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男人探見野茶味
2015/08/18
- 文字 / 盧怡安
最身體力行「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往咖啡館的路上」這句的知名上海攝影家、作家張耀,近來竟無可救藥的愛上了茶,還不是普通的茶,是雲南古樹茶。受到感動,他勇闖雲南山顛,拍下了連吉普車也差點進不去的深山裡,養在深閨的參天古樹,寫成新書《山外有山》。影像、故事震撼;而他親自參與製作的雲南古樹青茶,也為喜歡老普洱的台灣,帶來了新鮮的刺激。
他有個習慣,節氣「穀雨」前(四月十九到廿一日間)會到杭州龍井小住,嘗當季新茶。茶他是懂的,但過去熱愛程度畢竟不及咖啡。
四扇老門領他進了古樹茶的世界。原來一直在研究徽州生活文化的張耀,獲邀到隔三條巷子的鄰居家,看看四扇老門骨董。鄰居夫婦手邊擱著的,就是雲南古樹茶。他一喝,就被迷住了。
什麼是古樹茶?那是一種生長在雲南深山裡,百年以前栽種但幾已無人管理,在野山裡拔地長成三層樓高的喬木茶樹。攀上十公尺高峰,採摘下製成的茶,力道很強。「澎湃!」張耀用他慣有的,俐落但意境綿長的用字來形容它。
我是不太受茶人所述什麼「茶氣」很強、就趕緊點頭稱是,證明自己感受力很強的人。但半信半疑的試了,的確,和以往的品茶經驗差別很大。
古樹茶做成如大家熟悉、普洱茶一般的餅狀,不過完全是新作的青茶。白毫很明顯,整張茶餅看起來白棕交錯。特點是葉片超大,注水之後更是張揚成皮革狀的質感,又厚又大的,不像台灣烏龍的纖細。
聞起來,和雲南普遍的茶品類似,有股梅子味,也有人覺得是松樹味,這還不特別。一入口,有一股很難形容得恰當的青草味,真的與眾不同。它很青蔥,但又不是嗆,也不是我們平常喝到走水不利(萎凋時間太短)的包種茶,那種菁臭味。草的氣味通到鼻腔裡,比清香更濃些,但又非塞把剛割下的草到你嘴裡那種刺鼻。張耀形容,那是一棵棵獨立在蒼茫大地上的古樹,所帶來原野的氣息,最為貼切。
和一般品茶越泡越弱的經驗不同,這茶很耐泡。我們在張耀下榻的飯店裡,大壺大壺的泡,直接用咖啡杯喝,喝了幾輪後,梅子香氣的確越來越不容易察覺,但茶體還是很飽滿。雖然微澀,但喝下去仍讓人很生津,「原野的氣息」也持續未斷。直到我們都要跑洗手間了,力道還是很強勁。張耀形容他自己連泡十幾泡後,茶湯還是黏厚,甚至如羊肉湯般的感覺。「小慢工作室」主人謝小曼品嘗後說,生茶就有如此活性,非常少見。
就是因為這種茶,激得張耀把手邊的事統統放下,直往雲南六大古山裡闖,也要見這些樹一面。「什麼樣的山川、歲月,才會養育出如此強烈而綿厚,大氣磅礡的茶?」他書裡自問道。他對這個答案頗為執著。往「老班章」這個只有百來戶、卻因「普洱茶之王」聞名遐邇的小小古村落時,黃泥路坑洞積水,車輪空轉,連當地司空見慣的司機,都已經打退堂鼓了。張耀說,你不開我就自己走進去。折騰了一整天,才到這個生人勿近的古村落裡。
但老班章的確是個聚寶盆。據張耀說,以古樹茶出名的易武鎮麻黑寨,年產約二、三噸古樹茶,老班章的五十噸遠高於此。大家流傳著老班章裡百年茶樹有七、八萬棵,五百年的甚至有三萬棵,是古樹的大王國。由農民領著,站在半人粗的古樹下,張耀形容:「就覺得天地安靜下來,只聽見自己的怦怦心跳……。不是激動、欣喜,而是有點暈眩,太壯觀了。」執意去老班章,是他這趟茶山行最棒的決定。
台灣的陳年普洱價格炒到如金若玉,古樹青餅並沒有這麼熱。不過「紫藤廬」主人周渝說,台灣開始喝古樹茶(或稱大樹茶)的時間應該很早,至少有二、三十年,近期對此感興趣的人也很多。
他自己就曾在二○○三年到二○○七年間,每年探訪雲南山寨兩、三次,一次兩三週。讀起張耀的書,像歷歷的回憶在目,令他有種會心的感覺。周渝認為坊間談普洱、談雲南茶的書多,但都是二手資料整理,這一本卻生動的帶回親眼所見,沒有詮釋資料的問題,而且不是蜻蜓點水,能遍訪各寨,非常難得。
張耀不太是文謅謅的作家,他很直接,筆下是句子不長,乓、乓、乓的很有節奏感的文字。令人很欣賞的,是他研究古山古樹的方法,很少是循規蹈矩的找村長,來段正正式式的採訪。有時他一瞥村長的宅子招搖,氣焰八成很高,他寧願路邊訪農婦,去採摘工人家喝茶,聽他們講最地道的採茶生活。
雲南愛尼人怎麼取名、怎麼傳承,親子之間的關係,流露在讚歎茶樹茶山的文字之間。金錢,如何毀去好幾山頭經濟價值不夠有效率的古樹,如何蒸薰人們脆弱的價值觀,這些惋惜也在字裡行間。茶不茶不要緊,人性的故事也讓書頗精彩。
書中有張十來歲正在採茶的少女,攀在喬木茶樹的粗枝上、回眸一笑的照片。看不太出來在採茶,比較像在表演高空特技。周圍全都是野樹雜草,純真的臉看來燦爛無邪。這張照片的感染力如古樹茶一樣,不太賣弄玄妙高深滋味,就是很直接、力道很足。
【延伸閱讀】關於古樹茶想多看看?
書名:山外有山
文字、攝影:張耀
出版:積木文化
想喝看看?
店名:小慢工作室
地址:台北市泰順街16巷39號
電話:02-2365-0017(請事先預約)
費用:古樹青茶一餅視產地約2,000元到3,000元,一泡茶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