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魂阿里山高山紅茶:頂級高山茶區威名,打造台灣紅茶新勢力
2016/10/27
- 文字 / 葉怡蘭
在魚池紅茶、蜜香紅茶等重量級前輩的耀眼光芒下,阿里山紅茶雖為後起新秀,但挾台灣最富盛名頂級高山茶區威名,卻是甫一問世便備受各方關注矚目。
阿里山紅茶的成形與發展之路,可說已成近年台灣大多數小葉種紅茶產區的典型代表範例。和花蓮瑞穗蜜香紅茶的崛起過程非常不同,目前,台灣大多數小葉種紅茶,幾乎都屬「因時制宜」下的產物。
夏秋烏龍淡季,改製紅茶意外出眾
這些產地傳統上都屬烏龍茶區,但烏龍茶向來以春、冬茶評價高、價格好,夏秋兩季則因氣溫高、茶葉肥厚,茶質不夠細緻清雅,普遍不受青睞。遂而,隨紅茶於消費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在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的輔導下,各方茶家們開始嘗試將夏季所採茶菁完整發酵、改製成紅茶。
並因而發現,原本的缺點竟反而成優點:這些夏季紅茶,受高溫與豔陽照拂,不僅能適度保有紅茶的濃釅醇厚,且質地比大葉種紅茶來得柔潤輕盈,純飲極佳;質優者還能各自展現出獨有的產區和品種個性。就這麼漸漸的傳揚開來,成為台灣紅茶版圖上另一股不可小覷的新興勢力。
這其中,阿里山紅茶無疑是佼佼者:海拔高度近千公尺以上,北迴歸線貫穿之高山茶區,擁有充足的日照、分明的四季與日夜溫差,還有豐富雨量,以及終年終日穿飄縈繞的山間雲霧涵泳,非常優越。
山勢高聳的阿里山高山茶區,採茶人於坡陵間攀爬採茶。(攝影:葉怡蘭)
而果然,與其餘中低海拔紅茶不同,阿里山紅茶不僅湯色蜜紅金亮,茶氣清冽馥郁,細品間,甜醇豐潤的花與熟果芬芳中,隱隱然綻放著悠悠高山茶韻,確實出眾。
目前阿里山梅山與竹崎茶區各茶園間,每逢夏季多少幾乎都有紅茶生產,兩地農會與產銷班也分別整合成自有品牌對外行銷,逐步打響「阿里山高山紅茶」名號。產季則僅約從端午前後到夏末秋初,陽光、氣溫均合宜之短短數月間,遂分外矜貴。
融入烏龍製法,產區風格摸索中
車行入山,一路攀高來到梅山產區;和魚池、瑞穗的盆地台地風光非常不同,崇山峻嶺間,茶樹一行行一列列青碧蔥翠整齊層疊坡稜上,一派高山茶區景象。然而,山勢雖高,比之其他紅茶國度高山茶鄉,卻一點不似斯里蘭卡烏巴的嶙峋陡峭,反是如印度大吉嶺般柔和起伏,恰與其溫雅雍容茶性相呼應。
也因原本就是世代烏龍茶家,故不僅栽植上以青心烏龍、金萱品種為主力,製法上也或多或少滲入、融合了烏龍茶的思維;加之本屬新興紅茶產區,茶家多在近幾年間陸續投入,技法上也未如魚池、瑞穗等地已然漸趨一致,至今還仍處於各自摸索嘗試狀態。
烏龍茶區的紅茶,製法上多多少少融入烏龍茶的製茶思維。(攝影:沈仲達)
比方有別於傳統紅茶工法的室內萎凋,這兒常採行烏龍茶法的日光萎凋,認為曬菁後香氣較為強勁,但也會視情況適時覆蓋黑網調節。另外,有一些茶家還會採用也是烏龍製法的「浪菁」工序,以機器攪拌茶葉使之相互摩擦促進發酵,使茶湯滋味更圓厚甘香;但也有茶家認為室內萎凋較具紅茶質地,不浪菁則茶氣清芬,看法不一。
可說是,滲入烏龍茶魂的紅茶,蔚成台灣諸多小葉種紅茶特色之一。但也因各吹各調,尚難以整合形塑出明確畫一且穩定、標準的產區特性與品質;我想,這也是接下來值得期待和努力的課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