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日本各地拉麵各有不同,以麵體、湯頭、調味、配料等四大方向,構成了日本全國超過16種以上的派別差異。(圖片來源/dreamstime)
日本各地拉麵各有不同,以麵體、湯頭、調味、配料等四大方向,構成了日本全國超過16種以上的派別差異。(圖片來源/dreamstime)

日本拉麵知識大集合:麵條、湯頭到配料,16種派別一次搞懂

2013/10/17

LINE分享 FB分享

為什麼日本拉麵總要標榜出身地?我們又如何能在還沒下筷前知道眼前這碗拉麵合不合口味?其實,答案就在日本各地所製獨特的麵體粗細捲直,湯底熬製原料與方法,鹽或醬油或味噌醬底的選擇,以及各地最有優勢的美味配料。這四大方面,構成了日本全國不下16種的派別差異,現在就一起來看看。

※延伸閱讀:拉麵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吸麵條時要發出聲音?拉麵7問帶你更認識拉麵

〈九州拉麵〉

博多:水加得較少的硬、細麵。豚骨一定是用超大火力熬成的白湯,有時再配上雞骨或魚貝類湯底,搭配淡淡的醬油。常見以大蒜和生薑來除腥。宜留意吃法:因為細麵怕爛,通常一碗麵量都不多,但時興不斷加麵。

台灣吃得到:一風堂一蘭


久留米:博多不是九州最早的拉麵發源地,久留米才是。淡口味醬油提味的大火豚骨白湯,從這裡發祥,不過原始版本不太加海產、雞骨、蔬菜去熬的其他湯底。


熊本:大火熬煮的白色濃雞湯,很溫潤。喜歡加入炒過的蒜片和香油,香味豐富。

鹿兒島:難得九州一支不受久留米口味影響的拉麵體系。不使用豚骨,而是用雞骨和蔬菜的湯底。採用沖繩的麵,較粗,煮得較軟,讓人聯想起台灣的米粉湯。


〈四國拉麵〉

德島:有黑、白、黃三系列。黑—濃厚的醬油口味;白—帶甜的豚骨湯底,和九州口味走得很近,因為德島有知名的火腿加工廠,大量而便宜的豚骨容易得到。而黃,則比較特別,會直接在湯面加顆生蛋,辨識度很高。很多店都不放筍乾,而是加香菇。


〈本州拉麵〉

佐野:有水質很好的弁天池水源聞名。麵用這樣的水製作,再用青竹去碾壓、手切,雖然是小地方,卻做出日本獨一無二的扁平式拉麵。以醬油口味居多,比喜多方拉麵又更清淡一些。

廣島:濃而白的豚骨,搭配魚貝類所熬成的雙湯頭,多為醬油口味。

高山:柴魚和風口味的醬油,搭配細麵,清淡。當地不喜愛太濃重的醬油口味。比較有趣的,是當地過年都習慣吃這種「中華麵」來慶祝,加入當地產的蔥是美味重點。

和歌山:接近中華麵,麵細、直而軟,於是搭配清爽的豚骨湯底和醬油口味。放上切細的青蔥和魚板是其特色,有時蔥多到蓋住湯面。雖然不是大城市,當地的「井出商店」以和歌山口味,擊敗料理東西軍各地拉麵強敵,而聲名大譟。


京都:京料理的口味偏淡,但拉麵可不同。濃重口味的湯頭分三種,一種是又白又濃的豚骨加上醬油,一種是以雞骨與蔬菜開大火來熬,另一種也是雞骨,但要配上豬背脂來凸顯其濃重。配菜的特色是京都的九条蔥,比較甜而不嗆。

台灣吃得到:麵屋緣


橫濱:最早受中華湯麵傳入日本影響,都是清湯細麵。常見的是路邊攤只有筍乾和蔥的鹽味版本。後來出現了濃醇的豚骨湯頭、醬油,麵越來越粗,以搭配味道較重的湯。現在仍受到中華街文化的影響,會使用大蒜泥、豆瓣醬、醋等調味料。配菜則以大片的海苔為特色。

台灣吃得到:大和家


東京:豚骨、雞骨與和風湯頭的綜合體。拉麵以中華湯麵形式傳至日本,首先在橫濱,因地制宜的做了三項改變:麵變捲、湯頭加了醬油,最後就是搭配了昆布、柴魚等傳統和風湯頭,東京是最遵從這三項改變的派別。通常偏鹹,宜注意。

台灣吃得到:屯京花月嵐麵屋武藏神山鷹流


喜多方:也有人認為三大拉麵是:札幌、博多和喜多方。扁平或捲的麵條,講究的是飯豐山系的水,要有嚼勁。叉燒一定是五花肉,還要搭配菠菜。當地的習慣是早上去看棒球,回程在上午就吃拉麵。

台灣吃得到:美濃屋


〈北海道拉麵〉

函館:來自北海道比較溫暖的南部,因此湯清爽得多。也因位居港口,接受來自中國的麵文化,和原始中華湯麵的模樣比較類似。湯頭清澈。搭配清淡的鹽味,適合口味淡薄的人。

札幌:和東京、博多並稱日本三大拉麵。味噌拉麵的發祥地。有嚼勁的粗捲麵,配上以豚骨和雞骨熬成的湯頭。因為地處北國,特色是湯上有豐富的油脂,保護麵不要冷掉。怕膩者可能不喜歡。特殊配菜則是有用中華炒鍋炒過的蔬菜如豆芽。

台灣吃得到:一騎樂山娘味的時計台


旭川:雖然不靠海,但旭川身為北海道東西物資往來的重地,海產也相當豐富,於是有豚骨加魚貝類的湯頭。配上水分較少、較硬的捲麵。多半是醬油口味。吃的時候讓麵多吸一點湯頭是美味的秘訣。

台灣吃得到:山頭火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