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印度電影以瑞士的自然風光為其背景,是吸引印度人蜂擁前來瑞士旅遊的關鍵因素。

期待在外國影片「看見台灣」

移動的生活

2017/07/06

LINE分享 FB分享

我一踏進瑞士的盧森(Luzern)火車站,候車站台幾乎擠爆,而且七、八成是印度遊客,彷彿置身在印度火車站。火車一進站,印度遊客蜂擁而上,喧騰的場面,就像媒體報導的印度火車站畫面。我被人群推擠上了車廂,孤立在幾乎是印度遊客的專屬包廂。

自中國開放出國觀光以來,世界各地都有大群中國遊客。但是,印度遊客大幅超過中國遊客的現象,是我常年在世界各地旅遊途中,從未見過的場面。

我在因特拉肯(Interlaken)下車,轉搭登山火車、纜車前往著名的少女峰(Jungfraujoch),也是被印度遊客包圍。剎那間,少女峰似乎是在印度境內。印度遊客不只數量多,人人情緒亢奮,呼朋引伴在景點擺姿勢拍照,甚至播放嘈雜的印度音樂,手舞足蹈,令其他遊客側目、甚至露出不耐的表情。不過工作人員依舊友善、熱心指引他們拍照的景點。下山時,我在情緒激動的印度遊客圍繞中,返回山腳下。我一路都很納悶,究竟什麼吸引了印度遊客?如此令人狂熱的原因,顯然不會只是單純的好山好水。

隔天,在前往著名瀑布景點盧特本納(Lauterbrunnen)的登山火車上,鄰座的新德里印度家庭解開了謎團。這對夫妻帶著七歲女兒和一歲兒子,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尋覓印度「寶萊塢」熱賣電影《勇奪芳心》(Dilwale Dulhania Le Jayenge)的場景。這部知名導演阿迪亞‧喬普(Aditya Chopra)的電影,在一九九五年首映,是印度有史以來放映最久的電影,迄今仍在孟買的Maratha Mandir戲院放映。他們興奮的為我介紹電影情節及拍攝景點,並為我寫下在瑞士景點拍攝的著名影片。

兩天後,我離開因特拉肯,前往蒙特勒(Montreux)的火車上,和鄰座來自孟買的年輕夫婦攀談起來,很自然的聊起瑞士和印度遊客的話題。原來他們也是追尋電影場景而來。年輕太太還拿出手機,秀出他們和影片場景合拍的照片。她說,這些影片中的場景,吸引了印度影迷前來朝聖。

印度電影除了俊男美女擔綱主角外,採用大量歌曲和舞蹈,以瑞士的自然風光為背景,是吸引印度人蜂擁而來的關鍵因素;而他們在風景區播放的正是影片中出現的音樂。如果,我早知印度粉絲在風景區播放心儀影片的配樂,我不會覺得太煩躁,其他人或許也能理解。

電影是印度人最普遍的日常娛樂。雖然電影是從西方傳來的舶來品,但印度人看電影和我們大不相同,更正確的說,他們不是「看」電影,而是和銀幕上主角互動,隨影片又唱又跳。印度人具有用歌唱和舞蹈來表達情感的文化,西方電影的影像敘事方式,對他們並不適用。這正是寶萊塢電影必須有大量歌唱和舞蹈的原因,影片也因此往往長達三小時以上。印度戲院的座位,也較一般更寬敞,因為觀眾要隨著銀幕上歌舞來舞動身軀,這是印度觀眾買票進場的動機。

電影的影像情境,能夠在客觀事實上塑造主觀的情緒,造成觀眾魂牽夢繞的吸引力。近年,世界各國紛紛推出優惠政策,吸引國際製作團隊前往攝製影片,以推動觀光產業。今年三月在全球上映的《金剛:骷髏島》(Kong:Skull Island),在越南下龍灣等五處名勝景點拍攝,即是當地政府為發展觀光,大力爭取促成。今年初,日本松竹公司也宣布和印度合拍一部以東京為舞台的電影《愛在東京》(Love in Tokyo)。影片講述印度男孩在東京愛上日本女孩的愛情故事,主要用印度語發音,預計二○二○年東京奧運會前上映,期盼吸引更多印度遊客赴日本旅遊。

近些年,韓劇的成功,吸引的不只是遊客,更大大提升韓國產品、品牌和國際形象,如此龐大的文化影響力,台灣人應深有體會。雖然,台灣的《海角七號》打響了恆春,《一頁台北》塑造了友善台北的城市形象。台灣觀光局也曾邀請印度寶萊塢明星來台拍攝電視特輯,透過印度當紅藝人的視角,推介台灣。然而,相較其他國家的規模和反應,只能算是一點小確幸。

齊柏林的鳥瞰台灣高山、森林、湖泊、河川、農村…的視野,讓台灣人「看見台灣」,打開疼惜鄉土的心扉。然而,對外國人而言,好山好水只是一種異國風景,缺少情感的牽絆,就沒有日思夜想的吸引力。台灣發展觀光產業,不只是要加強旅遊設施,也不能只依賴特定的團體遊,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好山好水,需要出現在更多的國際銀幕上,讓電影的情境牽引著觀眾的情感。

印度遊客在銀幕上「看見瑞士」。我期待在更多國際放映的外國影片上「看見台灣」!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