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租一畝自然課

契作代耕‧學看天吃飯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你看窗外,東澳真的是台灣最美麗的漁港,小小的腹地被山環繞,山的後面就是南澳了。」東行火車即將抵達宜蘭南澳前,忠欣公司總經理王星威像個孩子一樣,興奮的指著窗外,要我們下車前別錯過路上的好風光。

從台北到南澳的這一段路程,王星威不知道已經走過多少次,卻還是像第一次郊遊一樣充滿期待。自從三年前他在「南澳自然田」認購了一塊農地後,這座後山的小鄉鎮,就成了他的第二故鄉,「我在那邊的民宿租了個房間,隨時都可以過去住,晚上就找我的農夫朋友喝酒聊天,很快活。」

王星威是個典型的都市老,冬天吹寒風頭會痛、下田插秧腰酸背痛跟著來,他的朋友圈原本跟農夫扯不上關係,直到某天接到了一通電話,得知過去在科技界服務的朋友陳昌江竟轉行當起農夫。追問之下,才知道陳昌江原來是以「契作代耕」的形式來經營農田,「意思就是你付錢、我(農夫)幹活。」

王星威解釋,當時他和朋友一起以三分地十萬元的價格,來認購陳昌江的稻米。意思是說,這三分地的地上收成將來歸王星威所有,陳昌江則是田間管理員,負責種稻並管理農地,這也就是所謂的「社群支持型農業」,就是消費者委託農夫耕作,向農夫長期訂購農產品,並共同分擔風險、分享收成。從此,王星威結交了的第一個以自然農法耕種的農夫朋友。

一開始,王星威對於契作稻米這件事並不以為意,只是想等著收米吃飯,但陳昌江卻頻頻來電催促,要王星威務必來南澳親自參與農事:「來一次看看吧!不用做很久,但一定要來。」

第一回去插秧,王星威說自己沒有太大的感覺;直到陸續去除草、收割、玩晒穀,親手擁抱自己的收穫,王星威就像是被打通任督二脈一樣,通體舒暢了起來。回台北不久後,王星威收到那包自己收割的米,他一輩子也忘不了那餐米飯的滋味,「非常香甜,自然農法種出來的米比較小顆,但甜度更高。自己的米有種情感的連結,就是特別好吃。」他很驕傲的將米分送給親朋好友,不忘補上一句:「這是我自己種的米喔!」然後等著對方瞪大眼睛,發出不可思議的驚歎。

隔年,王星威更是積極參與各項農事。從此,南澳那片的農地不再只是一塊田而已。今年冬季,台北雨下個不停,他的心裡也牽牽掛掛:我那群南澳的農夫朋友不知道好不好?田間的作物會不會受到影響?和大地相連,讓他有種歸屬感、踏實感。

就這樣,王星威前往南澳的次數越來越多,他開始攜家帶眷、吆喝夥伴、號召同事,最後乾脆在當地的民宿裡租了一個房間,方便他隨時想要東行。

交友像打水瓢,漣漪會帶著你自然而然認識同屬一個同心圓的朋友,後來,他又陸續認識其他農夫朋友,像是陳昌江的夥伴陳昭中、「南澳阿聰自然田」的黃仕聰,以及民宿的農夫主人李增全,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理念與生命故事。

「他的目標就是要將農藥趕出台灣!」透過陳昌江,王星威對於台灣農業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眼中,陳昌江不只是位農夫、更是個要讓農業復興的社會運動者。三年前,陳昌江回到老婆的故鄉南澳,許多農地皆已休耕,他先是租了十二甲地,開始施行自然農法種稻,之後,再慢慢將其他田地承租下來,擴大種植面積。為了取得人力,阿江也同時實行「換工假期」,讓想學習農務的人來此幫忙,換取免費食宿。

未來,陳昌江的如意算盤是「向老農契作」,並要求他們以自然農法耕種。如此一來老農可以先拿到租金,又不必耗費成本噴灑農藥、損害健康,大地會回復生機,消費者可以吃到健康美味的米,三方互利。

下一步,阿江說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他的行列,將老農的土地承租下來,再轉以自然農法耕作,那台灣的土地生態就會慢慢復原。

「只要改變交易模式,農業就有復興的可能。」夜裡,陳昌江在他居住的老宅院裡,和前來自然田參與換工的朋友聊著他對農業的想法,他自嘲,「搞高科技一輪之後,回來做最簡單的事。」陳昌江說,自然農法其實和中國人所說的「道法自然」相通,與生靈共生,就能夠找到心靈的安頓,接納自己就是自然的一分子,務農不僅僅是整理農地,更是整理人生。甚至,新的耕作方式也會改變生態的定義。在慣行農法中十惡不赦的福壽螺,到了自然農法反而成了益蟲。陳昌江提到,其實福壽螺會對稻穀產生傷害的主要時期,僅在秧苗生長的前兩週,只要協助小秧苗度過脆弱期,屆時稻子茁壯、雜草長出來,福壽螺咬不動變粗的稻莖,就只會啃食田間的雜草。此時的福壽螺就成了除草高手,農夫既不必用農藥、更無須噴灑除草劑。

根據福壽螺的習性,牠在無水的狀況下會躲到深層的泥土中休眠,鑽回泥土表面又需要四、五個小時之久,因此在前兩週的時間裡,農夫需要做的只是每天控制水位高低,讓福壽螺來不及鑽出土面,稻作又能夠得到充分的水分滋潤。這些,就是觀察、理解自然的結果。

擁抱這些當地當季的鮮蔬稻米,王星威說這群農夫朋友讓他強烈的感受到「時間的真實性」,四季對他來說,又開始有了意義,「都市人的時間都是虛假的,我們二十四小時都可以去超商、可以上網。」他笑說,自己經常就在老李(李增全)的民宿中「亂點菜」,以為要什麼隨時都會有,「下次來我還要吃蘿蔔。」「沒有蘿蔔了!蔬菜生長就是要等上三個月的時間,霜降的時候種了一批,下太多雨,全都沒有了。」

晚餐的餐桌上,民宿主人老李夫婦盛情款待,整桌都是名副其實的「農家菜」,以雞湯清煨的花椰菜和蘿蔔,甜滋滋的,來自屋後的田地。湯裡的土雞,則是後院農地自己養的,有道蒸蛋當然是來自母雞的「佳作」。煎白帶魚,魚是早上才去港邊買的,還有酥煎豬五花,外皮焦酥、內裡肥嫩,是村人養的。米飯是自然農法栽種,Q彈有勁,配上自釀的米酒,滑順馥郁,大口吃菜、喝酒,談天說地,實在暢快。

「這桌上的食物,里程不超過三公里!」王星威舉起酒杯,跟他的農夫朋友致敬,敬天謝地,給予我們豐盛的一餐。這餐飯滋味簡單,卻是清爽甜美,充滿了安心的氣息。

現在的自然田,又準備插秧了,王星威經常想起他在八、九月稻田收割期間觀賞到的「人間奇景」,幾千隻麻雀在田裡共食,整批同時飛起時,漫天飛舞,坐在田邊就會感受到陣陣輕風。「有百分之十的農作是要留給麻雀吃的,這就是自然,不是嗎?」

【延伸閱讀】自然農夫》他們,勇敢作耕食的夢

王星威在南澳認識的這群農夫,都有各自的故事,以及對於農業的理想。

李增全原本在屏東從事營造相關行業,大約十年前妻子罹癌,他們回到太太的故鄉休養務農。老李剛開始以慣行農法耕種,幾年前聽說有群台北來的傻農夫,不用農藥也不撒肥料,出於好奇,老李開始去上社區大學的有機農業課,開始施行有機或完全以自然農法栽種,也不再依賴農藥。

南澳自然田的陳昭中原本做的是工業設計,曾得過德國IF設計獎,八八風災之後他回到自己的家園台南,只見滿地瘡痍,惡臭的泥濘味鋪天蓋地,他突然覺得搞工業、搞量產,也搞壞大地。陳昭中來到南澳兩年多,和陳昌江一起打拚,生產健康的稻米,不刻意追求最大產量,讓他不再有罪惡感,只剩下滿足感。

「務農究竟帶給你什麼樣的快樂與滿足?」在南澳的短暫時光,我一直在找尋答案,但卻問不出快樂與滿足的具象形體。直到有天,我讀到美國農人作家克婷.津寶(Kristin Kimball)在著作《我的耕食生活》中所寫的一段話:「靠著農作,我第一次能夠清楚看到我的行動和造成的結果聯繫在一起。我感覺到,我所認為的自己,和我的行為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越來越接近真正的我。」答案,就在這裡吧。

【延伸閱讀】契作代耕哪裡找?

南澳自然田
聯絡人:陳昌江(阿江)
電話:03-998-2183
網址:ajnaturefarming.blogspot.com

南澳阿聰自然田
聯絡人:黃仕聰(阿聰)
電話:0963-387-507
網址:tw.myblog.yahoo.com/go-farmer

穀東俱樂部
聯絡人:賴青松
電話:03-923-3914
網址:blog.roodo.com/sioong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