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Vitamin的音譯是「維他命」,而在醫學的定義裡,Vitamin是「維持生物體生存的必要元素」,因此簡稱為「維生素」。(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Vitamin的音譯是「維他命」,而在醫學的定義裡,Vitamin是「維持生物體生存的必要元素」,因此簡稱為「維生素」。(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保健食品怎麼吃最有效:維生素C吃太多無法吸收?B群補過頭造成身體傷害?

2025/04/18

LINE分享 FB分享

在現代社會忙碌高壓的生活模式中,「健康」一直都是大家相當關心的議題,除了到醫療院所接受診療,日常生活的自我照護近年來更是備受關注。在民眾追求健康或感到不適的時候,經由藥師指導使用保健品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不僅能夠增強健康也能減少疾病產生的機會,更是在醫療資源逐漸緊張的時代,加強健康維護的趨勢。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保健品廣告,從基本的補充維生素到具有功效的新成分,但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暖氣藥師蘇柏名在這本書中不僅深入淺出介紹了常見的營養補充品,也從藥師的專業角度出發,詳細地解釋商品中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成分。專業知識加上他在執業過程看到的問題和需求,更能仔細解答民眾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又一知半解的保健品疑問,給予最中肯的叮嚀。

《歡迎光臨藥妝店:暖氣藥師的保健選物指南》(圖片來源:時報出版提供)

《歡迎光臨藥妝店:暖氣藥師的保健選物指南》(圖片來源:時報出版提供)

書名:歡迎光臨藥妝店:暖氣藥師的保健選物指南
作者:蘇柏名
出版社:時報出版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歡迎光臨藥妝店:暖氣藥師的保健選物指南》,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過去在藥妝店上班時,曾經被民眾詢問:「藥師啊,我平常都是吃某一款的『綜合維他命』,我想要再多補充『綜合維生素』,你可以幫我推薦一下嗎?」這個問題讓我一時反應不過來,事後站在旁邊的藥師打趣地說,這就像是拿著可可牛奶問店員巧克力牛奶放在哪裡一樣。再者,雖然「綜合維生素」打著「綜合」的名義,但是裡面的成分卻像皇帝的後宮佳麗們一樣,有的特別受寵愛,有的特別不受待見。因此,大家在補充維生素的時候,可不要跟古裝劇的皇帝一樣偏心,要「雨露均霑」,身體才不會失衡,這一篇就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綜合維生素」的話題。

維生素和維他命是一樣的嗎?

首先我要先正名,維生素就是維他命,英文Vitamin的音譯是「維他命」,但是在醫學的定義裡,Vitamin是「維持生物體生存的必要元素」,因此簡稱為「維生素」,兩者其實是一模一樣的東西。要成為「維生素」有幾個必要條件,包含要具有「微量性」(所需要的量很少,但是在維持健康機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異性」(一旦缺少身體就會出事)和「外源性」(身體無法自行產生)。簡單來說,人體無法自己合成,但身體一旦缺少了就會生病的東西,都可以稱做「維生素」。例如B群,原本稱作維生素B8的肌醇和維生素Q的Q10,因為不符合上述定義而被踢除,不能加入維生素大家庭。不過有些民眾會質疑,維生素D不是曬太陽身體就可以自己生成,為什麼它還叫做維生素呢?因為每個人對於陽光耐受度不一樣,有關安全的日照量也尚未確定,考量到過多紫外線有罹患皮膚癌的風險,還是將之視為維生素,可以透過外來食物攝取。

綜合維生素主要是各類水溶性、脂溶性維生素再加上常見的巨量和微量礦物質所組成。一罐綜合維生素裡面多半會有超過15種以上的常見成分,像是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鈣、鎂、鐵、鋅、鉀、錳、磷、硒、鉻等。既然產品叫做綜合維生素,消費者攝取的目的當然就是補好補滿,所以「原則上」成分的種類越多,劑量越接近每日建議攝取量,就越能夠當作購買的選項。

剛剛好就好的脂溶性維生素

以脂溶性維生素來說,主要有A、D、E、K四種,一般人除了較易缺乏維生素D,建議每天補好補滿之外,其他A、E、K三個成分都是「補剛好就好」,補充過量的話,脂溶性維生素會被儲存在身體脂肪內,並且可能出現中毒的症狀。維生素A是個一旦缺乏就容易產生夜盲症、乾眼症,並且影響基礎視力的維生素。成年人一天大概補充600-700微克即可,過多的維生素A會造成人體中毒,可能會引起顱內壓力增加、頭暈、噁心、頭痛、肌膚刺激、骨骼與關節疼痛、昏迷,甚至是死亡。維生素E,一般人不太容易缺乏,嚴重缺少可能會產生周邊神經病變及免疫反應受損。成年人建議一天的補充劑量是12毫克,維生素E過量中毒可能產生頭痛、噁心、腹瀉、視力模糊、性腺功能障礙或是尿裡面肌酸排出增加等,簡單的說,維生素E過量會影響腎臟與肝臟機能。

維生素K主要掌管身體的凝血功能,嚴重缺乏的話身體容易出血不止、瘀青等,但因為人體腸道細菌會自行合成維生素K,因此一般人很少會有維生素K缺乏的情況。成年人一天維生素K建議攝取量為120微克,維生素K中毒可能會導致心臟、呼吸、神經系統多處受損,除非是天生缺乏維生素K或是醫師建議補充,否則不需要刻意補充。而國人比較容易缺乏的維生素D建議一天至少攝取600 IU(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Unit)或是15微克,缺乏維生素D身體除了鈣質吸收容易出問題,產生軟骨症、佝僂症等問題,身體免疫力也會變差,增加慢性發炎的機率。因此除了維生素D因為容易缺乏,建議補好補滿,其餘維生素A、E、K,除非是特殊疾病導致天生缺乏或是極度挑食的人,否則並沒有非得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之必要。

一定要補,但要注意含量的水溶性維生素

常見的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B群是身體非常重要的輔助酵素,只要缺乏其中幾種成分,身體就會出現大狀況;而維生素C在人體中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營養學建議每個人每天都要補好補滿。過去大家認為水溶性維生素補充過多只要喝水就會被排出體外,但如今這個觀念需要調整,雖然水溶性維生素不像脂溶性維生素,會被儲存在脂肪中以延長效果,但過量的水溶性維生素對於有慢性腎臟病、腎結石或是新陳代謝功能差的民眾來說,仍會造成傷害。於是現在有些藥廠會透過化學結構進行修飾,把水溶性的維生素改成脂溶性的維生素,使其無法透過喝水來排除,所以認識維生素的特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維生素C可以美白、促使膠原蛋白增生,強化身體免疫力,保護細胞不受到氧化傷害,建議每天補充。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膳食營養建議,人體每天至少要攝取100毫克的維生素C,但我覺得可以再多吃一點,只要一天不要超過1000毫克都在安全範圍內,人體如果一次攝取大劑量的維生素C,吸收率反而會下降,所以少量多次補充比較適合。維生素C存在於很多蔬果之中,不一定要使用保健食品也可以輕鬆補充,一天只要攝取2份以上的蔬果,就可以獲取足夠的維生素C。像是一天吃3顆奇異果或是1/3顆芭樂,就能夠獲得超過100毫克的維生素C。腎臟功能不好的人不適合吃太多這些食物,每天補充維生素C的份量不要超過250毫克。另外,根據研究,抽一根菸會消耗掉25毫克維生素C,因此癮君子更要注意自己的維生素C補給分量。

容易缺乏又不能補過頭的B群

想要正確補充維生素,就要先知道自己最缺什麼成分。根據衛福部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顯示,國人最缺乏的成分是維生素B6、維生素B9還有維生素B12,而這幾種成分都是跟神經發育相關的維生素B群成員,是人體不可或缺但也不可以補充過量的B群成員。以一個成年人而言,維生素B群的B9缺乏盛行率雖為0,但平均邊緣缺乏盛行率為13.6%,而B6與B12的缺乏盛行率則各自為10.8%與3.1%。B9又叫做葉酸,缺乏葉酸容易產生貧血的症狀,懷孕婦女如果缺乏葉酸,小朋友容易出現先天性的神經管缺陷,會造成脊椎和大腦發育不完全,成年人建議每天補充至少400微克的葉酸,但不要超過1000微克,否則會提高身體癌化的風險。

維生素B6是一種體內缺乏就容易產生神經痛的B群成員,許多老人家的末梢神經痛成因就是源自於維生素B6的缺乏。根據衛福部的建議,正常人一天只要攝取2毫克B6左右就可以,不建議過多補充。根據研究,長期每日服用超過250毫克的B6,就可能出現中毒的現象,更大劑量的攝取(如超過每日1000毫克)甚至有可能出現行走困難的狀況。如果缺乏B12的話,容易產生末梢神經麻痺的症狀,因此每天建議補充2.4微克。此外,近幾年陸續有不同研究指出,補充過多的B12可能會增加罹癌率,B12在人體中其實有一個「大水庫」,可以儲存1,000-3,000微克左右,而人體一天會消耗的B12不到3微克,因此不用緊張兮兮認為每天都要吃到B12才行。至於其餘的B群成員,像是B1和B2,每天的建議量雖然是1-2毫克不等,不過市面上B群或綜合維生素常常看到高倍數的劑量,倒也不需要擔心,長期攝取對身體的影響有限。至於B5、B7這兩種,在臺灣只要有「固定進食」的人就不會缺乏,無須特別在意。

不被疼愛的礦物質

礦物質的部分,最重要的巨量礦物質就是鈣質,其次重要的微量礦物質是鐵和鋅。不過市面上許多綜合性產品,礦物質的量通常都沒有加滿,比起倍受寵愛的維生素系列,礦物質似乎受到冷落。綜合維他命的外盒有一欄「每日建議攝取量百分比」,維生素整排看下來幾乎都超過100%,反觀鈣質、鐵質以及男性朋友重視的鋅,常常連一半都不到,然而如果不想再額外多攝取單方保健食品,其實也很容易透過食物補充,可以從牛奶、小魚乾中補足不夠的鈣質。至於鋅和鐵,可以多吃點南瓜、深綠色蔬菜補足不夠的劑量。

綜合維生素種類越齊全越好嗎?

是!綜合維生素的種類越齊全越好!臺灣高齡長者每天平均已經要吞掉8.5顆藥了,如果維生素東一顆、西一顆的加上去,可能都比飯還大碗,但是藥師還沒有看過市面上有一款綜合維生素是超過20種成分,且每種都補足100%的,所以平常有在吃綜合維生素的民眾也會擔心,還需不需要另外購買單方保健食品?其實是不用的。除非是飲食很不均衡、天生有特殊疾病,或是醫師看了抽血報告後有特別提醒你找什麼來吃,否則綜合維生素應該就可以用來補上食物不足之處,而不用額外購買單方保健食品來補足綜合維生素的缺口。

吃綜合維他命可以降低失智?

近年來,罹患失智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民眾對於腦部的保健意識逐漸抬頭。根據美國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期刊COSMO的研究發現,使用綜合維生素有助於減緩認知衰退,可以改善整體認知、情境記憶以及生活執行功能的提升。此外,他們也發現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來說,使用綜合維生素也可以減緩症狀惡化。《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最新研究也發現:綜合維他命有助延緩記憶力衰退。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器官,其機能所牽涉到的因素非常多元,所以全方位把身體營養顧好對於大腦來說有一定的直接助益,譬如缺乏維生素B12的話,就容易出現「類失智」的症狀。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該好好審視自己平常服用的「綜合維他命」了呢?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