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救人基本功
活用古老智慧 應對天災地變
2021/11/18
- 文字 / 撰文、攝影|林瑞珠 諮詢|明有德、周志強、詹明忠、陳彥良、莊莫俄、宰耀
近年全球極端氣候成為常態,造成巨大災損,土石流多次淹沒村莊,長居山林的原住民族面對天災的古老智慧以及逃生的技能,也就成為面對災難的絕佳避難武器,也是在等待外援期間必備的「自救、救人」技能。
每年入秋之際,全臺慎防颱風,以近年最嚴重的是2009 年「八八風災」為例,當時部落遭災,許多中壯年族人主動承擔救援重任,以原住民族傳統面對天災的古老智慧,結合現代逃生觀念及工具,成為當下絕佳的救災武器。
野外求生達人兼花蓮義消周志強經常執行野外救援任務,使用技巧除了有從小方式來進行救援,他建議部落年輕族人也要學習這些實用技巧,必要時就能派上用場。例如:八八風災小林村被土石流淹沒時,當時參與部落自主救援的明有德就用繩索吊掛救援。
看懂大自然的訊息
觀察並看懂大自然中的不尋常現象是必要的,明有德就是因此才得以及早準備。當時莫拉克颱風過後,他心想這時魚群最多,就和表弟到楠梓仙溪捕魚,卻沒看到半條魚,接著大雨連下三天,他很擔心,便把全套溯溪裝備套在身上,來回巡邏。後來他又發現當地民族國小後方的野溪水量很少,心裡覺得不妙,就把在海軍陸戰隊服役回部落休假的外甥林聖恩找來一起巡邏,另有長榮大學學生林春福,陸軍特種部隊休假的李民傑也自主巡邏,才救出那位受困的老人。
2009 年莫拉克颱風造成當時許多原民部落遭災,為近年來最嚴重的天然災害。
救援隨地取材
明有德在救援過程中,經常就地取材。八八風災的8 月9 日下午4 點50 分,他人在部落族人集會處,突然一聲爆炸巨響從國小後山傳來,山上一股氣體直衝天上,國小到下面的房子被土石吞沒一大片,明有德馬上衝到姊姊家,全家八口已經逃到二樓,他就地取材,因為木板有浮力,就拆了木門鋪到土石流上,利用沖下來的大石頭卡住,然後把姊姊家人從土石流中抱出來,順著木板走到安全的地方逃生。
明有德及部落長老引導兩、三百人沿著叢林陡坡攀爬到舊部落平臺,十幾位部落青年主動回部落尋找食物以及可搭遮雨棚的帆布,又救下許多人。災後,他沿著民族國小後山勘災,發現兩、三處堰塞湖的痕跡,證實是因為堰塞湖崩潰造成土石流。
往高處也要逃對方向
住在特富野部落上方山坡的鄒族人宰耀,回憶起八八風災當時的情況仍心有餘悸。他描述說,前一天是小米收穫祭,當晚睡到三更半夜口渴醒來,發現客廳已淹水十公分,連雨鞋都來不及穿便抱著小孩逃命,當時判斷土石流是從後山的小瀑布沖到屋後的小野溪,於是避開那一段,十幾人冒著大雨往旁邊的山稜線走上高點,只有前後兩盞頭燈,沿途在一處工地短暫停留,拿了遮雨帆布又逃到最高點才暫停。
明有德以其經驗表示:「逃往高地沒有錯,但要依照現場作判斷,那瑪夏首先被沖毀的就是最高點民族國小,所以決定往不同方位的舊部落攀高,而且那裡有平臺可讓直升機降落。」
部落目前規劃的「災害疏散避難地點」大多為地處高地的教堂或學校。
大雨中找乾燥木材生火
天災中通常夾帶大雨,如何取火以避免失溫很重要。明有德表示,當大家逃到舊部落平臺時,就找許多大塊木頭削掉潮濕表面來取火。周志強說:「即使下雨,也可以在林木濃密的樹下、洞窟裡、有遮蔽的山崖邊,或厚實的樹葉下面,可能找得到乾燥的樹葉木材,九芎以及乾燥倒地的竹子即使被雨淋濕了,也比較容易取火。」
天災中通常夾帶大雨,懂得找到乾燥的樹葉木材取火避免失溫很重要。
危難中保持冷靜以安頓人心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一旦基地臺被沖毀,對外完全斷訊,就需要無線電。八八風災那瑪夏就遇到這個狀況,族人在平臺上躲了四、五天,後來明有德陪鄉公所職員好不容易回到被土石流淹到二樓的鄉公所,才打出無線電話對外聯繫。
明有德以其經驗表示,風災當時,他和幾位部落壯丁為安頓族人,強忍疲憊一週未闔眼,「如果我表現出驚慌失措,族人就更沒有安全感了。」所以即使處在快要承受不住的情緒邊緣或偶有衝突,也會有人出面排解,這種默契在危難當下非常重要。
明有德也說,之所以能在危機死裡逃生,是因為對所處山林有充分的認識,知道災難來自哪裡、該往哪裡逃,這些都來自於祖先傳承數千年的智慧。明有德十分感慨地表示,原住民族對山林懷有敬重之心,不過度開墾,千百年來不曾改變山林的面貌,但如今過度開發超限利用,他希望各界能更重視原住民族的山林智慧,一起保護這塊土地。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