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3天和生物澎湖箱網場 攝影李俊賢

天和生物澎湖箱網場 攝影李俊賢

天和生物澎湖箱網場 攝影李俊賢

天和生物澎湖箱網場 攝影李俊賢

天和生物澎湖箱網場 攝影李俊賢

天和生物澎湖箱網場 攝影李俊賢

天和生物澎湖箱網場 攝影李俊賢

認證魚

幫魚洗澡保健康

堅持不用藥、無污染、有認證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眼前滿桌的海鮮佳餚,有道清蒸的龍膽石斑,是「天和生物」董事長劉天和特別自豪的一道菜色。魚肉的質地結實Q彈,皮肉之間的膠質綿密香滑,咬起來像是沁入了魚香的豬蹄膀般,卻少了油膩,嘗過一次就很難忘記。烹調時只須汆燙或是加點青蔥絲清蒸,就可以嘗到這魚鮮的原始滋味。

除了美味,龍膽石斑的營養價值也極高,包括膠質、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酸等,對產婦及病人是很好的體力補充來源。當初,罹患大腸癌的劉天和,切除了大腸,只能吃容易消化的魚肉。就為了養一條能夠安心吃的魚,他成立了天和生物,在澎湖開設漁場,從科技業跨足至箱網養殖業,養起了龍膽石斑、海鱺、黑鮸等三十多種魚。

天和生物的副廠長曹友忠打趣著說:「別人是為了喝牛奶養一頭牛,我們董事長,則是養了一整個牧場的牛。」

這片箱網養殖場位於澎湖二崁古蹟聚落的外海,面積廣達二五‧五公頃,約莫一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大,形成一幅特有的海上景觀。澎湖完全沒有工業污染,又屬副熱帶海洋溫暖海域,是海上箱網養殖的重要場域。所謂「箱網養殖」,就是用網具在海洋中圍格出一個個空間,讓養殖的魚隻雖在固定的範圍裡活動,但仍屬其原本生長的海水環境中。這種養殖方式的最大優點,就是不必耗費珍貴的淡水資源,但是相對的,魚隻生長在大海中遇到颱風、寒害等天然災害的風險極高。

為了自己和消費者的健康,劉天和堅持養殖過程不用藥、魚飼料不添加抗生素、賀爾蒙。為此,這位董事長很拚命,他一路跌跌撞撞,吃足了苦頭。從水產養殖門外漢開始,努力了近十個年頭,他自述有十七億元的資金,全丟到了海裡繳學費。

劉天和承認,一開始自己連怎麼餵魚都不知道,以為在工業的成功經驗,也能複製在水產養殖,所以曾經用很笨、連同業都看不下去的方式養魚,錯得離譜。「連魚吃飽了沒都不知道,一直餵,一天就要兩百萬元的飼料費。」一開始劉天和的野心實在太大,在澎湖通梁及二坎都有漁場,根本不是他能夠照顧得來。

劉天和從零開始,慢慢向學界、業界請益,再加上自己與團隊仔細觀察下來的經驗,終於摸索出了餵魚的方式,「黃金鯧活動量大,一天餵兩次,紅魽、海鱺一天一次,龍膽石斑餵一天休一、兩天。」劉天和說話如連珠炮般,一股腦說出不同魚種的餵食時間表,快到我的筆來不及記,這些養魚小細節,已在他的腦裡刻出了印記。

「每種魚的個性都不一樣!」劉天和確實觀察到,養魚真的像養小孩,要先了解每一種魚,才能讓牠得到最需要的照顧。

海鱺吃小魚時如猛虎出征,躍出海面,狼吞虎嚥,但只要一吃飽,就連一口都不想再多吃。餵食時,只要看海鱺沒有太大興趣了,就可以停止供應。餵食的過程,也是觀察魚隻健康狀態的良好時機,海鱺平時生龍活虎,若看到活動力不佳的魚隻,就表示健康狀況有可能出了問題。

餵食這些肉食性魚類的餌料,除了一些小型下雜魚,也會搭配魚飼料。天和的飼料委託飼料廠專門製作,是加入了天然的靈芝等材料的獨家配方,吃得相當講究。

又像是海鱺和紅魽會長寄生蟲,每個星期都要「洗澡」。這可不是海洋公園的噱頭,而是讓魚隻保持健康活潑的重要步驟。洗澡時間也要拿捏得準,得在餵食之前進行,以免魚隻受驚嚇而將吃進的食物通通吐出來。

洗澡時,工作人員會將魚群撈起,擱在一旁事先準備好的塑膠布上,再將船艙裡的淡水注入,並同時打入氧氣。淡水一置入,計時器就開始運作,標準泡澡時間四分鐘,再多一分鐘也不行,以免魚隻因缺氧而死亡。而寄生蟲遇淡水之後,就會自行脫落死亡。

現在的劉天和,不是像一般董事長坐在辦公室裡遙控全局,他週一至週五人都在澎湖,自己開著中價位的休旅車往返於機場及漁場之間,棲身在漁場岸邊的工廠裡,跟員工的生活沒太大差別。

天才剛剛亮,劉天和就乘著管筏在漁場間巡邏,不時在船筏與箱網間跳上跳下,彷彿練過功夫一般。這裡的魚種超過三十種、箱網兩百七十五口、魚隻總量約二十萬尾,哪個箱網裡養的是什麼魚,他一清二楚。

「漁業跟工業完全不一樣,魚在海面下你一點辦法也沒有,牠不高興就死給你看。」劉天和的魚,真的在八、九年內就遇上三次嚴重天災,兩次寒害、一次風災,二○○八年二月澎湖氣溫驟降攝氏九度,不耐寒的海鱺紛紛陣亡,原本十九萬尾的數量,竟只有一百三十一尾存活,這個數字,劉天和記得好清楚。今年初寒害舊事重演,他欲哭無淚。

這行業就是得看天吃飯,但劉天和還沒放棄,他依舊堅持每一條魚,都是在無污染的環境、以及無用藥的過程中安心成長,才敢把魚貨交到消費者的手中。岸邊的魚塭中,甚至養殖了「天和」自己培育的海鱺、紅魽等魚苗,劉天和指著這口池說:「育種池裡都是我的寶貝。」自己育種,才能從源頭就開始對品質把關。天和的海鱺、石斑等養殖魚擁有產銷履歷認證,並委託台灣檢驗科技(SGS)第三公正單位,每個月定期檢驗飼料及魚隻,確認沒有藥物及重金屬殘留,資訊公開透明。

然而,海上的箱網養殖作業,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比照顧小孩還累得多。海魚成長的速度本來就比淡水魚來得慢,不施藥、不在飼料裡添加賀爾蒙、抗生素,魚長得更慢,遇到天然災害的風險就越高。像是一隻重達二○斤(十二公斤)以上的龍膽石斑,就要花上四年的時間養殖,一次寒害,很可能一切就會歸零。因此天和魚貨的售價也不便宜。

每天要做的工作,還有檢查箱網網目是否有髒物卡住,還得定期換網、清網,讓魚隻在清潔舒適的環境中成長。就連冰魚所用的冰塊,劉天和都很計較,工廠裡的冰塊,全部用過濾水製成,做生魚片用的水則提高到RO純水規格。魚隻一捕上船,就要馬上放血並進入保鮮程序。至於水產加工廠裡的衛生安全規格,則幾乎跟半導體廠房一樣嚴謹,內部一塵不染,就連老闆入內,衛生動作也要確實做好。

我們親眼見到,進入工廠得先換上全白的衣鞋,並戴上口罩與網帽,鞋子需踩踏過消毒水,再進入浴塵室,吹掉身上落塵,關卡重重。裡面的生鮮作業包括清洗、分切、包裝等過程,全都在攝氏二○度以下的環境中進行。包裝好的魚,接著送進攝氏零下七十度的冷房中急速低溫冷凍。

劉天和說,一般急速低溫冷凍只要求在攝氏零下四十度的環境中進行,他不惜花費更大的成本,將溫度降到攝氏零下七十度,讓魚肉在更短的時間內迅速凍結,更能鎖住美味與彈性。一早剛撈上岸的漁獲,會立即進入工廠加工包裝,以冷凍形式送抵賣場銷售。

算一算,劉天和跟魚相處的時間,要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要來得多,實在勞心又勞力,但他臉上總掛著笑容、精神奕奕。聽見別人說他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病人,他會回答:「我每天都還是要吃很多藥,當初癌症死沒去(台語),現在就是要做對得起天、對得起地、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天和的每隻魚,就是在這樣的初衷下,被養大的。

小檔案_天和生物

簡介:2003年6月成立於澎湖,主要業務為海上箱網養殖、水產品加工及貿易,水產養殖場獲國際HACCP認證、產銷履歷認證
網站:www.thofood.com
門市:台北市北平東路30號1樓、B1
電話:02-23516268
營業時間:1000~2100
費用:海鱺全魚分切2,700元(6公斤)、龍膽石斑腹邊肉300元(200公克)、澎湖鮮蚵180元(300公克)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