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古羅馬詩人認為酒神包庫斯(Bacchus)是蜂蜜的發現者。一匙蜂蜜,背後隱含龐大的神話、文化與生態等意涵。

蜂蜜密碼:翻遍典籍、深入蠻荒…一名侍酒師二十年追蜜故事

2017/05/11

LINE分享 FB分享

愛因斯坦曾預言:「若蜜蜂從地表消失,人類將僅剩四年光陰。」近年世界各地養蜂人陸續發現蜜蜂大量失蹤,帶動城市養蜂風潮,也重新省思人與蜜蜂的關係。事實上,蜜蜂釀製的蜂蜜超過百種,一花一蜜難以計數。超市逛一圈,就會發現蜂蜜種類繁多,不亞於葡萄酒,延伸的蜂膠、蜂王乳與蜂蜜美體芳香用品,更與生活密切相關。

「蜂蜜太精彩了,同樣蜜源在不同風土會產生相異滋味。」旅居法國的葡萄酒及飲食作家劉永智說。他曾於法國須日拉廬斯葡萄酒大學取得顧問侍酒師文憑,耗費二十年追逐蜂蜜,「尋蜜」足跡遍及台灣、義、法、尼泊爾與紐西蘭等地,養蜂人、蜜蜂電影與典籍都不放過。

劉永智嗜蜜好奇心始於九○年代赴法國阿爾薩斯讀書時,在週末農產市集發現一蜜「迷也拉(Miellat)」。這蜜名陌生,後來他才知,原來是蜜蜂採取松、杉樹上由蚜蟲分泌的甜汁,攜回蜂巢釀成「甘露蜜」。這次品試開啟他的嗜蜜味蕾,把品酒專業應用於品蜜。蜂蜜不只有甜味?「有些葡萄酒嘗到碘味或海風味,有些蜂蜜也帶苦味,例如鴨腳木蜂蜜。」他解釋。他嗜蜜不僅因味美,更好奇蜂蜜在人類歷史文化的軌跡;甚至因一瓶淘寶網販售的蜂蜜,前進中越邊境,追逐世界少數僅存獵蜜人。蜂蜜標示來自雲南保山寨村彝族,憑這條線索,他透過淘寶找到獵蜜人小李,小李初接訊息,還以為他是詐騙集團。他跟著攀爬峭壁,只為記錄流傳八千年的獵蜜。

為了蜂蜜,劉永智深入偏遠之境。他說,下回想前進澳洲北部,或南美亞馬遜河流域,一窺原住民養殖的無螫蜂。無螫蜂不具螫針,養殖或蜂巢都相當特殊。這場尋蜜旅途,他仍在路途中。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