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伊豆舞孃的誕生地

移動的城市

2019/04/11

LINE分享 FB分享

東京開出的火車,行經熱海、三島,前往修善寺。沿途經過無數的小村莊,時而出現藍天白雲的海岸線。

打開車窗,窗外空氣飄進車廂,懸浮著冬末初春的寒氣,我打了個冷顫,心情卻是暖暖的期盼。今晚終將投宿在川端康成著名小說《伊豆的舞孃》(一九二六年)的誕生地。

火車抵達修善寺,轉搭車站前開往湯之島溫泉方向的五號巴士,大約三十分鐘,在「湯之島溫泉口」站下車。沿著蜿蜒曲折的溪流步道,上坡、下坡地行進,約十分鐘後,走出茂密的樹林,路旁即可見到「湯本館」(Yumotokan)的路標。

我知道日本伊豆,像多數台灣人一樣,來自於《伊豆的舞孃》。只因為「伊豆」兩個字,讓人聯想起小說中的情景。我第一次到日本,特別到小說中描述的伊豆地區,走了一趟山明水秀的「舞孃步道」。唯一遺憾的是,未能住宿到川端康成寫作《伊豆的舞孃》時住宿的湯之島溫泉的「湯本館」。

曲徑通幽湯本館

去年,拜訪友人家,隨手翻閱客廳茶几上的雜誌,不預期瞄見日文的《一個人》雜誌(二○一八年四月號)封面專題報導文人畫家喜愛的旅館,其中川端康成的名字就出現在封面標題。我迫不及待的翻到有關川端康成的那篇專文,標題字就是: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湯本館。我渴望住宿「湯本館」的熱情,又再度引發,從而安排了這次川端康成的「湯本館」之行。

「湯本館」大門左邊掛著點亮的「日本秘湯守護協會」的燈籠,從遠處就能清楚看到。這是一個為守護日本原風景的傳統溫泉旅館組織,成員是一代代相傳的家族經營旅館,以熱情服務來維護日本的生活型態。創立於一八七二年的「湯本館」,目前的經營者已是第四代。

大門右邊豎立歡迎賓客的牌坊,上面複刻著川端康成親筆書法的《伊豆的舞孃》開頭的一段文字:「路曲曲折折地延展著,心想已經快到天城山頭,不料驟雨自山腳直逼而來,頓時染白了密密麻麻的山林。」我彷彿正在墮入小說情境的剎那,歡迎光臨的問候語伴隨門口拉門拉開的聲音,喚醒了我。深深彎腰鞠躬的老闆,接過我沉重的背包,引領我進入玄關。

大師流連伊豆十年

我在休憩室略為休息後,老闆帶領我參觀旅館內設施,慎重而驕傲地介紹旅館的博物館和藝廊。博物館正是川端康成寫作時住宿的房間,從一九一八到一九二七年的十年間,他大半時間待在此。這裡猶如他的「第二故鄉」。四張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間,維持了當年原貌,展示了川端康成在此生活、寫作的原始物件,及有關《伊豆的舞孃》的重要文物。

藝廊最吸引人的是懸掛《伊豆的舞孃》先後六次拍攝成電影的海報,從最早一九三三年的黑白電影,到一九七四年最後一次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海報。主人特別指著海報上的山口百惠,強調他最喜歡的是這部電影。電影中的少女舞孃和青年學生的懵懂愛慕、最終分離收場。

但山口與三浦這對銀幕情侶,最後卻真正步上紅毯。山口百惠成為巨星、婚後引退且獲得幸福的結局,對昭和時代的日本人,具有感染幸福的無窮魅力。其實,我也是先看過山口百惠主演的電影及熟悉她主唱的電影主題曲,受到吸引後,才看小說的中文譯本。

老宅懷想舞孃倩影

玄關後面右側,有一座通往二樓的梯子。主人指著牆壁上掛著川端康成坐在樓梯中段的照片說,川端康成就是坐在此看著玄關處的舞孃跳舞。

我在二樓參觀後,走下樓前,順勢坐在照片上川端康成坐的樓梯位置,從上向下俯看玄關。此時,耳際恰好傳來旅館播放的演歌,我彷彿看到電影中山囗百惠扮演的舞孃,就在玄關處舞動。

晚餐不算奢華,但特別用心採用當地、當季的食材,配合精緻的擺盤,呈現季節性的地方風味。當夜,我泡過溫泉後,在狩野川的潺潺流水聲中睡去。

隔天離去時,旅館主人站在旅館大門外,彎腰鞠躬、目送著我離去。我幾次回頭揮手致意, 他也一再彎腰鞠躬回禮。直到路口轉角處,我回身彎腰回禮,目視著遠端的「湯本館」,了結了多年來的遺憾。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