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登上海拔1507公尺的老姑壇,綿延不絕的山峰形成絕景。(攝影:柯曉翔)
登上海拔1507公尺的老姑壇,綿延不絕的山峰形成絕景。(攝影:柯曉翔)

首爾科技新貴捨高薪都想移居那座山,智異山步道秋天朝聖記

2024/12/29

LINE分享 FB分享

來自韓國首爾的權家賢曾經是一位在AI公司上班的科技新貴,平日工作步調高速運轉,每到週末,她坐車前往智異山。單趟交通車程超過3小時,卻只為了來山林走路。「我的心靈得到治癒,」權家賢說,「在首爾,我不知道夜晚的樣子,即使有窗簾,也還是會透著都市燈光;但在這裡,餐廳晚上8點就關門,我第一次意識到,天黑了,終於能放鬆的入睡。」

平日首爾、週末智異山「二地居」節奏持續4年,去年她終於決定,離開出生與成長的首爾,捨棄外人看來欣羨的職業,移居智異山山村。「我的人生不應只是快節奏的工作,名聲和職位不是全部,我想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她說。

移居、或尋求健康與療癒的人們,紛紛來到這片山林。智異山是韓國第一座國立公園,擁有僅次於第一高峰濟州島漢拏山的天王峰,以及般若峯與老姑壇等山峰,超過20條登山健行路線,適合不同體能和經驗的登山客。國家森林科學院森林人文服務研究科研究員李秀光在亞洲步道大會指出:「智異山與濟州偶來等步道,引發韓國步道復興熱潮。」

初秋,我加入一場智異山步道慶典。從智異山歷史文化館為起點,分為森林路徑、鄉村路徑、寺廟與隱士住處路徑等3條路線,供韓國與其他外國參加者選擇。活動還加入有趣元素,要我們途中尋找移動的「智利(Jilly)」——3位穿著特色戶外服裝的健行客。對他喊出密語,蒐集手章,健行完成後就可以在市集得到襪子、米袋等紀念品,頗像韓國版「尋找威利」。

秋天的智異山國家公園一片楓紅,健行走路身心舒暢。(圖片來源:韓國觀光公社提供)

秋天的智異山國家公園一片楓紅,健行走路身心舒暢。(圖片來源:韓國觀光公社提供)

秋陽下,小朋友自己背背包、長者拄著登山杖,每個人用各自步調,穩健邁出步伐。我踏上的是寺廟與隱士住處路徑,約11公里里程,行經不少寺廟。在金井庵,健行者席地而坐,吹笛人和傳統歌謠歌手上演一場步道街頭表演。就算語言不通,仍聽得興味盎然。

午間,在緣起庵附近,數位村民擺出「拌飯生產線」,讓健行客排隊端著碗,村民依序在碗裡添加食材。本以為午飯是野餐餐盒,竟能在山林間吃到韓國國民美食,身處大自然嘗到的拌飯,特別好吃。

每當走累了,就會出現驚喜。例如村民一家5口準備的檸檬汁攤子,為我們灌滿水壺;例如行經一座千年古寺——華嚴寺。西元544年由緣起祖師建造的華嚴寺擁有許多指定國寶。其中覺皇殿前由花崗岩製成的石燈高6.3公尺、直徑2.8公尺,是韓國最大的石燈,與雄偉建築相互匹配。

在地村民為旅客的碗裡添上蔬菜、白飯、荷包蛋和辣醬,健行途中吃得到韓國國民美食拌飯。 (攝影:柯曉翔)

在地村民為旅客的碗裡添上蔬菜、白飯、荷包蛋和辣醬,健行途中吃得到韓國國民美食拌飯。 (攝影:柯曉翔)

靈山健行,融入山村生活

對於韓國人來說,智異山是一座「靈山」,一個象徵智慧、修行與靈性啟示的聖地。在地非營利組織Soopgil理事長李相潤說:「這是祈禱和祈福的山林,來到這裡,身心能得到昇華。」

62歲的李相潤來到智異山,也歷經人生淘洗過程。他曾在首爾和大邱居住,從事媒體工作,40歲時決定搬來此地。「我看到許多人努力達到社會地位,卻發現他們的內心生活和表面並不相同,充滿虛偽和矛盾,我不想活在這種雙重標準,」他說,「我一直想生活在大自然之中,過著簡單的生活。」

2004年,面對伊拉克戰爭等全球多地局勢動盪,Soopgil以「生命與和平」為主題提出「智異山朝聖之路」概念,嘗試連接村莊之間的步道。「這些小徑過去漸被人遺忘與荒廢,我們重新挖掘和整理這些小徑,試圖找回人們與自然和睦共處、與鄰里共享的精神。」李相潤解釋。

華嚴寺坐落智異山山腰處,在16世紀曾遭火焚毀,17世紀重建完工,是座千年古寺。(攝影:柯曉翔)

華嚴寺坐落智異山山腰處,在16世紀曾遭火焚毀,17世紀重建完工,是座千年古寺。(攝影:柯曉翔)

耗費14年,智異山環山步道在2012年完成,形成橫跨求禮、南原、咸陽、山清、河東等5個市郡,串聯120多個村莊,長達295公里的步道。

村莊居民為步道旅客提供服務,無論公開用在地食材製作的健康食譜,或舉辦攝影展、繪製壁畫,分享村莊日常,更添人情味。走在環山步道,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觀察,這裡並非太為觀光客設計而存在的路線,反而呈現強烈的在地生活感。

寺廟入口小徑陳設代表「非禮勿視」、「非禮勿言」的石像。(攝影:柯曉翔)

寺廟入口小徑陳設代表「非禮勿視」、「非禮勿言」的石像。(攝影:柯曉翔)

「置身大自然,脫離現行(生活)軌道,走上一條步道,」亞洲步道聯盟秘書處代表、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說,「徒步嘉年華帶動地方活化,讓參加者邊走邊玩,徹底享受徒步的快樂。」

連日健行,我登上智異山西側海拔1507公尺的老姑壇,約12公里、超過5小時的健行,眼前出現連綿山峰與雲海,在陽光照射下,成為一幅藍與綠極富層次的水墨畫,突然開始理解這種治癒與快樂。

我們帶著不同理由踏上步道,但反映了相似的內在人性需求,透過走路探尋自我。生活或許困難,但走路,再簡單不過。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