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懷念銀翼雞火干絲,在家自己做:好湯底加好豆干,一定好吃

2024/02/02

LINE分享 FB分享

一個饞人的自白,引你穿過時間,品嚐念想食物的幸福
家傳百頁包肉、爸爸的酸梅湯、姑奶奶的茄餅、人生第一杯卡布其諾……
21篇散文,追溯21個食物背後的故事、充滿滋味的記憶畫面

一朝洗手做羹湯,領你進入廚房,體會創造美味的滿足
一碗麵、一鍋飯、蚵仔雙味、大肉三鍋、小排四帖、家常六則……
72道家常料理親手演繹,娓娓道來程序與訣竅,少的是小心翼翼的緊張,多的是從容頑皮的樂趣

本書通關密語:很好看•很餓•不要晚上看
好(ㄏㄠˋ)吃的胃口,好(ㄏㄠˇ)吃的心法,一次蒐羅

自稱饞人的馬世芳,從疫情期間煮一碗麵開始,結合曾經的美食記憶,揉成他的廚房道理。廚房裡,他像個好奇孩子,興致勃勃尋找著好吃、好玩、好掌握的做菜樂趣。他鑽研,可書裡不寫他的鑽研;他講究,反而不那麼講究也好吃的招數書中經常可見。

他做菜有一種彈性。不只是食材替換的彈性,做法上的彈性、難度上的彈性、心情上的彈性,加上絕好的文筆,構成他寫吃喝做菜時的獨特魅力。主持音樂節目時專業又精準的馬世芳,在廚房裡展露出自在寫意。

吃,從來就不只是味覺的饗宴,細火慢燉的還有心靈的溫度。

這是一本談吃之念想與重現的生活散文,不走食譜規格,保證引人入勝。部分菜色搭配照片,都來自馬世芳的飯桌。

《也好吃》(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提供)

《也好吃》(圖片來源:新經典文化提供)

書名:也好吃
作者:馬世芳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也好吃》,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雞火干絲

最後一次去「銀翼」,上來的蝦肉燒賣竟然放了蝦米。我在銀翼吃了幾十年,「開陽燒賣」還真是前所未見。問了上菜的大姊,她堅持是我弄錯,說那不是蝦米。然而我們一桌十多人,都知道那不可能不是蝦米。

結帳時候忍不住向櫃檯大姊投訴,她露出神祕的苦笑,一句話都沒說。於是我知道,和這家館子只能緣盡於此,不禁黯然。

我還不會走路就在吃銀翼,從蔣介石時代一路吃到蔡英文時代,從信義路跟到金山南路。外公生前說了幾百次的故事:他在銀翼餵兩歲的我吃小籠包,我自作伶俐地說:「阿爹(ㄚˇ ㄉㄧㄚˊ,蘇州話外公的童音版)吃皮,囡囡(ㄋㄜˇ ㄋㄜˊ)吃肉!」惹得舉座大樂――銀翼小籠包和「鼎泰豐」的燙麵薄皮不一樣,是鬆軟的發麵,蒸熟了會暈油,肉餡有個特別的鮮味,只有銀翼小籠包是那個味道。小時候的我明明吃飽了還是饞,才會專挑肉餡吃。

外公早婚,45歲就當了「阿爹」。算算他餵我吃小籠包的時候,還不到50呢。

銀翼蒸籠墊的不是布,是松針(此法別處少見,這些年該有人專門蒐集松針賣給銀翼吧?又是去哪裡蒐集的呢?)――照例回收再蒸,只有第一次蒸出來是翠綠色,之後就都是黑的了。倘若掀蓋一看,籠底滿目青翠,簡直跟中愛國獎券一樣高興。我在銀翼吃了總有上千籠點心,這種好運也只遇到過兩三回。

現在他們的小籠包,也跟大家一樣墊蒸籠紙了。

銀翼標榜所謂「川揚菜」,混合川菜和淮揚菜,背後是一整個時代的動盪顛沛――創業大廚最早在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餐廳掌杓,抗戰時期隨軍遷到陪都重慶,料理自然融入川菜特色。後來輾轉到了台灣,餐廳從空軍將官招待所改為民營。銀翼二字,便來自空軍軍徽那對銀色翅膀。

我小時候見過那些來台第一代銀翼員工:外公常和店經理、跑堂聊天,講的是上海話。那時他們正值中年,精神矍鑠,有位小個子光頭跑堂,嗓門兒尤其大。後來老輩的廚子和經理陸續凋零,跑堂的光頭大叔終於成了當家大掌櫃,常見他一身光鮮西裝迎客,四處巡桌招呼。再過若干年,連他也不在了。

是阿扁當總統的時代吧?我在銀翼見到一位老者獨坐二樓角落,面前是一碗蔥開煨麵。他右手持筷,左手夾一支菸,顫巍巍一筷子入口,又有半口掉回碗裡。我忘不了裊繞的青煙和麵湯蒸騰的熱氣裹著的那張低頭吃麵的臉。

後來銀翼裝了電動軌道椅,想是愈來愈多老客人再也爬不動樓梯,哪怕只是二樓――死生契闊,煨麵終究還是要吃的。

銀翼很有一些炫耀性的名菜:肴元寶(整隻的豬蹄),樟茶鴨,蟹黃獅子頭,文思豆腐,鍋巴蝦仁⋯⋯,我們吃了幾十年,一次也沒有點過。從小跟長輩去銀翼,吃的永遠是早點,那些宴客菜是用不著的。後來自己帶女友、同輩哥們兒、還有日本朋友香港朋友去銀翼,即使不是早點時段,吃的仍是那些熟悉的點心――要知道所謂點心,是蘇州人的定義。一桌銀翼的早點,其實是豐盛澎湃的大餐,吃完昏昏飽到下午。

我從不需要看菜單,閉著眼睛都能點一桌。

首先,冷盤是鎮江肴(ㄒㄧㄠ)肉拼風雞,有時人多再加海蜇皮,變成三拼。風雞是手撕的,帶皮肴肉切成手指厚的方塊,都蘸桌上烏醋配薑絲吃。店家例有涼拌菜心的敬菜,冷菜這樣就可以了。

跟著涼菜上的,是一大碗干絲湯――銀翼菜單既有「維揚干絲」也有「雞火干絲」,兩者究竟有什麼不一樣,我問過店經理,他支吾一下,說其實差不多。總之是金華火腿老母雞熬的湯頭,煮粗切的干絲,鋪上雞絲火腿絲,拌開裝小碗吃。在我們家的「銀翼套餐」結構裡,它是冷盤之後的「熱前菜」,一人一小碗嚐嚐味道。最後總會剩下一點,也總有誰會趁它涼掉之前,整碗拿去舀乾淨。

銀翼_雞火干絲(中)
銀翼還在信義路的時代,雞火干絲和接下來的蒸籠點心之間,我們會點一客清炒鱔糊,作為「第二道熱前菜」。堆著芫荽薑絲蒜碎,上桌才拿小壺盛滾油,滋啦一聲淋下去拌開,一人挾兩筷子就吃光了。後來大人嫌鱔魚不若以前好,很少點了。

接著是主菜的蒸籠:蝦肉燒賣、菜肉蒸餃、小籠包(我們從不吃混在一起蒸的雜籠,一定分開點,所以去銀翼非湊一桌不可)。人若夠多,再點一籠糯肉燒賣。

然後是壓卷:雪筍肉絲煨麵,大碗,一定要有筍。銀翼的筍片大概泡過,帶點酸,和雪菜是天作之合。奶白的麵湯滾燙濃稠,上桌片刻便會凝一層皮。這碗麵上來的時候,大家其實已經飽了,一人裝一小碗正好。碗底總會剩下滿滿是料的濃湯,那是絕對不能浪費的。我小時候吃這碗煨麵,總怕燙著又捨不得涼掉,一面吹一面吃一面覬覦那碗底的剩湯,默默希望沒人要搶,都歸我最好。

最後若還有胃口,收尾甜點是棗泥鍋餅,配新換上來的熱茶。大人總是說做鍋餅非常麻煩,感歎畢竟還有人願意做,端上來也必再三提醒小心燙。我最愛吃邊角摺起來那塊,格外有嚼感。

後來,連銀翼也不做棗泥鍋餅了,只有豆沙鍋餅。豆沙固也不妨一吃,但棗泥的品級實在還是比較高的。

我帶朋友吃銀翼,許多人的第一道驚喜,是雞火干絲。干絲這東西並不希奇,隨便一家麵店都有芹菜胡蘿蔔絲涼拌的小菜。但現切煮湯的干絲,和涼拌的那種根本是兩回事。這碗湯灰灰濁濁其貌不揚,心存猶疑舀一匙,吸飽湯底精華的軟嫩干絲帶些噴香的湯一齊入口,你立刻感慨哎呀為什麼現在才知道世界上有這麼好吃的東西!

我在銀翼總也吃了幾百碗雞火干絲。小時候,干絲湯浮著一層油,鹹香腴潤,極有滋味。最近這些年,品質漸漸不大穩定,吃過金華火腿有油耗味的,也喝過湯淡得像兌了水的。傷心歸傷心,想想材料似乎並不複雜,索性在家做做看。

雞火干絲,只要能熬出對的湯底,加上好豆干,就一定好吃。

金華火腿,已經很容易買到分切的真空包裝,選拳頭大帶骨帶皮的,熬起來才夠味。雞湯當然可以買雞架子自己熬(可以和菜場雞販預訂),但市面上現成雞高湯不難買,我買過「有心肉鋪子」冷凍去油土雞高湯,也買過主婦聯盟濃縮雞高湯,方便實惠。

火腿滾水燙過,刷洗乾淨,切小塊,留一點瘦肉,切絲備用。講究的還會淋上料酒,蒸過再煮,我們家都是燙了直接下鍋。加兩公升雞高湯煮90分鐘,湯底就完成了,濃淡可以自己調整。若有壓力鍋,上壓力煮半小時就行。

既然自己吃,你也可以加料,讓高湯更豐美。時令若對,可以加冬筍、扁尖筍(參考百頁包肉配方)。若想湯頭更富膠質,可以下幾隻雞爪(我最愛啃煮透的雞爪,尤其腳掌心那塊嫩爽彈牙的厚皮)。當然,少許黃酒提味亦不妨。

雞胸肉不必調味,電鍋蒸熟取出放涼,等不及就過一下冰水,手撕雞絲備用。蒸雞的湯水別扔,倒進鍋裡同煮。

白豆干,一定要買新鮮上好的。取利刀,豆干貼住砧板壓好,從頂面開始橫刀片成薄片,再疊起切絲。這一步稍微用點耐心,不難片得飛薄,但煮干絲湯不必切得太細,又不是比賽,差不多就行了。

干絲入鍋,煮個十來分鐘,就會入味了。先嚐嚐,金華火腿已有鹹味,不一定要加鹽。也可關火靜置,讓味道更融合。熱燙燙盛大碗,慷慨堆上雞絲、火腿絲,就可以上桌。如有青蒜,撒上幾絲,紅紅綠綠,漂亮好吃。

不知不覺,我已活過外公帶我去銀翼的歲數了。外公走得早,沒吃過我做的菜,真想捧一碗請他嚐嚐――阿爹你看,囡囡也會煮湯干絲了呀。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