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

  • 找回故鄉文化魅力,台南「月津港燈節」用藝術襯托迷人鹽水

    February 13, 2018

    咱們寶島有個漂亮燈節可說很紅,從2014年起參觀人次一路從50萬攀升至82萬。但它也像秘境,提起鹽水「月津港燈節」,也總有人初識。這燈節值得一探的是:它沒有當年度生肖燈籠,而是由每屆組合不同的中外藝術家依著環抱全鎮的河流、地景,來打造創意的燈座與光環境裝置。然而我曾遇一位看過台南鹽水蜂炮的朋友,從來...

  • 好圍牆促成好鄰居?

    August 17, 2017

    據媒體報導,川普將向政府申請十億美元建造美墨圍牆的第一期,預計這筆預算將完成四十八英里的部分圍牆搭建。同一時間,據紐約公共藝術基金( Public Art Fund)的發布,知名的藝術家艾未未,接受該機構四十週年紀念的創作邀請。他準備做的作品是打造一百多個造型類似圍牆的裝置,遍植紐約曼哈頓、皇后區和...

  • 藝術一夏!「私情畫慾:藝術大師專題影展」線上隨選隨看

    July 25, 2017

    今年夏天台灣很藝術!除了正在故宮盛大開展的「印象‧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華山文創園區也展出「上帝的築建師—高第:誕生165周年大展」,電影公司佳映娛樂也別出心裁,挑選了四部精彩的藝術家主題電影,在台北高雄舉辦「私情畫慾:藝術大師專題影展」,透過塞尚、席勒、寶拉、波希等傳奇畫家的人生故事,精彩...

  • 昆丁‧馬西斯,〈醜陋的公爵夫人〉

    May 05, 2017

    若要從倫敦國家美術館展出作品中,選出最「醜」代表,肯定非這幅畫莫屬。畫中婦人不僅缺少理應在「藝術」之中見到的「美」,反倒以「醜」的化身登場,其實並非實際存在的人物。根據研究推知,昆丁•馬西斯(Quentin Massys,1466 ~ 1530 年)是看著達文西筆下奇形怪狀的臉孔草圖獲得靈感完成此畫...

  • 范艾克,〈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May 05, 2017

    在倫敦國家美術館內最受歡迎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是油畫作品。將雞蛋混入顏料內繪製而成的蛋彩畫,或者趁塗抹於牆上的灰泥未乾前塗上染料的濕壁畫(Fresco),並不如油畫容易修正。儘管其由來仍有爭議,但混合油與顏料後所繪製的油畫,據說是由法蘭德斯畫家范艾克(Jan van Eyck,1395 ~ 144...

  • 倫敦國家美術館行前須知

    May 05, 2017

    倫敦國家美術館與其他歐洲美術館大異其趣,設立目的並不是為了展示王室珍貴收藏品。儘管查理一世在位時,英國王室收藏的藝術品數量十分豐富,但後來以克倫威爾為首的清教徒革命爆發後,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藝術收藏品全數遭到拍賣或流散於歐洲各地。即使大英博物館於1753 年成立,但主要僅收藏與展示古代文明古物...

  • 梵谷,〈隆河上的星夜〉

    May 05, 2017

    離開巴黎、抵達亞爾的梵谷,為隆河夜晚景色之美感到深深著迷,甚至捎了一封信給弟弟西奧,說自己想描繪出這個「深邃無際、帶有色彩的夜晚」景象。結果真的如梵谷所言,他以深藍色和黃色畫出了眼中看見的那片夜晚。閃耀繁星與對岸的燈火通明,透過鮮明的亮黃色和粗獷的短筆觸,在隆河的河面,甚至是低矮的丘陵上留下了波影。...

  • 莫內,〈藍睡蓮〉、〈垂柳〉

    May 05, 2017

    初期總是被批評和嘲弄的印象派展覽,歷經了幾屆展出後,越來越被藝術界與大眾接受與喜愛,莫內的經濟也寬裕了起來。因為窮困,不得不一直搬家的他,終於可以結束這樣的生活。他在居住七年多的吉維尼附近買了土地,蓋了自己的家,從1890年開始,直到過世前的30年間,都在這裡揮灑著創作的熱情。 將自己的花園和居所打...

  • 馬內,〈草地上的午餐〉

    May 03, 2017

    馬內,〈草地上的午餐〉 ​油彩、畫布,208 x 264.5公分,1863年愛德華‧馬內(Edouard Manet,1832∼1883年)是1863年落選沙龍展中嶄露頭角的大明星,雖然對他本人而言,這是非常不光彩的事。即便受到愚蠢的大眾惡意揶揄、冷嘲熱諷,他仍舊頑強與制度抗衡,成了顛覆日...

  • 米勒,〈晚禱〉、〈拾穗〉

    May 03, 2017

    生為農家子弟的尚—法蘭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年)在巴黎學習美術後,有段時間離開巴黎回到故鄉,幫名人畫肖像來維持生計,之後為了完全投入藝術界,再次回到巴黎,攜家帶眷遷居至巴比松,過著田園生活。米勒與第一任妻子分手後再婚的消息,連父母親都不知道...

  • 奧塞美術館行前須知

    May 03, 2017

    現今收藏了大量藝術瑰寶的奧塞美術館,前身是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所建的火車站,也曾是最高法院的所在地。1871年,奧塞美術館的原址由於巴黎公社的一場大火,只剩下奧塞宮的殘骸,當初要將此地改建成火車站時,巴黎市民都很震驚,畢竟這裡面對著世界公認第二美的塞納河、羅浮宮,要蓋象徵工業化「如同怪物般存在的...

  • 傑利柯,〈梅杜莎之筏〉

    May 03, 2017

    傑利柯,〈梅杜莎之筏〉  ​油彩、畫布,491 x 716公分,1819年左右〈梅杜莎之筏〉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利用戲劇性方式表現出身陷困境的慘況,使觀者陷入憤怒、憐憫、恐懼等情感漩渦。 1816 年,法國大型船舶梅杜莎號在塞內加爾遇難,原本150 名要來占領塞內加爾、身分地位不高的軍人,雖...

  • 達文西,〈戴著額飾的女子〉

    May 03, 2017

    達文西,〈戴著額飾的美麗女子〉  ​油彩、畫板,63 x 45公分,1495年左右 這幅〈戴著額飾的美麗女子〉,是過度把焦點放在〈蒙娜麗莎〉時,很容易錯過的李奧納多‧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 ~ 1519 年)的其他傑作之一。雖然至今關於畫中人物的資訊還停留在...

  • 移民的烏托邦存在嗎?

    April 27, 2017

    全球各地爆發的移民問題,天天上新聞。川普上任後,強意執行美墨邊境圍牆,意圖遏止墨國與拉美的非法移民。「美國第一」的支持者,也認為移民搶了美國勞工的工作並提高犯罪率。歐洲從二○一○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編按:指在北非和西亞阿拉伯國家發生的一系列以民主、經濟為主題的社會運動)以來,中東、非洲、中亞的百...

  • 歐洲最大公共文化空間 英國伯明翰圖書館

    February 23, 2017

    不管你是建築迷、圖書館迷,或莎士比亞迷,如果有機會來到英國,一定要走訪位於英格蘭中部的伯明翰圖書館(Library of Birmingham),因為它不但是英國目前話題性最高的圖書館,也是伯明翰最引人矚目的新地標之一,每日平均人流量高達5,000 – 6,000人次,每年吸引超過300萬人潮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