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張師傅投入多年,將許多原始醃漬技術與發酵方法搬進工作室中,進行現代分析與保存。(圖片來源:川雅)

川雅主廚王國政正式拜師松雲澤,用一席宴重構台灣川味的高度

2025/07/07

LINE分享 FB分享

在台灣,「川菜」這個名詞曾有過多樣而模糊的樣貌。從早年眷村老兵引進的家常做法,到融合台式口味、偏重糖油醬的「麻辣菜館」風潮,再到今日火鍋與串燒的泛川式演繹,川菜在台灣始終未曾離席,卻也少有人真正走進它嚴謹豐富的原貌與脈絡。

堪稱川菜精緻化的代表,湯底以老母雞、豬大骨及金華火腿熬煮8小時,上桌前再淋上熱湯,蓮花漸綻,清香撲鼻。(圖片來源:川雅)

自台味川菜走向正統官府傳承

直到2023年底,「川雅」於微風南山46樓開幕,由具有粵川雙修背景的主廚王國政掌舵,提出「現代官府川菜」的概念,才讓許多食家首次意識到:川菜,不只是麻與辣,更是一套講究器皿、節奏、火候與味型邏輯的飲食哲學。

※延伸閱讀:不只有麻辣江湖!台灣首見官府川菜「川雅」,師承成都米其林一星的Fine Dining溫柔川味

而今年,川雅的理念更進一步落實於實踐。王國政親赴四川拜入松雲派代表性傳人張元富門下,成為台灣首位正式承襲該派系正統脈絡的第四代傳人。此舉不僅是台灣川菜界的里程碑,更讓川雅正式接軌一條由民間至官府、從風土到餐桌的川菜傳承之路。

王國政正式拜師松雲澤門下的張元富師傅,開啟了對川菜精髓的深入探索。(圖片來源:川雅)

王國政此次的拜師之路,歷經多次奔走與真心試煉。他坦言,張師傅個性「古怪」,有著藝術家般難以捉摸的性格,需以誠意打動、以實力說話,才能獲得青睞。最終,他不僅成功進入門牆,還簽下「每年返川三次」的師門約定,象徵對傳統川菜精神的深度承諾。


一席菜單,講述師徒間的風味傳承

此番拜師的最大成果之一,是王國政完整學得張元富師傅的獨創菜品「元富魚翅羹」。由於台灣法規限制,王主廚將其改編為「酸湯花膠泡脆米」,使用泡蘿蔔、黃貢椒、番茄與郫縣豆瓣等發酵食材,加入高湯慢熬,再以花膠、干貝、蟹肉、蝦仁為主角,佐以酥脆尚存的炸脆米,湯品酸香鮮潤,層次分明,成為本季壓軸之作。這不僅是一道料理的轉化,更展現手把手傳承與對地域限制的巧妙應對。

張元富師傅親授的代表菜「元富魚翅羹」,主廚王國政返台後將其轉化為酸湯花膠泡脆米。(圖片來源:川雅)

張元富師傅對食材與風味的極致要求也深深影響王主廚。張元富師傅將四川非遺的鹽、糖、豆瓣、芽菜、陳皮等發酵基礎重新建立系統,並與在地大學合作進行微生物數據化研究,保留原始川味技術。這份執著與厚工,是官府川菜得以層層遞進的根本。拜師儀式當天,師兄弟齊聚一堂,共享傳統宴席,不只是為王國政的身分見證,更是為川菜文化的延續喝采。張師傅對味道與歷史的執著,也是王國政此行最深的體悟。

24味型的鋪陳節奏,重建川味的文化語言

本季新菜以「24味型」為主軸,強調辛香的變化與層次結構的展現。在餐桌節奏上延續官府筵席傳統,自「朝擺」開場,緊接九宮格冷盤、四柱菜與清口湯,至甜品收尾,環環相扣。

其中,「馬告燒乳鴿」選用屏東初生乳鴿,以青花椒與馬告入滷,再刷脆皮糊油淋。馬告香氣似木薑子,帶檸檬調性,與川味辛香交融出獨特芳香,皮酥肉嫩,層次豐富,堪稱一場香氣與火候的雙重考驗。

最令人讚嘆的馬告燒乳鴿,以蘋果木與龍眼木煙燻,肉質多汁嫩滑,還帶有馬告香氣。(圖片來源:川雅)

陳酒豆瓣燜海魚柳」則展現發酵工藝的深度,選用郫縣豆瓣與兩款陳年豆瓣,搭配豌豆仁拌炒至濃稠,再以陳酒提香。魚肉酥炸後慢火燜煮,將豆瓣與酒香層層包裹於肉質間,鮮辣濃郁卻不失優雅。

選用新鮮海魚,魚肉切成均勻柳條狀,浸潤濃郁的豆瓣醬汁中,加入陳年花雕酒,帶來微甜酒香鹹鮮辣味。(圖片來源:川雅)

魚香網油龍蝦」則以澎湖鮮龍蝦為主角,外裹豬網油再酥炸,搭配自製泡椒與魚香醬,鹹甜酸辣兼具,魚香味型層次分明,是對「魚香」這一川菜靈魂風味的當代表述。

龍蝦外裹一層薄如蟬翼的豬油網,經高溫油炸後形成酥脆外殼,保留內部肉質的鮮嫩多汁。(圖片來源:川雅)

而「青花椒浸九孔鮑魚」則以昆布與海鮮高湯為基底,現場沖入青紅花椒與藤椒調製的清湯,搭配東北角九孔鮑、半天筍與魔芋,湯清而香麻不烈,體現川菜中「麻」的細膩語言。

青花椒浸九孔鮑魚取青花椒的清香細麻,融合紅花椒與藤椒,鋪展香麻韻味。(圖片來源:川雅)

另外,王國政在張元富的指導下,深入研究川菜的發酵技藝,例如製作「跳水泡菜」。這種泡菜需醃漬6至8小時,且必須隔夜完成,食用期限僅2至3天,以保留其爽脆酸香的特色。這些泡菜使用專用甕製作,對環境極為敏感,甚至會「認手」,王國政指出,曾因他人觸碰甕內泡菜而導致味道失常,凸顯了這項技藝的精妙與獨特性。

素有川菜之骨之稱的泡菜,又以「跳水泡菜」最具代表,屬短時醃製,今日製作,隔日即食,酸香清脆。(圖片來源:川雅)

拜師到上桌,定義未來川菜的台灣敘事

主廚王國政的這場「遠行」,不只是追尋技藝,更是為台灣餐飲文化奠下承先啟後的基石。他以超過30年的中菜經驗融合川粵技藝,透過拜師所得的精神與方法,創造屬於台灣當代的川菜語彙,讓四川的風土與廚藝,得以在台北重生並發聲。正如王主廚所言:「當代川菜,不是去迎合,而是去理解,再以當代的語言詮釋它的文化、技藝與美學。」這句話,不僅是王主廚的信念,也是川雅未來的方向。

川雅也將文化之美延伸至空間設計與器皿語彙,讓46樓高空景致成為最佳佐味。(圖片來源:川雅)

川雅

  • 電話:02-2758-3788
  •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智路17號46樓(微風南山)
  • 營業時間:12:00~14:30;18:00~21:30
  • 訂位網址:inline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