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十条銀座商店街的「喫茶深海」:誕生於錢湯裡的喫茶店
2024/07/19
- 文字 / 大塊文化
日本指標性的咖啡城市,首推東京!在這座資訊和店家數量多到爆炸的城市,同時存有日本戰前(明治)、乃至戰後(昭和)的咖啡名店,多樣精彩,百花齊放,其展現的咖啡文化完整度和豐富度,可說是日本咖啡史的縮影。本書將東京視為一間超級豪華的喫茶旗鑑店,由台灣「喝最多杯日本咖啡的男人」Hally Chen領路,帶你走一趟東京咖啡的內行人門路,跟著r喝,一次就讓你戀上東京喫茶!
作者Hally Chen整合超過15年的東京喫茶記錄,這次以全台喝過最多家喫茶店咖啡的「一級喫茶店研究士」身分,前進大家最愛的城市「東京」。本書將東京以一間喫茶旗鑑店的規模,用散步東京的方式,帶領大家看見何謂「東京喫茶經典」。在一趟東京喫茶名店巡禮中,一次全面大晉級,完整領會:喫茶店的歷史、建物、家飾、職人技藝和咖啡人情故事⋯⋯以及你絕對不能錯過的,被喫茶店耽誤,改寫日文飲食文化的喫茶美食。
邀請你喝咖啡、吃喫茶飯,一起愛上東京喫茶!
《我熱愛的東京喫茶店》(圖片來源:大塊文化提供)
書名:我熱愛的東京喫茶店
作者:Hally Chen
出版社:大塊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我熱愛的東京喫茶店》,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誕生於錢湯裡的喫茶店
這次來東京,我幾乎沒用到飯店的浴室。每天跑去東京各地不同的錢湯泡澡。疫情之後人們似乎開始重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對原本凋零的公共澡堂也懂得珍惜。今日存活下來的錢湯每間生意都不差,像是新大久保氣派新穎的萬年湯、高圓寺擠滿文青的小衫湯、或是位於上野吸引許多西方觀光客的壽湯,都能見到眾多年輕世代的身影。在這些蛻變的錢湯中,最特別的應該就屬位於東十条的「十条湯」,它在經過改造後,竟然變身錢湯和喫茶店的綜合體:在錢湯原本櫃檯前的空間,增設了一間店中店「喫茶深海」。
從上野站搭電車來東十条站車程約15分鐘,由車站北口的西出口出來再步行約7分鐘,就會見到「十条銀座商店街」。創業於1948年的十条湯,就藏在商店街其中一條小巷裡。來訪前,我在網路上找到幾則關於這間錢湯的報導,故事有如一部勵志電影。蛻變的過程,要從現在的主事者湊研雄先生開始說起。
30出頭的湊研雄對錢湯充滿熱情,先後在上野知名的「壽湯」工作一年,與埼玉縣川口市的「喜樂湯」工作四年。後來在拜訪各地錢湯時遇見了這間十条湯,最初他原本只是留在這裡幫忙打理,得知經營者夫婦因為健康因素,可能要結束營業,於是找了他的哥哥商量。他的哥哥是錢湯愛好者無人不知、曾經成功拯救京都「梅湯」而出名的湊三次郎。湊三次郎甚至組織了一個錢湯繼業集團(ゆとなみ社),過去幾年成功接管多間老錢湯,並且改造重生,還成立網路商店販賣各種錢湯紀念品。湊研雄與哥哥商量後,2021年9月開始加入十条湯的經營,為了裝修設備與增設「喫茶深海」而發起募資,想不到三天內就達到300萬日圓目標,最終募集到524萬日圓,更讓許多人因此認識了十条湯。
「喫茶深海」的命名靈感,來自女湯牆上熱帶魚的馬賽克圖案。我想,應該沒有比錢湯和喫茶店更契合彼此的跨界組合。十条湯在水池周圍的牆上貼著許多手繪廣告,提醒澡客們別忘記結束後,去喫茶深海來一客美味布丁或冰淇淋蘇打水。在這些廣告的包圍下,大夥越泡越餓。
這天我舒爽地洗完了澡,從男湯裡走出來,見到在其他錢湯不曾見過的畫面:喫茶深海的客席上坐滿二十代的女孩們,正拿著手機為可愛的食物拍照,門口甚至還有人在排隊候位,和男湯裡的爺爺阿伯們形成有趣的對比。改造後的十条湯和喫茶深海不但擄獲跨世代的需求,據說不少原本不敢上公共澡堂的年輕人,也開始走進錢湯。只能說喫茶店加上錢湯這兩樣日本文化財,魅力無法擋。
十条湯櫃檯的另一側就是喫茶深海的吧檯。除了可以買到如貼紙之類的紀念品,還有印上店名的毛巾和T恤。脖子披著毛巾、身體冒著熱氣的我顧得整間客席都是女客,厚著臉皮跟店員說我要喫茶。鍾愛錢湯的人都知道,出浴後最高的享受就是來一瓶冰牛奶。身為錢湯裡的喫茶店,這裡的咖啡牛奶(コーヒー牛乳)也別有創意:店員會請你先去冰箱裡選一瓶自己鍾意的牛奶,然後送上一只裝有咖啡冰塊的玻璃杯和一只攪棒,讓你自己加工成為咖啡牛奶。
十条湯冰淇淋蘇打水有紅、藍色兩種口味,招搖的紅色是草莓蘇打水佐上一球香草冰淇淋和鳳梨塊。(圖片來源:大塊文化提供)
應該是泡完澡身體太渴,冰涼的咖啡牛奶被我咕嚕咕嚕地一口飲盡。接著我學臨桌的女孩們,追加了另外兩樣名物:深海果凍(深海セリー)和十条湯冰淇淋蘇打水(十条湯クリームソータ)。一送上桌,可愛模樣就讓我融化了。藍寶石般閃耀的果凍像極了一座富士山,薄荷蘇打水的味道,頂部佐有一坨鮮奶油和紅櫻桃,最讓我驚訝的是上面竟撒有金箔。包在果凍裡如熱帶魚般的是罐頭鳳梨。至於十条湯冰淇淋蘇打水有紅、藍色兩種口味,我選招搖的紅色,是草莓蘇打水佐上一球香草冰淇淋和鳳梨塊,這天剛好是八月盛夏,對於在東京玩了一天、又剛泡完澡的我來說,彷彿一場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