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切得極薄的宮崎牛紐約客燒肉,烤3秒剛剛好,否則油脂散盡就會失去香氣與口感。(攝影:羅敦強)
切得極薄的宮崎牛紐約客燒肉,烤3秒剛剛好,否則油脂散盡就會失去香氣與口感。(攝影:羅敦強)

宮崎牛:冠軍相撲力士的獎酬、「內閣總理大臣賞」雙料冠軍

2017/11/09 (2025/02/21 更新)

LINE分享 FB分享

第一波進口台灣的宮崎牛,是1986年組織「優質宮崎牛發展對策協議會」後建立的品牌和牛。位在九州東南部的宮崎縣,自古是培育軍用馬、農耕馬的主要地區,最早出口到美國的日本和牛就是「宮崎牛」。據說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來宮崎比賽,也特別指名大快朵頤一番,其成功打入美國市場可見一斑。

※延伸閱讀:什麼是日本和牛?從譜系、種類、品牌完全解密

※延伸閱讀:日本和牛知多少?飛驒牛、近江牛、宮崎牛……12個必知和牛品牌

生牛肉塔塔,宮崎牛油脂融點極低,生吃尤其能感受脂肪在舌尖化開的瞬間。(攝影:羅敦強)

生牛肉塔塔,宮崎牛油脂融點極低,生吃尤其能感受脂肪在舌尖化開的瞬間。(攝影:羅敦強)

自1986年起,每年日本相撲幕內力士比賽都提供一頭宮崎牛做為冠軍獎品。而自2007年(第9屆)起,由全國和牛登陸協會主辦,旨在為日本黑毛和種作官方品評的「全國和牛能力共進會」比賽,宮崎牛也從未缺席。第一次參賽就獲得「內閣總理大臣賞」種牛組與肉牛組雙料冠軍,5年後種牛組再度制霸,去年則在肉牛組奪冠。三屆的好表現,讓它備受矚目,已外銷10國。

不同於大多數地區多以但馬牛做為素牛(指剛出生6到12個月,未經肥育的小牛)再進行肥育,宮崎牛堅持採用在宮崎當地出生的牛隻。目前每年產量約7萬頭,為日本第二高。特色是油脂分布得恰到好處,一咬下就如同雪糕般在嘴裡化開,牛肉味比起美國和牛雖淡了些,但吃日本和牛就是要吃它的油香!

高貴的宮崎牛做成傳統的薄造,最考驗師傅的刀工。(攝影:羅敦強)

高貴的宮崎牛做成傳統的薄造,最考驗師傅的刀工。(攝影:羅敦強)

在宮崎最常見的吃法是燒烤,整頭牛每個部位各有風味。在台灣標榜和牛專賣的樂軒,於解禁第一時間也進口了宮崎牛,特殊的三角五花、羽下、內橫隔膜都吃得到,依據不同部位的特性,切法、大小、調味與燒烤時間都很講究。其中「羽下肉」是肩胛里肌中較靠近肋骨的部位,油花均勻,一頭牛僅有少許的量,是饕客才懂的美味。

去日本追過十次和牛品嘗的小馬日本料理主廚江鎮佑,最愛帶有肉香與脂味的肋眼,「我覺得這部位的和牛,就像鮪魚中腹肉一般,肉中有油、油中又有肉,以此概念去發想菜色就找出聯結。」他研發一系列菜色,其中「生牛肉薄造」有如生魚片,先把表面煎上色,冷凍過後再切薄片,配上新潟的笹葉鹽,最能吃到肉味。

宮崎牛的油香軟滑,就連吃刺身也感覺得到。(攝影:羅敦強)

宮崎牛的油香軟滑,就連吃刺身也感覺得到。(攝影:羅敦強)

能生吃的牛肉不多,堅持A5等級的宮崎牛讓人放心享受生食的美好。台北西華飯店Toscana牛排館推出「生牛肉塔塔」,取紐約客(牛的前腰脊肉)的部位切碎,盤中還有酸豆、洋蔥、甜菜根、黃芥末與麵包片,上桌後現拌現吃,油脂才入口就如同雪花在嘴中融化,是著實令人著迷的舌尖美味。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