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茶道和菓子和和菓子不同嗎?認識充滿工藝美學的「上生菓子」

2025/02/19

LINE分享 FB分享

** 線上課程熱賣4000堂的人氣和菓子講師首部著作! **
『三日月茶空間』創辦人不藏私分享上生菓子、茶菓子製作精髓
炒豆餡、做練切、染色配色、工具使用,以及多種技法示範及混搭全公開
從基礎到進階,逐步學習和菓子的製作和設計概念,以及蘊藏其中的四季詩意
◤ 近900張步驟圖詳解!10款上生菓子x18款佐茶和菓子完整示範 ◢ 

和菓子是與茶道悉悉相關,蘊含傳統文化、職人工藝與美學的日式點心,邀請您打開本書,走進和菓子多變的藝術世界。座落於台北的「三日月茶空間」創辦人楊裕明十多年前赴日學習和菓子,回台後開設茶空間和實體課教學。楊老師的作品充滿靈動感,無論四季變化、植物花鳥、節慶氛圍,皆以獨到眼光和手法,幻化為精巧又風雅的點心,和菓子迷、對日本飲食文化有興趣、想研究和菓子或創業的你不可錯過!

《和菓子之心》(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和菓子之心》(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書名:和菓子之心:三日月茶空間的上生菓子與茶菓子技藝美學作者:楊裕明
出版社:幸福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和菓子之心:三日月茶空間的上生菓子與茶菓子技藝美學》,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充滿美感的茶道和菓子類別有哪些?

茶道與和菓子之間有著緊密聯繫,與銅鑼燒、大福等「庶民菓子」不同, 專為佐茶而生的和菓子被稱為「茶菓子」,外型和口感皆有特定要求,在茶道進行過程中方便食用、入口即化,並與茶相互襯托。

茶師泡茶之前,和菓子會先被端到客人面前,由茶師說:「請享用和菓子。」賓客等待茶師刷抹茶的一分鐘內要吃完和菓子,因此像銅鑼燒、大福這類份量較大、有飽足感的類型和菓子不太合適,因為需要時間食用和吞嚥。茶道中常見的和菓子有三類: 

◆ 干菓子(水分含量10%以下)

常見的干菓子像是「雲平」,使用「寒梅粉」製成,它是一種特殊的熟糯米粉。這種粉類具有延展性,擀平成薄片後壓模成型,時常被拿來製作工藝菓子,有些類似法式拉糖,把糖當成雕塑用的材料。

水分含量10%以下的干菓子。(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水分含量10%以下的干菓子。(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 半生菓子(水分含量介於10∼30%之間)

常見的半生菓子有「琥珀糖」,製作過程中產生糖化現象,風乾後會形成一層薄脆外殼,中心的口感則近似軟糖。還有廣受大眾喜愛的「羊羹」也屬於半生菓子,若加進栗子,就成了「栗羊羹」。 

廣受大眾喜愛的「羊羹」也屬於半生菓子。(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廣受大眾喜愛的「羊羹」也屬於半生菓子。(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水分含量介於10∼30%之間的為半生菓子,如常見的「琥珀糖」即是。(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水分含量介於10∼30%之間的為半生菓子,如常見的「琥珀糖」即是。(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 生菓子(水分含量30%以上)

生菓子種類眾多,其中最常見的是以練切製作的「上生菓子(在日文裡,「上」意表高級的,上生菓子就是「上等的生菓子」)」,也包含了口感近似麻糬,但卻入口即化的「外郎」等。「外郎」原料的特性是能呈現半透明狀,很適合用來設計表現有點透明的果肉或果皮。還有流菓子,例如使用寒天製作的「錦玉羹」又更有透度,適合表現水紋、水波或有夏日清涼感的主題。

水分含量30%以上的即為生菓子。(圖片來源:幸福文化)

水分含量30%以上的即為生菓子。(圖片來源:幸福文化)

 

具有工藝價值和美學的「上生菓子」

上生菓子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有幾個特點:

一、 作品主題與季節、節氣相關

得留意植物花鳥是否對應當下的季節,比方製作菊花主題的和菓子,通常是九月開始的秋季,而不是在春夏。若想在春天製作手毬主題的和菓子(註),為對應季節,會貼上櫻花花瓣點綴,就不會用秋季的菊花花瓣或紅色楓葉。
註:手毬(てまり)又稱手鞠,起源於中國唐代的蹴鞠,是一種以棉線纏繞而成的傳統玩具,和菓子時常以手毬為設計概念,代表幸福與好運。 

二、 體現五感藝術

包含用視、聽、嗅、味、觸覺來體會、感受和菓子。分享一個關於聽覺的故事,在茶道傳入日本之初,將軍們會栽培茶師來款待皇親貴族,豐臣秀吉尤其熱愛茶道,常常舉辦茶會展示他的風雅趣味。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開的季節,他邀請賓客參加茶會,並在席間端出一款名「鶯餅」的和菓子。賓客們一時之間摸不著頭緒:在梅花盛開的茶會上,是否應該選用梅餅更為適合? 

豐臣秀吉熱愛茶道,常常舉辦茶會展示他的風雅趣味。某次2月梅花盛開的季節,他邀請賓客參加茶會,並端出一款名「鶯餅」的和菓子。(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豐臣秀吉熱愛茶道,常常舉辦茶會展示他的風雅趣味。某次2月梅花盛開的季節,他邀請賓客參加茶會,並端出一款名「鶯餅」的和菓子。(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其實,梅花是一年中最早綻放的花,而黃鶯則是寒冬裡最早醒來的鳥兒。聽到黃鶯啼叫,意味著春天即將到來。此時,滿園的梅花正缺少黃鶯的歌聲來點綴,「鶯餅」的出現恰如其分,寓意著春天即將來臨, 與當時的景致相得益彰。席間賓客聽到菓名後才恍然大悟,紛紛讚嘆,這正是和菓子的魅力,在茶道中擔負著展現美好意境的使命,我始終期望自己也能創作出如此風雅趣味的作品。 

而味覺的部分,要能烘托抹茶,因為賓客是享用完和菓子再喝茶,故和菓子味道不能蓋過茶味,還要能襯托出抹茶的優點,而不是搶戲的角色。一般來說,和抹茶味道最為協調的食材是紅豆、白鳳豆,製成練切或當成餡料使用,具有淡淡米香的外郎也十分對味。

在視覺方面,大眾對於擬真技法的和菓子特別喜愛。中秋節時,我製作過一款外型是烤香魚的和菓子,但嚐起來是甜的,為視覺和味覺帶來衝擊。我個人更偏好金團這個技法,其中抽象和深遠的涵義是做和菓子時更高階的追求目標。製菓師傅只運用數個色彩配置,將染色後過篩的練切沾覆在紅豆餡上,外型看似簡單,卻能做出千變萬化的設計,也是最經典的和菓子技法,每當品嚐者聽到菓名後,就能想像作品源起的場景故事,並且對此會心一笑。

前文提過,和菓子在茶道中並非主角,因此在食材選用上,不能搶過抹茶的味道,如果希望在風味上做變化,必須做到香氣似有若無,襯著茶香不搶戲。我曾試著讓白豆沙有桂花香,將絲縷香氣藏於白豆沙中,入口後在喉間冒出淡雅花香,又能巧妙地與茶味融合,使其成為恰如其份的配角。 

三、純手工塑型而成

上生菓子常用的工具包含茶巾、針箸、篩網、三角棒等,當然也可以自製工具。無論使用雙手或以工具塑形,手速都是重要關鍵,因為練切一旦接觸空氣,便會逐漸風乾而影響口感,練切停留在手中的時間越短越好,唯有不斷練習才能達成。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