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Tag
-
祭儀中的聚會所
June 14, 2022
男子聚會所對於文化傳承與部落主體性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重要祭儀會有部分儀式會在聚會所舉行,以凝聚部落動能。阿美族——豐年祭(ilisin)與阿美族嚴謹的年齡階級制度最相關的祭典是「海祭」(Milaedis、Kumuris、Sacepo、Miwarak)與「豐年祭」(ilisin),尤其七、八月舉行的豐...
-
文化傳承的核心之地
June 14, 2022
聚會所目前除了祭典儀式之外,有些為了維護場所,平日並不開放,有些則成為平日文化傳承的據點,包括進行耆老的口述歷史,製作部落地圖、家族族譜、個人生命故事、獵人故事,以及記錄生態傳統植物,甚至舉行獵人學校活動等等,成為部落推動社區營造的據點。太巴塱部落》重建會所 找回部落動能因為現代教育、政治力的介入,...
-
一個凝聚族人的場所
May 20, 2022 sponsor
走訪部落,有些還看得到以茅草木竹建成的聚會所,那是族中男人議事、學習傳統技能與傳遞知識重要的場所,也是傳統部落男子養成教育及政治、軍事、祭典的所在地,過去部落出草後,獵到的人頭也會先放在聚會所,這樣剛強又有其神聖力量的場所,向來禁止女性靠近。母系社會與年齡階級制度臺灣東部母系社會族群,如阿美族、卑南...
-
卑南族年祭
December 24, 2021
每逢歲末元旦前後,便是卑南族最重要的「年祭」。這段期間,每一部落都會舉行盛大祭典,包含訓練少年膽識的「猴祭」——也就是少年年祭,及具備野外求生、部落出草(馘首)意義的「大獵祭」,為期約三週,是既神聖又熱鬧的祭典活動。卑南族的年祭通常由青少年驅邪活動揭開序幕,部落孩子們赤裸上身,臉上塗抹炭灰,手拿芭蕉...
-
大洪水時期的原型
November 18, 2021
臺灣四面環海,因此部分原住民族的文化與生活與海洋息息相關,也有許多關於大洪水來襲的傳說。近海的民族如阿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卑南族、東排灣族、雅美族(達悟族)等,都有漁撈的傳統技能,且擅用小船,例如達悟族的拼板舟。即使居住於內陸的邵族,也有獨木舟的捕魚文化。這一點都不奇怪,根據考古學家與地質學...
-
小米—最神聖的主食作物
September 03, 2021
每年入夏,走進部落便可見小米田裡搖曳著小米串。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便開始種植小米,且世界各地都有此作物,又被稱做粟、稷、粱、粟米。小米是五穀中籽實最小的品種,植株約60~150公分高,米穗一串則可長至20~30公分;接近採收期時,小米穗則會因重力而串串下垂,風吹搖擺。小米耐旱,適合種在缺乏灌溉...
-
傳說,小米是這樣的⋯⋯
September 03, 2021
傳說中的小米種子是怎麼來的呢?有的說來自天神賜予,有的說是地底小矮人送的⋯⋯,取得的方式林林總總,故事各有不同。神明與小米種子撒奇萊雅族、魯凱族、阿美族就有小米與天神傳說。其中,撒奇萊雅族是天神與凡人通婚的故事。有一個女孩Sayon到一處叫Balalat的水塘取水,認識了下凡的天神Botong,便結...
-
卑南族海祭
May 18, 2021
每年12月份,卑南族人部落的婦女便開始忙碌了,她們整理田地、播下小米種子,並悉心地照顧,等到隔年2、3月份除草完工之後,就待6月收成,當全部落的小米都收割完成後,接下來就是男人的事了。年中7月中旬,暑氣正盛,南王部落的卑南族成年男子會聚在海邊,建起祭臺,將當季採收的小米煮好,當成祭品放上祭臺,向蘭嶼...
-
卑南族 頭戴花環轉大人
December 15, 2020
卑南族主要居住在臺東縣臺東市及卑南鄉,至今仍保留男子會所制度,未婚男性須居住在「會所」裡接受斯巴達式訓練。前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的校長林清美表示:「會所制度維持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祭儀。」傳統上,卑南族擁有自己的教育體系與教育場域,一個是屬於女孩子的學校,即教授小米文化的學校;另外一個則是屬於男孩子的學...
-
堅強的卑南族女人
December 15, 2020
爭風吃醋的由來有一位女孩名叫卡利卡利(kalykaly),有一天吹來一陣風竟然讓她懷孕了,未婚卻挺了個大肚子,讓她羞於見人,只好想盡辦法遮掩不被人知道,後來她生了一個小女嬰,取名拉鹿高(DaDungaw),當卡利卡利和村民一起到田裡工作時,她便將拉鹿高藏在草堆中。經常藉故去給孩子餵奶,後來工作的夥伴...
-
卑南族少年猴祭的深學習
December 15, 2020
職場有時就像戰場,年輕的朋友們,你將來想到哪個地方戰鬥呢?在還未投入職場之前,也許你可以多跟師長討論這個問題,甚至利用寒暑假到父母上班的地方先觀摩一下。對於傳統卑南族的青少年們來說,「猴祭(Mangamangayau)」不但是他們進入成年之前的養成訓練,更是全部落相當重視的一項祭典。每年年底的「年祭...
-
總論篇》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December 14, 2020
原住民族各族的命名文化都不一樣,以阿美族為例,他們崇尚自然,常以時間、動植物或氣象來取名字。例如阿美族女性常見的名字Panay,是稻穗的意思,由此得知她是在稻作收成的季節出生;有人剛好是在早上出生,所以取名為Ranam,就是早餐的意思。還有Tefi是鵲豆、Tali是芋頭、Fonga是地瓜,這些都是部...
-
原民部落最美豔的作物
November 23, 2020
近年來,在臺灣人的餐桌上,經常可見到紅藜料理,從最簡單的紅藜米飯,到紅藜麵包、餅乾、沙拉,還有紅藜小米酒、啤酒等,廣受民眾喜愛,這種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的原住民族傳統穀物,營養豐富,因此被譽為「穀物界的紅寶石」。又因富含澱粉酵素、活性極強,傳統排灣族用來當作酒麴、釀小米酒。且紅藜外殼富含皂...
-
特殊節慶的美味料理
June 22, 2020
料理之前,你要先了解假酸漿究竟是什麼樣的植物?假酸漿其實是一種紫草科(Boraginaceae)植物,別名又叫碧果草,學名為Trichodesma khasianum Clarke,英文名則為Khasya trichodesma。但是最常採集假酸漿的民族都會替這種植物取上名字,例如最常採集假酸漿的排...
-
卑南族彈弓 彈力四射
June 01, 2020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玩彈弓,尤其是鄉下孩子,還會就地取材自己做彈弓,一些調皮的孩子常拿來打鳥、射小動物,算是從小就可以自學的打獵技巧吧!這種作為冷兵器或玩具的彈弓,可說是非常受歡迎的實用小物,尤其對於居住在淺山地區的卑南族來說,平日上山打鳥、打飛鼠,不用帶弓箭和刀槍,彈弓就綽綽有餘了。集中彈力瞄準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