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最愛的麵包之一:菠蘿麵包原來其實叫「哈密瓜麵包」?
2023/06/25
- 文字 / 和菓子
菠蘿麵包是日本人最愛的麵包之一,這個同樣像紅豆麵包、克林姆麵包發揚於日本的麵包,最讓人著迷的就是麵包上頭那一層,甜甜蜜蜜如同餅乾一般的菠蘿脆皮了!
那麼,菠蘿麵包究竟是誰發明的呢?關於菠蘿麵包的起源有非常多種說法,有俄羅斯帝國宮廷廚師伊凡・薩果楊(Ivan Sagoyan)在1910年以法國國王派為發想靈感創作一說,也有東京駒込木村屋老闆美代川菊次在1930年以「小麦粉製麺鞄」為名發表菠蘿麵包食譜一說,也有說可能是被德國脆皮奶酥蛋糕(Streuselkuchen)或是墨西哥貝殼麵包(Conchas Mexican Pan Dulce)影響,真是眾說紛紜未有確切定論。
菠蘿麵包的中文名稱取自於它鳳梨般的格紋果皮酥皮,菠蘿麵包的日文原文「メロンパン」如果直譯,翻譯為哈密瓜麵包。普遍認為菠蘿麵包被稱為哈密瓜麵包可能也是因為它類似哈密瓜果皮般的格紋模樣,其次還有哈密瓜予日本人的富貴奢華感,此外還有一說是日文的蛋白霜(メレンゲ)與哈密瓜(メロン)讀法相似,最初希望命名為蛋白霜麵包的讀法後來以訛傳訛成為了哈密瓜麵包,現在日本的高級版哈密瓜麵包真的會用哈密瓜來製作,不過華人世界的菠蘿麵包,似乎就完全就不時興使用鳳梨來製作了呢。
日本民眾普遍認為位於關西廣島的海軍重鎮吳市是菠蘿麵包的元祖發源地,創立於1936年的菠蘿麵包本店(メロンパン本店),日文的菠蘿麵包如果翻譯為正確中文應該是哈密瓜麵包,不過回推到菠蘿麵包本店創業時期,日文哈密瓜(メロン)一詞指的其實是現在的甜瓜(マクワウリ),意思完全大不相同。
日本民眾普遍認為,創立於1936年的菠蘿麵包本店(メロンパン本店),是菠蘿麵包的元祖發源地。(圖片來源:広島へぇ~じゃん官網)
日本關東關西菠蘿麵包大不同?
如果我們仔細看菠蘿麵包元祖店菠蘿本店的菠蘿麵包,你可能會覺得跟我們熟知的炸彈麵包幾乎一模一樣?沒錯,關東關西的菠蘿麵包形狀大大不相同——關東太陽形、關西紡錘形,味道也大不相同。
關西的菠蘿麵包非常類似我們熟知的台灣炸彈麵包,它們一般把它稱為紡錘形、橢圓形或橄欖球形菠蘿麵包,關西的菠蘿麵包的預設值是有內餡的,餡料以日式的白豆餡最為大宗,其它譬如卡士達奶油或是巧克力醬也非常受歡迎,菠蘿麵包本店的菠蘿麵包則是使用獨門配方的卡士達奶油,非常受到大家喜愛。
關西菠蘿麵包的神奇形狀,其靈感發想是來自蛋包飯的模型。(圖片來源:広島へぇ~じゃん官網)
一開始的關西版菠蘿麵包又是怎麼做出來的呢?1952年,神戸消費組合的麵包職人後藤又右衛門走到神戶三宮食器用品道具街,正在思索著怎麼創造新型態麵包,恰巧見到了當時最流行的蛋包飯模具:「把這個做成麵包不是很有趣嗎?」沒錯!關西的菠蘿麵包就是這樣做出來的哦,只是一開始蛋包飯的模型畢竟不適用烘焙,花了很多時間才測試出來最好的辦法,逐漸才演變成現在的關西版菠蘿麵包。
現在主流圓形模樣的菠蘿麵包,同時也是日本關東菠蘿麵包最普遍的模樣。事實上,圓形菠蘿麵包同樣也是從關西發源的;創立於1924年的神戶麵包店老舖金生堂,由於第一代曾經有在大阪經營洋菓子店鋪的經驗,因此將做餅乾的經驗混合到麵包製作裡,從此創造出了又能吃到酥脆餅皮又能吃到鬆軟麵包的菠蘿麵包。
與關西菠蘿麵包異曲同工的台式炸彈麵包
就像菠蘿麵包本店一樣,最早的金生堂也是位於廣島的海軍重鎮吳市。關西雖然也有販售關東流行的圓形菠蘿麵包,不過它們並不稱其為菠蘿麵包(メロンパン),而是稱為「日出」(サンライス)。日出是英文「sunrise」的音譯,靈感來自於日本軍艦上的旭日旗,是由金生堂第二代店主清水寛育的伯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發想的點子。真正金生堂的日出麵包上頭的酥皮呈現的完全就像日出光線放射延伸的模樣,與一般的菠蘿麵包格紋完全不一樣,與墨西哥貝殼麵包確實非常相似,非常有趣特別!
除了金生堂以外,關西一帶也都稱圓形菠蘿麵包為日出,不過使用的日文大多是有濁音的正確音譯「サンライズ」,據說最早的金生堂也是使用有濁音的念法,後來發現客人大多對這樣的發音有些困難,因此特別改成了沒有濁音的念法,形成了元祖店的獨樹一格。
炸彈麵包外型似炸彈,最早以葡萄奶酥為內餡。(攝影:石吉弘)
炸彈麵包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灣麵包,與日本關西菠蘿麵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炸彈麵包,實際上卻有著些許的差異,它是一整顆橄欖球形狀,被稱為橄欖球形狀關西菠蘿麵包事實上通常只有半顆的尺寸,不是一整顆的模樣。台灣炸彈麵包內餡最經典的是奶酥口味,有時候還會添加葡萄乾!偶爾我們會遇到椰子或者巧克力的口味,但是普遍來說沒有奶酥那麼常見。日本關西菠蘿麵包幾乎不會包裹台灣炸彈麵包這種內餡。
※本文經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連結請按此。
《日本零食! お菓子! Japanese Snacks:https://www.facebook.com/JapaneseSn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