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Tag
-
文物中看見傳統生活
May 14, 2020
*感謝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協助拍攝你有多久沒有聽部落耆老說故事了?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族服,每件族服上面都有自己的紋飾及織布的故事,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回部落參加祭典時,部落老人家看到孩子穿上傳統服飾的笑容,但隨著現代織布技術進步,傳統織布工藝的獨特性也慢慢地被機器取代。還記得,曾經在祭典上看過奶奶穿著親手織...
-
自己的族語,自己救!
May 14, 2020
「族語就是原住民族的身分證!」說這句話的是社團法人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學會理事長波宏明。他目前任教於新北市北新國小,同時也擔任教育部本土語言指導員,訪視過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以下300多所學校,對於族語的教學情況相當了解。熱心推廣族語的波宏明常說:「語言斷、文化滅、民族亡。」原住民族從早期的九族變成現...
-
魯凱族的家族傳說
May 14, 2020
太古時候,拉沙爾拉(Laisalra)家住在一攤深水中間,是第一個有煙冒出來的家族,也就是說,這戶人家已經懂得使用火了。5天之後,又出現另一個冒煙的家族,那是達魯木克魯(Dalumuklu)家,這家人看到遠遠有一戶人家在冒煙,也就是拉沙爾拉家的煙,就想說,他怎麼沒來跟我們交朋友呢?就沿著煙的方向尋找...
-
Paliulius/8664 樂團 用歌聲分享生活
May 13, 2020
安向‧瑪卡卡如萬(林源祥)是「Paliulius/8664樂團」的團長,Paliulius是卑南族語,意思是「圍坐在一起」。成立於2006年的Paliulius/8664樂團,團員大多是東華大學原住民學院的學生,雖各自來自不同族群,卻著迷於原住民族古調,正如團名總是圍坐在一起歡唱。秉持對音樂的喜愛,...
-
鄒族人多元布局 平衡的智慧
May 13, 2020
圖照來源:Max Chang族人擅長以柔軟的山羌皮毛做帽飾、皮鞋;甚至以山羊皮作成衣服,而鞣皮需先取得獸皮,說明了鄒族是擅長狩獵的民族。為了表彰狩獵能力,傳統鄒族人還設計了一種臂飾,凡曾獵得山豬者,便可將其所獲之山豬牙製成臂環;每獲得山豬一次,則可加戴一環。但鄒族人可不只靠狩獵維生,其實,他們更重視...
-
《izuwa 有》唱出排灣族兩代大不同
May 11, 2020
擁有好歌喉的排灣族歌手阿爆,出道不久就獲得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獎」。後來她單飛出片,曾經發行古謠專輯《東排三聲代》以及排灣族語專輯《vavayan ‧ 女人》。現在,她是原住民族電視臺的主持人,愛音樂的她,在主持工作之餘,仍然持續從事音樂表演和創作。想寫一首輕鬆快樂的歌「以前的排灣族女性,每天都要去...
-
布農族祭儀木刻畫曆
May 07, 2020
來到南投境內的布農族部落,經常可在路旁石壁上,看到由「象形文字」組合而成的圖案,仔細一算,原來這八幅圖畫代表著一年之中八個歲時祭儀,但要看出端倪,還需要族人幫忙導覽。這樣的圖案在地利部落、雙龍部落、武界部落,甚至信義鄉的門樓都看得到,不過如果要看原樣,在臺灣民間只剩一塊。卡尼多岸社的木刻畫曆住在南投...
-
潛藏在大自然的生活智慧
May 05, 2020
在過去,世界上並沒有治療各種病痛的西藥、沒有牙刷和牙膏,想要洗澡、洗衣服也沒有沐浴乳和洗衣精。聰明的祖先們就利用大自然的現有資源,善用植物的特性來改善生活機能,有時候更可以食用,或作為祈福、占卜的媒介,功能十分多樣。在疏林生態中的植物,就有許多可作為生活用途。茄苳常綠大喬木的茄苳,是臺灣低海拔地區優...
-
排灣族祖傳的竹編搖籃
April 29, 2020
走在排灣族部落裡,經常可見年輕婦女肩上披著背帶,連到胸前掛個小搖籃,幼小的初生寶寶就在搖籃裡頭甜甜地酣睡著,這就是在過去靠勞力謀生的年代中,排灣族老祖先發明的育兒工具。有了小搖籃,年輕媽媽們就可以抽出手來忙些別的事情,也方便照顧孩子,有如抱在懷中,也不會因為母子身體緊貼而燥熱, 又可以防止衝撞意外,...
-
消失百年,泰雅祭典再開箱
October 31, 2019
泰雅族豐收祭失傳近百年,在日治時期被消弭,祭典文化消失殆盡。阿美族有豐年祭,賽夏族有矮靈祭,屬於泰雅族的豐收祭是什麼樣子?四十一歲的他返鄉尋根,企圖重建部落祭典,尋找泰雅族消失的時光。他是黃一峯,知名 Wind Salon創辦人。另一個身分是雷沙・達斯(Leisha Dabasi),泰雅族之子。平日...
-
來去「媽媽屋」住一宿!在沒有電的台東原始森林感受布農祖先智慧
September 26, 2019
採訪前夕,為了找尋相關資料,仔細研究才發現整個延平鄉將鹿野鄉緊緊包圍,亦即東側的鸞山村,和西邊的4個村間隔著鹿野鄉。到了鸞山森林博物館時,館長王土水(族名「阿力曼」)解釋:「基本上這裡屬於菲律賓板塊,而對面4個部落則是歐亞板塊,天然環境很不一樣。」獨特地形豐富林相相較於位在歐亞板塊延平鄉四個部落,地...
-
來去部落住石板屋 高中生的寒假作業課!
February 05, 2016
你的寒假作業有趣嗎?台中市葳格國際學校每年寒暑假,都會安排移地課程,今年寒假,有30位學生選擇到台東達魯瑪克部落進行志工服務,跟著魯凱族青年回到舊部落Kapaliwa重建生態廁所,體驗住在石板屋的自給自足生活,一起踏上尋找祖靈之路。「這是我們部落最重要的守護神,進去之前,我們都要祭拜祂,請他庇佑我們...
-
探尋 達魯瑪克的石頭信仰...
January 11, 2016
歷時兩個多月,石版系列的四支專題,即將進入尾聲,在轉身離開前,我想,我找到了石頭信仰的答案,也謝謝族人給我這麼豐富的情感,對部落、對社會,也是對未來。 從舊好茶的石版屋開始,告訴了我,生火即是生活,一把火是薰蟲,是炊煮,更是房子守護神。直到外來集權進入,人的角色硬生生從石版屋被抽離後,一切很快速地變...
-
錢途之戰 民主時代裡的翻轉
January 05, 2016
2015年的尾聲,去了一趟高雄市那瑪夏區,因為自從2009年八八風災過後,直到2014年往那瑪夏區的路才全線暢通,到那裡,我認識了一位部落媽媽叫林淑芳,她是舞蹈老師,也經常去托兒所代課,偶爾還到衛生所當志工,中午再趕回家做便當給工人吃,熱心助人的她,也是是部落族人口中的大忙人,但其實她的正職卻是那瑪...
-
不要只聽歌聲!原住民古謠背後的生活智慧
December 21, 2015
「文化與藝術不能相提並論!」前些日子,一位排灣族78歲的石版屋老師傅跟我說了這句話,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因為老師傅不太會說中文,大多都是用排灣族語溝通,而我和老師傅的對話,除了透過中間人翻譯外,即興的古謠吟唱,是我們最直接的交流方式。部落跑久了,就會發現原住民的耆老、長輩各個都是寶,更是生活實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