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民族路「趙家白糖粿」:清澈炸油、純正糯米,只賣這一味
2011/01/13
- 文字 / 李莘于
白糖粿這號甜點,還真是濁水溪以北就沒聽過。長長的像油條、吃起來軟呼呼又像炸麻糬。其實它源自閩南地區的泉州、福州,當地人稱年糕為「糖粿」,是年節祭祀常見的祭品。傳到台灣後,慢慢演變為狀如麻花辮的街頭甜點。
台南市賣白糖粿的攤,五隻手指數得出來,多半都是簡簡單單的流動小推車,載著瓦斯筒和一卡油鍋四處奔走。油鍋都起了,當然是多賣幾樣比較划算,所以常可見直條條的「白糖粿」與圓滾滾的「番薯椪」,有如油炸點心界的勞萊與哈台,總是搭在一起賣。
但在民族路、新美街口有輛攤車,特別有個性,夏天賣天然愛玉冰,冬天只炸白糖粿;別人三種炸物隨意搭20元,他一條白糖粿就要價20元。連老闆趙朝雄自己都說,「我這是全台灣賣最貴的(白糖粿)。」但,不嫌貴的還真多,「趙家白糖粿」的位置很冷門,但每天仍有許多人專程停在路口尋覓它的蹤影。

但在民族路、新美街口的這輛攤車,夏天賣天然愛玉冰,冬天只炸白糖粿;連老闆趙朝雄自己都說,「我這是全台灣賣最貴的(白糖粿)。」(攝影:呂恩賜)
老闆趙朝雄,平頭白髮、黝黑肌膚,是個性情中人。以前擔任電影放映師的他,轉行後曾經營多種小吃生意,直到開始賣白糖粿,這才穩定下來。「以前民族路這邊的夜市很熱鬧,就像高雄的六合夜市一樣,生意很好。」後來夜市遷到了西門路(小北夜市),此地榮景不再。但怕熟客找不到,趙家依然守在這裡。

白糖粿真正費工的是在製作那一堆糯米糰,台語稱「粿粹」。用純正糯米做出來的粿粹不會黏手,Q韌有彈性。(攝影:呂恩賜)

「粿粹」在他手中一捏、一轉,就完成了基本雛型。(攝影:呂恩賜)
站了40多年,問他的獨門功夫,只見他雙手飛快捏轉著糯米糰、一邊回答:「啊就按呢而已,哪有啥?」但拿去和其他家一比,從他鍋裡撈出來的白糖粿硬是站得比別人直挺,而且特別潔白。原因就在那鍋呈淡金色的清澈炸油,「天天換的啦!不然咱在這邊聞,會死耶。」堅持只賣一樣產品,因為若炸了其他包糖餡、有麵皮的東西,油就濁掉,鍋底容易焦,白糖粿的味道跟顏色就變調了。

清澈淡金色的炸油,就是「趙家白糖粿」好吃的秘密。(攝影:呂恩賜)

麻花狀的米糰下鍋後恣意發展,起鍋每支都長不一樣,有的像樹枝、有的像薑母。(攝影:呂恩賜)
麻花狀的米糰下鍋後恣意發展,起鍋每支都長不一樣,有的像樹枝、有的像薑母,捏、轉、炸看似簡單的手續,白糖粿真正費工的是在製作那一堆糯米糰,台語稱「粿粹」。得先將糯米浸水、磨漿,把米漿放進大的棉布袋後,再壓上大的鵝卵石瀝乾水分,光是這個步驟,趙朝雄每天都要花上十幾個小時。

老闆趙朝雄堅持只賣一樣產品,是因為因為若炸了其他包糖餡、有麵皮的東西,油就濁掉,鍋底容易焦,白糖粿的味道跟顏色就變調了。(攝影:呂恩賜)
用純正糯米做出來的粿粹不會黏手,Q韌有彈性,炸過之後,乾爽不油膩,且不蘸糖就帶著天然的清甜。滾上細細的花生糖粉,外酥脆,內軟糯,熱熱的糖粿延展性極佳,拉了好長還不斷。

滾上細細的花生糖粉,外酥脆,內軟糯,熱熱的糖粿延展性極佳,拉了好長還不斷。(攝影:呂恩賜)
從一條4元賣到一條20元,趙家白糖粿攤始終低調,對曝光沒興趣。趙朝雄嘴上雖說:「做這不快活啦,光搬那石頭就搬得累死了……。」但他依然每天把鍋具刷得清潔溜溜,20年的大油鍋仍像新買的一樣光可鑑人,小處的細微經營,不難發現讓刁嘴台南人上癮的原因了。

「趙家白糖粿」的位置很冷門,但每天仍有許多人專程停在路口尋覓它的蹤影。(攝影:呂恩賜)
〈趙家白糖粿〉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58號營業時間:08:00-17:00(陰雨天不賣)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賣白糖粿,夏季則改賣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