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搭上電力輔助自行車,用在地人的節奏,在台中展開一場舊城漫遊。(攝影:楊文財)
搭上電力輔助自行車,用在地人的節奏,在台中展開一場舊城漫遊。(攝影:楊文財)

穿梭台中時空隧道,訪清朝考場、日治時代警察宿舍

2021/09/30

LINE分享 FB分享

台中舊城區是台灣第一個都市計畫的城市,現代化高樓間,錯落歷史建築,交織古今,形成一座生活博物館。我們和導覽團隊台中時空漫步(TC Time Walk)執行長徐銘遠約在台中火車站,以此為起點,用在地人的節奏,展開一場舊城漫遊。

這次比步行更輕鬆,直接坐上嗨拜客電力輔助自行車,踩踏踏板,不費力,穿梭舊城區街道巷弄。徐銘遠刻意避開熱門景點,造訪較少觀光客出沒的區域。正因如此,我們得以化身城市偵探,尋找歷史在舊城留下的軌跡。

繼光街上,日式木造複層仿西式大型獨棟官舍宅院,前身是彰化銀行宿舍。(攝影:楊文財)

繼光街上,日式木造複層仿西式大型獨棟官舍宅院,前身是彰化銀行宿舍。(攝影:楊文財)

「再不介紹這棟建築,下次恐怕就要不見了。」徐銘遠說。行經綠川不遠,民族路上一幢民宅,外觀看來不起眼,很容易被行人忽略,但它卻是1930年代日式建築。昔日為一位律師擁有,現已無人居住。從信箱縫覷探,隱約窺見屋內的榻榻米。

台灣府儒考棚變身成風格場域,包含講座、展覽與咖啡店。(攝影:楊文財)

台灣府儒考棚變身成風格場域,包含講座、展覽與咖啡店。(攝影:楊文財)

舊城太多這樣的建築,需要被人訴說,才不會遺忘。轉進繼光街,又遇一幢歷史老屋。這座興建於昭和十年(1935年)的木造建築是彰化銀行宿舍,台灣光復後,政府接受日籍股東股份,並由林獻堂擔任董事長。老屋見證台灣金融史重要一章,後曾為省主席臺中行館,就算圍牆已斑駁,仍能遙想當年風光。

不遠處,合作金庫台中分行前身是台中州立圖書館,落成於昭和4年(1929年)。外牆使用十三溝面磚,具有明顯溝痕,是當時公共建築物的流行建材。徐銘遠亮出手機螢幕,展示日治時代圖書館日文公告,上頭寫著:禁止讓書靠近火源、禁止把書當成枕頭、避免太陽直射……,規定多達10則,相當嚴謹。

考棚建物的完整木構架。(圖片來源:中島GLAb提供)

考棚建物的完整木構架。(圖片來源:中島GLAb提供)

台灣府儒考棚裡有座咖啡店Coffee Stopover,延續街區附近早期茶街文化。(圖片來源:中島GLAb提供)

台灣府儒考棚裡有座咖啡店Coffee Stopover,延續街區附近早期茶街文化。(圖片來源:中島GLAb提供)

在這趟舊城時空之旅,最讓我驚喜的是——台灣府儒考棚。1893年是人們赴京趕考的重要考場,今年考棚變身成風格場域,包含講座、展覽與咖啡店。我們到訪時,正展出戶外主題,炊具、帳棚等戶外道具陳列在考棚梁柱之中,卻絲毫不違和。樸實創意執行長詹雅棋說:「所謂修復除了歷史建物,更包括人與建物,以及人與城市的關係。」

台中文學公園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相當具有和風特色。(攝影:楊文財)

台中文學公園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相當具有和風特色。(攝影:楊文財)

在這座生活博物館,台中呈現多重樣貌。最後來到台中文學公園,百年榕樹下,一輛放置許久的腳踏車,逐漸被氣根捲入,只見部分輪胎與把手。時間的軌跡,也在這裡留下。

百年榕樹下,被氣根逐漸捲入的腳踏車。(攝影:楊文財)

百年榕樹下,被氣根逐漸捲入的腳踏車。(攝影:楊文財)

〈溝面磚冷知識〉

日治時期建物使用十三溝面磚,民間流傳這種溝紋可使光線漫射,避免戰鬥機駕駛員辨識建物,進行轟炸。但根據台灣大學校史館研究,十三溝面磚未必能造成視覺干擾,且未發現日本文獻提及其國防功能,較可能為民間軼事趣談。

日治時期建物使用十三溝面磚。(攝影:楊文財)

日治時期建物使用十三溝面磚。(攝影:楊文財)

〈台灣府儒考棚 x 中島GLAb〉

地址:403台中市西區府後街38-8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