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府城四百年的滋味?一窺江振誠、彭天恩鹽甜主題餐會
2023/12/11
- 文字 / 林秀娟
對台灣人來說,400是什麼樣的數字?若從1624年荷蘭人抵達台南安平築熱蘭遮城為起點,明年正是台南400年。
走過4個世紀,台南被多數人視為美食之都。台南晶英酒店以「臺南原點・400再續」為題,邀請南北2大預約困難名廚——RAW江振誠與AKAME彭天恩師徒聯手,於10月中籌劃一場客座餐會,可說是台灣餐會里程碑。
※延伸閱讀:「南台灣最難訂的餐廳」屏東AKEME,主廚彭天恩用台灣食材喚醒台灣好味
這場餐會一人要價近2萬元,創下台灣主廚客座的頂天價位,300個席次在開放訂位不到半小時內售罄,還有大戶一次就包下40個座位,就是看重這場用10道菜、8杯調酒,尋味台南的難得機會。
※延伸閱讀:RAW江振誠與AKAME彭天恩客座饗宴,集結多位食藝美學家閃耀府城
台南晶英酒店總經理李靖文透露,這場餐會早在半年前就已開始籌備,除了美食外,還集結調酒、藝文、音樂等領域各路好手。最難之處在於整合,為此,江振誠第一時間就把餐會主軸和關鍵字一一列出,讓大家挑選最貼近自身經驗的內容發想與執行。
乍接到「台南400」此題,江振誠腦海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是台南的變與不變。他強調,並非每位餐會賓客都是台南人,要如何透過飲食與大家產生連結?於是他先抓出台南的直觀元素,像是鹽、糖、牛肉湯、飯湯等,再將之放進料理設計。
走進會場,耳畔響起的《望春風》、《碎心花》,為ISM主義甜時主理人兼大提琴家陳世霖所演奏的美妙樂音。一手接過Bar T.C.R.C創辦人黃奕翔以台南小吃為發想的特調迎賓餐前酒,在藝術修復師蔡舜任詼諧的引言後,入眼即是一大座雪白鹽山。
原來,江振誠一早就在餐廳砌築一座鹽山。他認為,很多人知道台南的甜,卻不知道台南也有鹹味,那就是鹽。他上前在鹽山上敲打,從掉落的鹽球中,竟挖出一袋袋洋蔥湯。一道「用鹽帶出甜」以鹽表述前人辛苦的汗水、洋蔥代表淚水,鹽焗5小時的洋蔥,因為時間慢慢轉甘甜,蘊意時間的故事。

這道不僅是洋蔥湯,還帶入牛肉湯精髓。為兼顧牛筋、牛肉的適口性,分兩次熬煮,工序繁複。(圖片來源:台南晶英酒店提供)
餐點、調酒緊扣廟宇主題
古都不僅吃食聞名,也有「眾神之都」的稱號,對江振誠而言,這座城市的上千座廟宇,即是台南的不變,更以此創作出「斗拱上的龍」,他坦言,這是最能闡述台南意象的料理,也是自己的最愛。從餐點到調酒都緊扣廟宇主題,如八卦般的盤子上,藉以龍蝦和堆疊香料,呈現廟宇裡的斗拱、龍柱和雕刻細節,再由Bar Mood調酒師吳盈憲融入供香、供杯,搭配「心誠則靈」調酒,雖然兩人是初次合作,卻有絕佳默契。
做為師徒聯手的第2場餐會,江振誠深刻感受彭天恩的持續進化,「Alex現在更知道自己強項是什麼,善用自身元素抓重點,讓料理越來越有風格。」

彭天恩將海鮮粥打碎,和西瓜綿為紅條提鮮,以回到原點為概念,在料理添入曾經感受的人情味。(圖片來源:台南晶英酒店提供)
一道「人情調味的滋味」,就是彭天恩從自己在台南求學及生活8年多的經驗出發。他最念念不忘的小吃就是海鮮粥,但回望家鄉的原民料理,最初並沒有糖和鹽,因此他從屏東運來烤架,結合原住民擅長的煙燻及窯烤,讓鹹味源自蛤蜊、火燒蝦、藤壺等大海食材的鮮,再用蔗糖將甜味燻入,以紅條呼應熱情的台南。與之相應的調酒,為台南酣呷調酒師余瀚為以小玉西瓜冰沙、碧螺春、梅酒調製的「手留餘香」。
台南之美,在於人情物意,一如負責餐會主視覺的剪紙大師楊士毅所云,「正因為有了時間,我們才有這座島嶼和美麗的城市。」江振誠用鹽甜為題,佐彭天恩人情調味,轉譯府城400年光陰,用料理說古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