,以及織女傳授族人織布的技藝,讓賽夏族人走向文明社會。賽夏族人原來只會打獵,不懂農耕,天...

  • 謹守結婚禮俗

    November 04, 2021

    在母系原住民族社會裡,媽媽最大,舉凡家中大小事,都要問過母親的意思,在這樣的社會制度下,少女、少男情竇初開,還要看看雙方的母親是否看對眼,如果兩位媽媽都喜歡對方的孩子,就會私底下談妥,女方媽媽就會要求女兒做個情人袋,由媽媽去交給男方的媽媽,再轉給那個男子。阿美族的男人,誰先掛上「a lu fu」,也...

  • 太魯閣族感恩祭Mgay Bari

    November 01, 2021

    過去半粒小米就可煮一鍋小米粥,一年只需一串米穗就足夠一家溫飽,但有個懶惰的女人覺得天天煮粥很麻煩,丟了一把小米在鍋中,想說可以吃上好幾天,結果小米在鍋裡溢出變成麻雀飛了出來。從此,太魯閣族人便要辛苦耕作狩獵,才得以換得三餐溫飽。為了祈求豐收,族人會在播種、收穫前舉辦祭典,以祈求天神保佑有好的收穫。因...

  • 原住民族泰雅北勢群民族多語文實驗教育—苗栗縣泰安鄉象鼻國民小學

    October 04, 2021

    一早,象鼻國小校長葉文杰(Masaw Pusan)精神奕奕地出現在視訊的另一端,朗聲說:「我不太喜歡使用『實驗教育』這4個字,我是泰雅族人,為什麼討論自身文化要叫實驗?」當建立原住民民族文化主體性的意識抬頭,象鼻國小不斷透過課程設計、教材調整,讓泰雅孩子們能自然而然地接觸母體文化,活用部落流傳下來的...

  • 阿美族豐富的野蔬世界

    October 04, 2021

    原住民族傳統社會普遍種植小米、雜糧、豆類,蔬菜則靠採集,蛋白質來源則為打獵,這種飲食習慣普遍存在於全臺原住民族中。尤其世居平地的阿美族,因居住平地、氣候暖和,野菜種類最多,也最易取得,野菜文化發展得最為完整多元,因此獲得「食草民族」的美譽。這幾年「野菜」一詞風行,但踏入阿美族的飲食世界,還是令人驚豔...

  • 超越有限地平線的姚宇謙(Lowking)

    October 04, 2021

    為創作生涯第一首母語歌曲〈後山Feeling〉,姚宇謙(Lowking)不斷與住在花蓮的外婆通電話請益。他的父親是漢人、母親為太魯閣族,但直到升學才開始學習母體文化,卻沒料到,首張創作專輯竟讓他挺進第32屆金曲獎。「我們常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其實當你踏出去時就是準備好的時刻。」創作母語溯源土地血緣專...

  • 迦瑙.伊法蘭:多參與,邊做邊學

    October 04, 2021

    小米是排灣族非常重要的作物,從播種到收割的過程,有許多的禁忌和祭儀。迦瑙.伊法蘭念大學時,以部落文化為畢業製作的主題,為了拍攝畢業作品,他走進土坂部落跟著vuvu學習,看著小米種子撒在土地裡,慢慢地成長、茁壯,在認識小米的同時,他也漸漸地理解原住民族依循四季運作的歲時祭儀和傳統文化。因為樂舞重新認識...

  • 森林資源的現代產業應用

    September 27, 2021

    木材在原住民族傳統社會中被廣泛使用,建材、飲食器皿、樂器,以及杵臼等生活用品,或是漁具、舟船等交通工具,都需要使用木料。但最普遍應用就是當柴燒,以木頭取火可烹煮食物,同時讓室內保持乾燥,防止物品及房屋發霉腐壞,冬天更可取暖。至今許多部落族人仍習慣每天一早在主屋旁的半開放工具間燒一盆火,尤其在冷颼颼的...

  • 祕魯星雪祭 滿月高山下相逢

    September 17, 2021

    安地斯山脈的原住民族從1783年就開始舉辦星雪祭(Qoyllur Rit\'i),也因而吸引眾多來自其他地區的朝聖者來此慶祝豐收。但星雪祭的由來卻是個相當悲傷的故事,據說在18世紀,一位美洲原住民族男孩馬利歐諾以畜牧為業,偶然間認識了一位叫曼努埃爾的男孩。後來,多虧了曼努埃爾的幫忙,馬利歐諾的牧群個...

  • 快來吧!我們一起《看月亮》

    September 17, 2021

    年輕的布農族音樂人馬詠恩和農男樂團共同合作,用最具有創意和最通俗的編曲,製作出《看月亮—Sadu Kata Buan》音樂專輯。在嶄新的現代編曲架構下,保留大量的古調吟唱。「跟著部落長老學習族語和古調,是最幸福的一件事。」馬詠恩從小學習布農族語和古調,如今更藉著音樂,傳承原住民族的音樂與文化。吟唱古...

  • 撒奇萊雅族的海祭

    September 10, 2021

    每年3、4月春末初暖時節,東北季風稍歇,當太平洋洋流—黑潮帶來大量的飛魚和洄游魚類時,花蓮濱海的各部落也隨之進入捕魚的季節。居住在東海岸的撒奇萊雅族男性族人會在漁季開始後的時節舉辦海祭,祈求海神、山神和祖靈的保佑,讓漁夫每一趟都能安心出海,滿船而歸。海祭又稱海神祭、捕魚祭,是以海維生的撒奇萊雅族非常...

  • 那些小米教會我的事

    September 03, 2021

    上個世紀末,原住民族祭典經常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小米收穫祭卻沒有小米,祭典裡應該要有的小米酒並非以小米釀造,而是改用糯米或公賣局的瓶裝米酒⋯⋯。原來,這是因為飲食習慣受外來統治者日本人以及漢人的影響,才改以更便利取用的稻米為主食,小米漸漸地被稻米取代,讓過去「藏種於民」的傳統被破壞,不計其數的小米品...

  • 小米—最神聖的主食作物

    September 03, 2021

    每年入夏,走進部落便可見小米田裡搖曳著小米串。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便開始種植小米,且世界各地都有此作物,又被稱做粟、稷、粱、粟米。小米是五穀中籽實最小的品種,植株約60~150公分高,米穗一串則可長至20~30公分;接近採收期時,小米穗則會因重力而串串下垂,風吹搖擺。小米耐旱,適合種在缺乏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