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全台唯一產區 採友善農法紅棗
風土物產小旅行》果實滋味 Part 2
車子行經一個酒紅色的大型陶罐,上頭寫著「紅棗之鄉」,我們來到苗栗公館,台灣唯一生產紅棗的地方。公館遍布棗園,總共約六十甲地、兩百多戶棗農,每年產出一百萬台斤紅棗鮮果,仍供不應求。這兒什麼都跟紅棗相關,開沒幾公里就出現一家紅棗主題餐廳,還有紅棗冰淇淋、巧克力與紅棗咖啡……,連拜訪當地棗農邱俊閔的棗園,他家的雞都吃紅棗。
公館種植紅棗已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棗農傳承世代經驗。據傳光緒皇帝體虛,慈禧太后聽從名醫建議,下令從全國紅棗樹尋找適合做為中藥處方的品種。一八七五年,廣東潮安縣村民連同栽種的六棵紅棗成樹幼苗進京。有位村民搭船至苗栗公館石墻村投靠鄉民陳煥南,並贈予兩株紅棗幼苗。陳煥南種下的紅棗,竟意外在石墻村生長良好,反倒進貢北京的紅棗樹水土不服,最後枯萎。
為何全台灣,單單就公館種紅棗?「和土壤與氣候有關,」公館鄉農會總幹事韓鴻恩解釋,一場水災使得後龍溪改道,居民在露出的河床填土成農地,土壤為礫石土,紅棗不適合黏土,適合透水性高的砂礫。此外,雪山山脈順著河谷吹來涼風,幫助授粉與降低病蟲害,皆有助於紅棗的生長。
參觀農民「辦公室」
採紅棗體驗豐收
這場風土物產小旅行的第二站,我來到玉順紅棗園,棗農邱俊閔的棗樹正開著星型小黃花。三十七歲的邱俊閔入選百大青農,也是去年公館鄉農會紅棗評鑑的「紅棗王」,連苗栗縣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協進會印製分發的扇子,都印著邱俊閔戴著頭巾、手抱一籃紅棗的漫畫圖像,儼然紅棗代言人。
過去是護理師的他,返鄉務農邁入第八年,從每天在冷氣房工作,轉為曬太陽勞動。他翻轉父親的慣行農法,改採無毒種植紅棗,完全不用農藥。背後付出的辛勞是,每天清晨五點固定下農園抓蟲。「我其實比較怕紅棗遇到鏽病(編按:由鏽病菌目的病原真菌侵入所引起的植物病害),葉背會脫落。」邱俊閔說。
這兒興盛自然農法。鄰近棗美金棗園的棗農劉建明也不用藥,參加農遊體驗小旅行的旅客向他發問:平常怎麼管理紅棗?使用什麼肥料?他直接把倉庫打開給旅客看,酵素、有機肥一目瞭然。走入農園,這是最直接的生產履歷驗證。
大暑前後,紅棗由青綠轉紅了。大約七月中旬至八月,是採收黃金期。旅客可採摘新鮮紅棗,只是數量有限,棗園通常會規畫採摘體驗區。「紅棗半熟也就是接近半紅半青綠時,維生素C含量最高,此時就可採摘,」邱俊閔解釋,「全紅時,甜度越高,但維生素C含量也逐漸減少。」採收後日曬五天至一週,逼出紅棗香氣。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描述紅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來到公館,必吃一頓紅棗養生大餐。
紅棗饅頭夾梅干扣肉
迸出創新好味
棗莊古藝庭園膳坊是當地最早以紅棗入菜的餐廳,結合在地當季盛產食材。紅棗醉雞不用一般紹興酒,用的是紅棗酒,醃漬三到五天,清爽且帶有酒香。特別推薦梅干扣肉與紅棗饅頭的組合。紅棗與糖水打成泥,再和進麵團裡,剛出爐的熱饅頭保有紅棗的鮮甜,緩和梅干扣肉的鹹味,搭配得恰到好處。
棗莊更是一座古物陳列館,蒐藏了許多四○、五○年代古物。「那曾經是豬的碗公,有五十年以上歷史。」棗莊董事長陳志明向我解釋,盛裝豬飼料的石槽如今變成洗手台,雞籠變成天花板的燈罩,碾米石磨則變成庭園花草景觀……,古老物件獲得新生。
若親子同行,飽餐後可到公館農會的銷售平台好客坊,進行紅棗果醬DIY。做法很簡單,把紅棗去籽打泥,倒入砂糖後加熱攪拌,不消二十分鐘就完成,帶走一罐自製果醬。
好客坊的紅棗冰淇淋,更是公館限定。嘗起來紅棗味不會太重,但保有甜味。連一位平常不吃紅棗的小朋友,都當場嗑完。若吃得不滿足,再繞去鄰近苗栗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協進會成立的穿龍耕學園,點一碗紅棗剉冰。
結束物產小旅行前,記得搜刮紅棗伴手禮。公館農會研發許多紅棗相關商品,包括酒、醋、醬、茶、精力湯、巧克力、咖啡與茶葉蛋等,徹底顛覆我對紅棗的想像。一顆小小紅棗,在苗栗公館,變出百變風華。
季節限定鮮紅棗
■推薦遊季:七、八月
■棗莊古藝庭園膳坊
電話:037-239-088
地址:苗栗縣公館鄉福星村館義路43-6號
■公館農會好客坊
電話:037-238-425
地址:苗栗縣公館鄉福基村123號
註:紅棗果醬、果凍DIY每人300元
■穿龍耕學園
電話:037-237-698
地址:苗栗縣公館鄉福基村6鄰154號
註:農遊體驗紅棗採收190元,可搭配擠福菜DIY、客家風味餐等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