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為什麼我們不行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首爾的南大門有上千家的小店鋪,大半都是賣服飾的,大的可以有幾層樓高,小的則分門別類的集中在樓中。有的店鋪還不到半坪大,有不少店主都是盤腿坐在像炕一樣的貨架上。中午看他們坐在衣陣裡,捧著像盆子一樣大的碗吃飯還真是一景。外面的街頭簡直就是萬頭攢動,小巷子不下數十條,也都擠滿了人,一個不小心就迷失了方向。不過每個交叉路口,都有一個上面畫了一個大大的(i)的亭子。外牆上插滿了各式的旅遊指南,不但亭子的窗口有人服務,而且外面還有很多穿著紅色夾克,戴著上面也有(i)標誌帽子的服務人員,到處走動為大家服務,即使是在攝氏零下的寒冬裡。

陶爸對買東西沒什麼興趣,但是對看熱鬧卻挺帶勁的。跟著他們看看他們都在幹什麼,只見他們幾乎沒停過的回答路人的詢問:迷失方向的、找特別店家的、找廁所的、找不到孩子的,什麼樣的問題都有,而他們幾乎都能立刻拿出地圖把問題給解決。解決不了的,附近還有警察可以幫忙。當然上門的大部分是韓國人,但是也有不少是外國人,所以,他們身上都掛了會什麼外國語言的牌子,當然英文、日文及中文是最主要的。

陶爸忽然想到,在台北每次經過忠孝東路捷運的地下商場時,看到那間觀光詢問處,覺得好笑。當初是誰的主意要把它放在這個門可羅雀的地方?平時根本就沒有幾個人在此逛街,而且一條直直的路,有什麼人會在裡面迷路?我從來也沒看到有人進去過,怪不得裡面的小姐閒得沒事,總不好一直數指頭玩吧?所以只好拿個電腦螢幕擋著臉,省得大家看到尷尬。

陶爸說:每次看到媒體上說又有什麼新產品可以賣給陸客時,我都會想是否先問一下他們,需要我們什麼樣的服務比較重要。韓國人都能,我們為什麼不能?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