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美國到了

2015/09/22

LINE分享 FB分享

忘記是哪部電影的情節,十九世紀中,一艘老舊的輪船,滿載著由廣東出發的一群衣衫襤褸的唐人,經過近一個月的辛苦航程。終於抵達了舊金山灣。大家爬出船艙,擠在甲板上,抬著頭,張著嘴,望著像是龐然大物的金門大橋。一個長者對著隨行的年輕人說:「美國到了!」

十九世紀時,歐洲殖民主義發展到最高潮。殖民者需要大量勞工。剛好碰上滿清政府腐敗無能,民不聊生,再加上太平天國的動亂,使得全國到處都是難民和乞丐。沿海居民為了生活,有上百萬人想盡辦法向海外發展。福建人多移往南洋或台灣。廣東人則往歐美發展。其中尤以台山人大多移往美洲地區。

起先都是被人口販子賣到美國去開鐵路、挖金礦的。每天辛苦工作,賺的一點點工資還要寄回唐山養家。後來漸漸有人開起洗衣店、雜貨鋪及餐廳。篳路藍縷,每個人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民國成立以前移往的,所以都以唐人自稱。至今仍有一些老僑對「中國人」的稱號還不太習慣。

時到如今,在美國已有四百萬來自唐山的移民,雖然只占全美人數的百分之一,但是在各行各業都有突出表現。雖然有唐人、漢人、華人、中國人等不同的名稱,但是大家都使用同樣的文字及語言。對於大部分的老美來說,這些人都算是一種人。

陶爸說:從Marin County開車經過大橋回市區時,我想照張大橋的全景,陶媽留在車上,我自己走到橋下,等待夕陽餘暉的時刻。心裡想的卻是:「我現在到底算是唐人、漢人、華人、中國人、大陸人、外省人、內地人,還是台灣人、台北人?還是以上皆是呢?」罷了!此刻只有感受一下當年那些來自唐山的古人,在經過橋下的悸動,可能會比較實在。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