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泰雅北勢群民族多語文實驗教育—苗栗縣泰安鄉象鼻國民小學
內化Tayal智慧翻轉部落
2021/10/04
- 文字 / 撰文|蔡舒湉 圖片提供|苗栗縣泰安鄉象鼻國民小學
象鼻國小以傳承泰雅文化為軸心,永續共生祖先智慧。本文專訪象鼻國小校長葉文杰、教導主任吳學華、教務組長張曉一與教師李雅馨,探詢象鼻國小如何闡揚泰雅核心價值。
一早,象鼻國小校長葉文杰(Masaw Pusan)精神奕奕地出現在視訊的另一端,朗聲說:「我不太喜歡使用『實驗教育』這4個字,我是泰雅族人,為什麼討論自身文化要叫實驗?」當建立原住民民族文化主體性的意識抬頭,象鼻國小不斷透過課程設計、教材調整,讓泰雅孩子們能自然而然地接觸母體文化,活用部落流傳下來的智慧。
勿忘泰雅祖先榮耀
「整個大安溪中上游(Liyung Paynux)都是北勢群(Paynux)泰雅族居地,來我們部落,只會聽見自稱泰雅人。」葉校長表示,這塊寶地因生長結實纍纍的野生番石榴,是族人狩獵必經之地,泰雅古語稱為「Maypuwan」,意指「美好的地方」,中文名則源自日本人在此設立警察廳時,依據山勢形似象鼻而來。論校史,最早可追溯至1917年日人設立的番童教育所,走過族群意識壁壘分明的時代,造成原住民族對身分的自卑與疑惑。
當象鼻國小終於在109學年度推動泰雅北勢群民族多語文實驗教育,展現勿忘祖先榮耀的使命,教導主任吳學華(Iwan Hobing)表示,在沒有完整民族教育課綱可依循,且師資專業有限情況時,團隊希望能參照全國學生適用、應習得的素養,在各項課程中共融泰雅文化價值,比例各占一半。「課程要讓孩子以身為泰雅族人為榮,並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處理問題,能在部落、社會、國際間移動游刃有餘,無所畏懼。」執行一學年以來,發現需要英語補救教學的學生減少三分之二,孩子們也更有參與感、更自信了!
讓泰雅精神自然地融入課程中,是象鼻國小的目標之一。
生命價值從心翻土
象鼻國小的教材由教師群、課程專家、耆老、部落工藝師等專業人士花費一年時間協力編纂完成,主題劃分「扎根泰雅」與「川流北勢」兩大主幹,共有144個主題課程,涵蓋泰雅文化、語文、自然科學,與泰雅族的宇宙觀、社會觀、工藝技術等。教務組長張曉一(Boxin Yapu)表示,泰雅傳統文化必需搭配現代生活做適度調和,例如生命禮俗課教育泰雅族傳統葬儀是3天,能愈早接觸死亡議題,反而愈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該感謝什麼,無需避諱。
以五年級為例,介紹泰雅族馘首文化時,便採取辯論會形式,訓練孩子批判性思考,並由老師導入品德觀。又如撰寫〈我的遺書〉課程,只有第一位發表時,因情緒尚未凝聚,且搭配嘻哈樂以特殊情境展現遺書內容,課堂較為冷靜,但後面幾位同學們分享時,班上往往都哭成一團。張曉一老師觀察,基本學科學習表現低落的同學,在此課程中反而凸顯傑出的表達力,而最讓眾人動容的莫過於感謝詞。「有家庭關係不睦、逃避學習的孩子仍會感謝父母,這代表小朋友能發自內心陳述,有助於人格的成長。」
透過部落耆老的教學,孩子們能更認識到祖傳智慧。
多元並進的學習環境
象鼻國小課程最大特色之一是泰雅澤敖利(c'oli)族語文、國語文、英語三語並進,有趣的是,在教授數理基礎科目時,也會自然帶入3種語言與每週句型。這種融入日常的語言轉換,仰賴的並非背誦功夫,而是透過打造理想的語言學習環境,以及日積月累的溝通互動,讓孩子在遊戲式教學中獲得更多練習機會,同時幫助拉抬對各項科目的興趣,內化成生命養分。
飲食與美感文化從一年級開始訓練。飲食方面,全校會一起種植重要作物小米,並舉行播種前的祈福儀式、製作趕鳥器;美感文化面向則是包括泰雅族的編織技法、北勢建築、泰雅美展等。以編織藝術見長的李雅馨老師(Pisuy Buyung)表示,孩子除了觀察泰雅族服飾的基本圖紋,也可以自己配色,或是用紙條嘗試簡單的編織;中高年級則傳授傳統生活工具與漁業狩獵器具等,強調辨識密度、材質,如竹編、藤編及其相關農作物。另外也邀請部落的耆老、工藝師入班,帶孩子賞析傳統家屋如何就地取材、完全不用半根釘子,建造出會呼吸的房子;到了六年級可設計自行策劃畢業展。
透過實際手作課程,孩子們能學習到泰雅族部落的精神。
帶動部落永續泰雅之風
部落與家長過去因為自己的學習經驗不同與忙於工作,對實驗教育不熟悉,也缺乏參與度,直到看見老師們的熱忱,態度逐漸轉為認同,更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教學團隊希望影響部落與家長互相教學相長,一起正向前進。張曉一老師說:「文化要學習到素養,並懂得運用、實踐。我們不做煙火式實驗,而是把Tayal的生活智慧一點一滴地內化到心裡,孩子將來走到哪裡都不會偏離祖訓,也能從容面對各種知識技能,部落才有能力翻轉,實踐與大自然共生共榮的目標。」
吳學華主任認為,原住民族孩子不是學不會,而是缺乏自身在地文化教材。在推動實驗教育後,老師們都可以充分感受到同學們的進步,對文化課程的目標也更堅定。從事教育工作32年的校長葉文杰,父親也是象鼻國小校友,他強調愈在地就愈國際。「民族教育是大工程,必需從基層做起。當你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化與語言,能融會貫通泰雅族的精髓,就不會覺得母體文化是劣勢,學習別人的文化也會更快速。」團隊期許自己能成為象鼻孩子學習階段的貴人。
在飲食文化的課程中,學生們可學習釀製小米酒的方法。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