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划出賽德克文化長河——幽谷.瓦歷斯(Yoku Walis)

堅持中見團結的力量

2021/11/13

  • 文字 / 撰文|蔡舒湉 圖片提供|好痛音樂
LINE分享 FB分享

賽德克耆老說,「幽谷」意指家裡最小的女孩子,是從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名字,發音亦類似日文。從聲音和語言定位自我,這不只是幽谷.瓦歷斯(Yoku Walis)的族名,更代表了她的音樂,以及賽德克族文藝復興之路。

「以前我們賽克德族女生要會織布才可以文面,但現在不一定了,部落耆老說:『以前的人不會說完成什麼樣的成就才能文面,而是時間到了,自然就會去做的事情。』」這種「做了就對了!」的態度,確實是幽谷.瓦歷斯開創人生的妙門。

幽谷.瓦歷斯(Yoku Walis)

賽德克族—德路固群,來自南投仁愛鄉廬山部落,自小在賽德克族人群居的精英村成長。集清亮嗓音、深邃五官、舞藝、詞曲創作於一身。2019 年發行賽德克族語全創作演唱專輯《消失的幽谷》。


能力和美 文面象徵榮耀

《消失的幽谷》專輯封面採賽德克女子左右各半,左方是堅毅清秀的幽谷.瓦歷斯站在摩天樓前,而右方背襯山林的「耆老」,其實是經過衰老和文面影像後製的她,並列老少是代表文化斷層的危機意識,既帶出自身的過去,也心懷未來。她的創作歌曲〈文面 Ptasan dqras〉除了描寫傳統,也邀請文面的百歲賽德克族耆老林智妹獻聲。

幽谷透過音樂,為賽德克族文化注入新能量,讓更多年輕朋友聽見傳承至今的耆老智慧。

幽谷發現,現在部落年輕人開始體現過去傳統之美,相繼在手臂、額頭文身,宣告自己是賽德克族人。她出身南投仁愛鄉廬山部落精英村,因學齡前由外婆照顧,聽得懂簡單的族語。童年總在海拔1,400 公尺上的蓊蓊鬱鬱中見大人採茶、種高麗菜,小孩子則抓著樹藤盪鞦韆,奔馳在山泉祕境之間。「小時候最大樂趣就是去後山冒險,我們在大自然裡學會分辨野菜,看見猴子要趕快跑,以免東西被搶走。」

獨立無懼 自律精進演藝

人生第一首族語歌〈Bubu〉是幽谷寫給媽媽與外婆的歌,感謝她們支持她勇逐星夢。「為了聽我兩分鐘的駐唱表演,媽媽和外婆會結伴到臺北支持我,真的很不捨。」她從小喜愛音樂,學過古典鋼琴跟吉他,喜歡跟家人一起唱十塊錢卡拉OK。當練習生時期,她學習韓國流行樂文化,也喜愛饒舌、爵士風、嘻哈、節奏藍調等曲風。音樂已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對幽谷而言,唱歌創作已經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並持續透過音樂傳達原住民族文化。

〈殺豬日〉歌頌婚姻習俗

為了讓大眾接觸賽德克音樂文化,幽谷刻意在專輯中融入疊瓦式唱法與頑固性低音兩大賽德克音樂特色,並搭配族人用來表達愛意的傳統樂器口簧琴,有些聲響是從自然中取樣而來

歌曲〈殺豬日〉描述部落嫁娶的傳統習俗,創作動機來自她發現賽德克族鮮少輕快的歌。「殺豬在各族群有不同的含義,通常是在傳統祭典或人生重要大事。這首歌在談賽德克族結婚時的殺豬文化,要殺幾頭豬,取決於女方的親戚多寡及男方的財力。被祝福的男方會把豬放在發財車展示。」

在傳承路上,幽谷建議從自己喜歡的興趣切入。「每個人都值得被看見和聽見,不認同都是因為不了解。只要你願意開始接觸,自然而然會接觸到更多新鮮有趣的人事,獲得不同視角。」幽谷分享賽德克古調〈Siyo Siyo Si〉(意指:你能我能),「耆老寫歌喜歡用大自然形容人生百態,這首曲子警惕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終。河流很長,但我們總有一天會到達。」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94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