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御膳房美食、慈禧最愛宮廷料理:厲家菜家傳手藝「食不厭精、燴不厭細」
2015/05/28
- 文字 / 游惠玲
北京知名「厲家菜」2014年8月來台開設餐廳,精緻的「宮廷料理」隨即引起話題以及熱度。而為了更新菜單,厲家菜總廚厲曉麟更第四度來台,傳授新菜式的口味及做法,包括「紅糟龍蝦」及「焌油魚」等,都是厲家家傳的宮廷菜式。「食不厭精、燴不厭細。」這是對於處處講究細節的「厲家菜」,最好的詮釋。
北京知名「厲家菜」來台開設餐廳,精緻的「宮廷料理」隨即引起話題以及熱度。(攝影/李明宜)
一道清燉鴨子,外皮卻能燒出烤鴨般的酥香口感,內裡鴨肉豐腴多汁、軟嫩好咬。一般燉肉給人的印象是湯水多、肉軟爛,但這燉鴨卻像是吸收了所有鴨肉精華般,滋味濃厚。再搭配沁入了鴨肉湯汁、海參、鮑魚等食材滋味的八珍糯米飯,香氣惹人垂涎。
厲家菜選材嚴格,所有食材都得通過厲曉麟從小就遍嘗山珍海味的刁鑽味蕾,他的味覺養成可追溯至他口中的「老祖」,厲曉麟的曾祖父厲順慶是掌管清朝紫禁城御膳房的內務大臣。而「厲家菜」從厲曉麟的父親開始經營,就承襲了曾祖父流傳下來的宮廷菜譜與手藝。
對於宮廷菜典故如數家珍的厲曉麟,既能燒菜,也懂說菜,一口北京腔,帶我們時空穿梭。
「清燉鴨子配八珍飯」是厲家菜經典,也是慈禧喜愛的菜色,做法別出心裁。(攝影/李明宜)
乾隆皇帝最愛吃鴨,宮中鴨肉的做法也就特別多元,而「清燉鴨子」則是慈禧喜愛的菜色,做法別出心裁。鴨子得先去骨,再置入尺寸與鴨身相合的燉盅裡,接著放入調味料、香料,並加入極少的水,隔水燉煮。燉時得開蓋,「傳說」是得燉上三天三夜。
「盅裡的鴨不會乾掉嗎?」這是多數人都會提出的疑問。厲曉麟笑說:「當然不會燉三天三夜啦!但也得要七、八個小時,讓鴨子用自己的水悶著,味道會特別的好。」他解釋,燉煮時讓鴨子貼著燉盅的壁,鴨皮就會產生炙烤般的口感,「煮的話皮厚,烤的皮就薄,火候上的經驗很麻煩。」這道耗時費工的慈禧最愛,原本是厲曉麟在北京時做給熟客品嘗的菜色,但後來詢問度實在太高,乾脆就放上菜單,現在在台北就能吃到。
「焌油魚」在原本的菜單上就有,但之前是用炸的,現在則改為清蒸。(攝影/李明宜)
另一道「焌油魚」看似平凡,但味道卻令人驚豔。野生紅條石斑來自於馬爾地夫海域,肉質鮮甜扎實,一邊咀嚼,香氣隨之疊在口中回繞,一會兒鮮爽、一會兒又鹹香。
厲曉麟透露,秘密藏在「醬汁」裡,厲家菜格外講究醬汁,「我們不用現成的醬汁或蠔油的,每道菜的醬汁都不同。」焌油魚的醬汁是北方菜的做法,將魚連同筍丁、肥肉丁、雞湯、雞油等一起蒸煮,增鮮添滑,最後再瀝除這些材料,將醬汁燒熱調味,淋回魚肉上。
同樣是雞湯,燕窩、魚翅鮑魚、海參所用的雞湯可都不同,「像燕窩用的是台灣的古早妹雞種,取其味鮮、湯清而透亮。」善用醬汁,才能引出食材的真滋味,而不是掩蓋它的味道。
「紅糟龍蝦」所用的紅糟是南門市場的老滋味,過去宮廷裡沒有龍蝦,紅糟會搭配一般的蝦料理。(攝影/李明宜)
厲曉麟舉「清湯燕窩」為例,「許多人都說燕窩沒味,但其實燕窩的滋味是非常獨特的,我們用雞湯去做,把最淡的味道挖掘出來,這是身為一位廚師或美食家應能辨別的。」
厲家菜的繁複講究源自於中國魯菜、淮揚菜的傳統,若問厲曉麟會不會將西方技法放入厲家菜裡?他以「真空低溫烹調法」(Sous-Vide)為例,低溫雖然可使肉質變得柔軟,但中菜講究菜餚的溫度,「不夠熱,也少了鍋氣。」
在料理百家爭鳴的現代,厲家菜不談時下流行的融合或新舊派料理,循著傳統創造經典,它的美味讓東西方都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