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部落媽媽穿梭在樹林與廚房間的廊道,為今天的午餐忙碌著。(攝影/王文廷)
部落媽媽穿梭在樹林與廚房間的廊道,為今天的午餐忙碌著。(攝影/王文廷)

來去「媽媽屋」住一宿!在沒有電的台東原始森林感受布農祖先智慧

2019/09/26

LINE分享 FB分享

採訪前夕,為了找尋相關資料,仔細研究才發現整個延平鄉將鹿野鄉緊緊包圍,亦即東側的鸞山村,和西邊的4個村間隔著鹿野鄉。到了鸞山森林博物館時,館長王土水(族名「阿力曼」)解釋:「基本上這裡屬於菲律賓板塊,而對面4個部落則是歐亞板塊,天然環境很不一樣。」

這片森林中遊客可以體驗不用的電生活,菜色都得依靠柴燒烹調,就連炸物也不例外。(攝影/王文廷)

這片森林中遊客可以體驗不用的電生活,菜色都得依靠柴燒烹調,就連炸物也不例外。(攝影/王文廷)

獨特地形豐富林相

相較於位在歐亞板塊延平鄉四個部落,地形上屬於中央山脈,海拔高度比起鸞山高,這個差異讓林相也不同。到訪當天親眼見到白肉榕、雀榕、尖葉榕、澀葉榕、幹榕、豬母榕等多種不同的榕樹。

鸞山當地因有勇獨特地形,因此具豐富林相,榕樹就有白肉榕、雀榕、尖葉榕、澀葉榕、幹榕、豬母榕等。(攝影/王文廷)

鸞山當地因有勇獨特地形,因此具豐富林相,榕樹就有白肉榕、雀榕、尖葉榕、澀葉榕、幹榕、豬母榕等。(攝影/王文廷)

阿力曼還告訴我,以前布農族居住在中央山脈海拔高達1600公尺,並不是蕈菇類生長環境,所以不曾食用;但後來遷移到鸞山,因海拔低,腐爛的榕樹枝很適合蕈菇類,所以居住在此的布農族慢慢學會食用。他見過榕樹枝上長出約6種蕈菇類,但是比較常食用只有木耳,以及另一種長得像老鷹翅膀的白色菇蕈,吃起來帶點雞肉的味道。

〈鸞山森林博物館〉
集合地點: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鸞山路21號(鸞山派出所)
官網:https://www.forestculturemuseum.com.tw/

沒有電線桿的森林

兩個板塊的土壤也有區別,中央山脈主要是黃土,鸞山是菲律賓板塊擠壓上升,多黑土且土壤肥沃,因此鸞山又稱「SAZASA」,意即「一個甘蔗會長得高、動物會很活躍、人會活得很好的一塊地。」

鸞山森林博物館館長阿力曼將這片森林以銀行概念經營,期待能保留最原始的樣貌,也因此刻意不把電線桿帶進園區內。(攝影/王文廷)

鸞山森林博物館館長阿力曼將這片森林以銀行概念經營,期待能保留最原始的樣貌,也因此刻意不把電線桿帶進園區內。(攝影/王文廷)

森林是孕育動植物的場所,亦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因為這個信念,阿力曼把這片森林以銀行概念經營,期待能保留最原始的樣貌。為了這個信念,阿力曼刻意不把電線桿帶進園區內,讓遊客體驗不用的電生活。

以山黃麻、櫸木等樹枝做燃料,將雞隻、地瓜整齊排列在上方,就能吃到最天然的食材滋味。(攝影/王文廷)

以山黃麻、櫸木等樹枝做燃料,將雞隻、地瓜整齊排列在上方,就能吃到最天然的食材滋味。(攝影/王文廷)

一大早,我們跟著阿力曼抵達廚房區,部落媽媽們早已開始分工,有些人生火、有些人洗菜、有些人切菜等,各就各位,為忙碌的一天揭開序幕。

所有的菜色都得依靠柴燒烹調,就連炸物也不例外,招牌菜「招財進寶」是她們的創意菜,在昭和菜(俗稱「飛機菜」)裡包進金針菇,再下鍋油炸,意外的是,火候居然控制得如此完美,炸得酥脆卻不過油。

俗稱飛機菜的昭和葉,包進金針菇,以大火油炸,吃起來清鮮爽口。(攝影/王文廷)

俗稱飛機菜的昭和葉,包進金針菇,以大火油炸,吃起來清鮮爽口。(攝影/王文廷)

來去媽媽屋住一宿

沒有電力供應,我忍不住好奇,在此住宿的人怎麼度過漫漫長夜,阿力曼說:「提供住宿的地方就是布農族的家屋,也叫做『媽媽屋』。傳統布農族認為房子就是媽媽,支柱則是孩子,屋內的兩堆火也就是夜晚的照明。」更仔細的說,進入屋內左(煮給狗吃)、右(煮給人吃)都有火堆,就像是媽媽的手,兩邊媽媽的肩膀是睡覺的地方,正中間媽媽的肚子,則是安置祖靈的地方。來這裡過夜,就要感受布農祖先智慧結晶,透過住宿體驗,更貼近原始生活。

布農族的家屋俗稱「媽媽屋」,屋內設計皆以母親概念出發,從火堆位置到安置祖靈的地方都有道理,能感受到布農媽媽的影響力。(攝影/王文廷)

布農族的家屋俗稱「媽媽屋」,屋內設計皆以母親概念出發,從火堆位置到安置祖靈的地方都有道理,能感受到布農媽媽的影響力。(攝影/王文廷)

布農族的傳統家屋根據山勢與風向建造,用山黃麻樹幹當支柱,以黃藤綑綁固定,牆上留下給風走過的管道,就算颱風來也不會被吹垮。阿力曼先生笑稱,大約半夜兩點,冷風吹過山頭之際,也就是布農族夫妻感情最好的時候。在沒有電力供應的原始森林裡,再次覓得布農祖先的睿智,跨越時空依然在山林裡閃耀著。

神秘巫師文化

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原住民族的巫師文化日益沒落,布農族部落亦不例外。目前延平鄉紅葉村有兩位,一為高齡87歲的朱建華,另一位則是51歲的古天生。從出生到死亡,都屬於巫師的管轄範圍,小到驅魔、治病、尋人、解夢等,大到防疫、祈雨等,甚至連婚姻關係都是。

朱建華擔任巫師已超過70年,是部落內安定的力量。(攝影/王文廷)

朱建華擔任巫師已超過70年,是部落內安定的力量。(攝影/王文廷)

延平鄉桃源國小教務行政邱淑娟正積極記錄,傳承布農族的巫師文化。她說,族人十分相信靈魂,以及相關禁忌,因此法術十分盛行,也衍生出巫師文化。儀式進行前會準備巫師石、拜拜用的烏龜、護身竹、芒草與芒草灰等5種物品。

從15歲開始學習的朱建華說:「巫師石的重要性就像漢人拜拜時的擲筊,當巫師石站起來時,就如同聖筊。」如果遇重大事件,需依照儀式進行,這時就得準備豬肉。

流連世外桃源

桃源村宜興園女主人莊玲宜,對於烹飪很有天分,原本從事護理工作的她,退休後跟著丈夫到此定居已超過20個年頭,實現「產地即餐桌」的概念,運用在地食材製作餐點,把延平鄉盛產的刺蔥、南瓜、鳳梨、洛神等,變成美味佳餚。其中,一道從粉蒸肉發想的「部落南瓜蒸雞」,吃得到跑山雞的甘甜與南瓜的鬆軟,是在地才有的鮮美滋味。

桃源村宜興園女主人莊玲宜,退休後跟著丈夫到此定居已超過20個年頭,在這裡實現了「產地即餐桌」概念。(王文廷)

桃源村宜興園女主人莊玲宜,退休後跟著丈夫到此定居已超過20個年頭,在這裡實現了「產地即餐桌」概念。(王文廷)

〈宜興園〉
地點: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昇平路六之一號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shine999/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