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煮蛋長知識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大家有無同感:不少坊間流傳的料理小撇步其實沒用,語焉不詳的食譜令人沮喪、反而阻礙了人進廚房?只把烹飪當創作而不當它也是科學,長期不知所以然,結果就是一般人做菜經常失敗,除非你太有天分了。「分子廚藝」創始人之一、法國化學家艾維‧提斯(Herve This)以實驗精神分析各種烹飪的原理,光一顆蛋就能一大篇,以科學證據告訴你煮蛋該在哪裡撒鹽等等,閱讀起來長知識,實際動手亦可行。人類烹調手法數千年不變,我們需要提斯這般的廚藝革命家,帶給美食新視野。 (文‧馬萱人)

雞蛋是廚房裡的要角,然而雞蛋的用處,許多人還一知半解。首先,當我們每次想讓一道菜餚定型時,雞蛋必不可少。我們可將整顆或部分的蛋倒在一個容器裡,然後加熱,如此雞蛋及加入的配菜都會按照容器形狀而定型。在其他菜色裡,雞蛋則從配角升格為主角,例如蛋捲(omelette)。

為何雞蛋能夠「一蛋分飾多角」?首先,蛋黃的一半是水分,三分之一是脂類(含有卵磷脂及膽固醇)以及一五%的蛋白質。而蛋白幾乎只含水,它只含一○%的蛋白質,尤其是卵白蛋白以及伴白蛋白。瞭解這些組成,對我們有何用途呢?以下我們將逐一回答。

1. 雞蛋為何會被煮熟?

先來看看煎荷包蛋這個簡單的例子。基本上,煮蛋就是個複雜過程,只要想想雞蛋有那麼多的不同分子就可以知道!把水煮開的道理就簡單多了:將水加熱,溫度會均勻的上升,直到攝氏一百度而蒸發,成為蒸汽泡而消失於空氣中。

相對來說,蛋白質分子屬於長鏈狀,常會因為某一分子內原子之間的引力,而使其分子產生折疊。加熱時,原子之間的微弱引力會被打斷,而成為兩個孤單無依的原子,而加熱又同時讓不屬於同一分子的兩個原子可以互相連結。

因此當雞蛋的溫度升高時,蛋白質內的分子線團會開始展開(蛋白依舊維持透明)。這開展的蛋白質會形成一個大網絡,也將水分凝固住,液態此時轉成固態。

然而,以上的敘述還不夠精準,因為雞蛋裡有許多不同的蛋白質,它們的凝固溫度都不一樣。最初,在接近攝氏六十一度左右,其中一種蛋白質會凝固而形成一個網絡:蛋白變成白色,略微半透明且非常柔軟;接著,接近攝氏七十度左右,另一種蛋白質開始凝固而形成另一種網絡,並與前一個網絡相連結,雞蛋開始轉硬並失去其透明度;繼而溫度持續上升直達攝氏一百度,水分會開始蒸發。

幾乎在每個溫度階段,都會有一特定的烹飪效果出現,不過要謹記,雞蛋一凝固,便沒有再回頭的可能。我們在此學到:煎荷包蛋時,當雞蛋一轉成不透明之際就要熄火;若是繼續的加熱,荷包蛋就會不好吃了。

2. 為何蛋白先熟於蛋黃?

廚師們都清楚知道,不管是荷包蛋或帶殼水煮蛋,蛋白會比蛋黃更早煮熟:精準一點來說,蛋黃的凝固溫度要高於蛋白的凝固溫度有攝氏七度之多,不要小看這七度,這是天差地別的關鍵所在。

帶殼水煮蛋最著名的「三分鐘煮法」,正巧是該溫度進入雞蛋內不同層次的時候。三分鐘後,雞蛋表面的溫度為攝氏一百度,蛋心(蛋黃)則因雞蛋大小之別,溫度大約在攝氏七十度左右。然而,其實我們也可以將帶殼雞蛋放在攝氏六十五度的烤箱裡,慢速長時間焙烤。如此一來,我們將可萬無一失的煮出一顆蛋白完美、蛋黃依舊水水軟嫩的美味帶殼蛋!

3. 蛋黃旁的蛋白較難熟?

這是因蛋白的卵黏蛋白比蛋白裡的其他蛋白質還要難凝固;與蛋黃接觸的蛋白部分會呈現黏稠感,也是因為卵黏蛋白。

如何既能夠煮好蛋黃附近的蛋白,但其他部分的蛋白又不會煮過頭而吃起來像橡膠一般呢?鹽和酸(例如醋、檸檬汁)可以幫你煮好這類的蛋白質溶液,因為其帶電的原子(離子),會前來包圍蛋白質裡頭帶相反電荷的原子。

蛋白質裡的相同電荷會確保蛋白質分子的自體折疊及分散,若是出現相反電荷的離子,那麼蛋白質分子就可自我開展並互相接近,更容易互相連結。換句話說,若放進鹽或酸,那麼蛋白質在較低的溫度就可被煮熟。煎荷包蛋時,最好在蛋黃周圍的蛋白撒一些鹽,整個荷包蛋的蛋白就會煎得均勻而漂亮。

在較極端的情形下,我們還可將整顆蛋泡到醋裡頭,不須加熱:酸離子會促使蛋白質分子的脆弱連結加速斷裂,使得孤立的原子可與其他分子的孤立原子相連結:雞蛋因此凝固。這解釋也是下個問題的答案。

4. 煮水煮蛋包要加醋?

在煮蛋的水裡加醋,可讓跟熱水接觸的雞蛋表面加快其凝固速度:雞蛋的內表面會立刻凝固,也藉此固定住整顆蛋的內容物,而不至於破裂流到熱水中。有人說用鹽也可能有同樣的效果,但實驗證明,醋比鹽要厲害得多。

將帶殼雞蛋放進水裡煮時,在熱水裡加醋也有好處:萬一蛋殼破損,流出的蛋白會立刻凝固而將裂縫黏合。另外一個避免裂縫的方法是,蛋在下水煮之前先以細針在蛋頂端刺個小洞;如此一來,蛋裡因加熱而膨脹的空氣就有了出處,蛋殼就不會破裂。

廚藝好手常會忘了:即便只是簡單的帶殼水煮蛋,還是有人會搞砸了!

5. 帶殼水煮蛋如何美味?

重讀聖安琪女士(Madame Saint-Ange)的著名烹飪書,她說:「煮帶殼水煮蛋時,常見的一個錯誤是認為煮過頭也沒什麼關係,因此在雞蛋凝固後,許多人會將雞蛋留在滾燙的熱水裡。水煮蛋煮過頭會變得不易咀嚼,蛋黃的外圈會變成綠色,蛋白則會發出令人不愉悅的氣息。總體而言,這顆蛋會給人不新鮮的印象。」

「另一個錯誤是:將雞蛋放入溫水或甚至是冷水裡,然後再將水煮沸。這會使蛋黃周圍的蛋白無法分布均勻,煮好的蛋會無法切出美麗的蛋白圈。若是要製作填充蛋,那麼填充用的蛋白厚度會顯得不均勻。」

第一個錯誤的背後理由其實很簡單:雞蛋煮過頭時,蛋白裡頭的蛋白質所含的硫原子會釋出硫化氫的氣體,而出現惡名昭彰的腐蛋氣味。硫化氫會與某些稱作「卵運鐵蛋白」的蛋白質裡的鐵質產生作用,而使蛋白出現綠色。

要煮好帶殼水煮蛋,應該將蛋丟入已經煮沸的熱水裡,待再次沸騰後再續煮十分鐘即可。接著馬上撈起雞蛋放到冷水裡,就更容易剝殼了。

如果你能使用更流行的低溫煮蛋法,那當然更棒:將雞蛋放進烤箱,溫度設定則依據你所喜愛的雞蛋口感設定。烹調的溫度越低,蛋白質越不容易變質。(以上摘自《鍋》書「蛋的幾種變形」篇章)

書籍介紹_鍋裡的秘密

作者:艾維‧提斯(Herve This)
譯者:劉永智 出版社:積木出版
出版日:2010.04.20
延伸閱讀:《認識分子廚藝》(艾維‧提斯著)、《創新前衛的分子料理》(安娜‧卡卓等著)(以上皆為積木出版)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