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極食原味part 2──遵循古法柴燒黑糖
重拾老本行
2019/10/17
- 文字 / 蘇曉音
這幾年,黑糖成了飲料界新寵,重新受到喜愛,連新潮的年輕人都愛上這款復古味。一次東海岸旅行,讓我意外在台東長濱的山上,遇見甘美純淨的柴燒黑糖,翻轉了我對甜味的看法,原來還有些許甘味與溫潤。
清晨六點,天才剛亮,一行人已在宋德貴的甘蔗田集合,打算跟著他一起體驗從白甘蔗到黑糖的奇幻之旅。他說:「種植白甘蔗,並不太受到地形、土壤限制,雖然我的田在山區,但多少受到海風吹拂,甜度較高。」他邊說邊砍一小段甘蔗讓我試試,果然很甜,就連甘蔗筍甜度也都破表,讓我更加期待這華麗的變身。
有別於一般認知,台東長濱原本完全不在我的黑糖地圖裡。但宋德貴表示,長濱鄉竹湖山區,早期有七、八十戶,主要都是來自西部的移民,日據時期有七成都種甘蔗,並自家製糖。那個年代,我家父親負責做黑糖,媽媽則是挑著黑糖搭公車到長濱鬧區找柑仔店寄賣。
挽袖重建消失糖業
不過一九七四年,長濱蓋了間糖廠,大部分村民會將白甘蔗賣給糖廠,不再自製糖;之後糖廠收掉,產業道路也沒繼續修建,此區蔗田漸漸荒廢,糖業徹底消失在長濱。那年宋德貴轉行做農業機具,直到二○一一年退休後才又種甘蔗、製糖。
跟著整車白甘蔗回到工寮,宋德貴開始忙著清洗機器準備榨汁。回憶小時候和爸爸工作,榨汁通常用牛牽引,砍下甘蔗後,通常還得花上好幾個小時榨汁。對於機械很有一套的他,現已全面以機器替代牛力,不到一個小時,早上採收的一整車甘蔗就全榨成汁,他還把甘蔗渣做成有機堆肥。
榨好的甘蔗汁,進入柴火熬煮階段,在木柴挑選上,他並無設限,村民田地或園子裡枯萎的樹,他會去收;颱風過後倒地路樹,鄉公所也會找他一起清理,不同材質用在不同階段都能發揮作用,對他來說都是好材料。
甘蔗變黑糖的熬功
柴燒工作區共有四口大鍋,每鍋約可容納六十公斤的甘蔗汁,每兩鍋一組,分為後方的預熱鍋,與前方的熬煮鍋,前方鍋將蔗汁濃縮至一半後,再從後方鍋倒入已預熱的蔗汁,如此它的溫度不會下降太多,柴火也就無須拚命添加,也不會因溫度落差,造成品質差異。
接著下食用級石灰,然後撈掉雜質,慢慢熬煮濃縮成黏稠糖漿後,就是起鍋之時。起鍋需要兩人合力將糖漿倒入冷卻槽,再以特製大鐵杓快速攪拌、散熱,讓黏呼呼的液體透過「返沙」(是指糖漿在拌炒過程中,慢慢轉至乾燥,變成類似砂糖狀態)化學變化,成為塊狀或粉狀,最後再用人工切成小塊才大功告成,甘蔗在此變身為黑糖。
可別以為這四到六小時的過程,只需等待,中間還得不斷確認糖汁的黏稠狀況、木柴增減、火候大小等,都是成敗關鍵,宋德貴遵循爸爸教他的方法,完全沒有改變。每個階段他都使出鐵砂掌,從滾燙糖汁中取出少許放在冷水中降溫,讓它能迅速結成黑糖塊,兩個小時後,糖塊還能在嘴裡咀嚼,宛如口香糖般滑順,但經過三個多小時,濃縮的黑糖塊,甜度激增也更加黏牙,牙口不好的人可能無福消受大口咬下的快感。而這些細微變化,都得依據經驗才有辦法判斷何時起鍋。
米其林二星餐廳「祥雲龍吟」主廚稗田良平,今年到長濱旅行時吃到宋德貴做的黑糖很是喜歡,一次餐會中便做成「蓮子·黑糖」點心,將義式蛋白霜以黑糖取代砂糖,更能凸顯蓮子的口感。主廚說:「過去我的料理中不常出現黑糖,因其味道重且強烈,和日本料理有些衝突,但是阿貴的黑糖溫和,用在甜點或鹹食都有畫龍點睛之妙。」
小檔案
・職人:宋德貴
ㄚ貴純黑糖老闆
・哪裡買:ㄚ貴純黑糖
台東縣長濱鄉長濱村4鄰2之4號
・哪裡吃:祥雲龍吟
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301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