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明子香氣、砂糖提味、冰桶存放……台灣古早味紅茶演進史
2024/10/10
- 文字 / 幸福文化
帶你坐上復古點心時光機的輕圖鑑,作夥呷點心!
【第一冊收錄兩大類,47個令人回味又療癒的米製點心、澱粉類點心】
來自早期社會的飲食文化、生活與惜食智慧,
藉由跨世代對話,深入人心的甜密記憶再次浮現。
每位台灣人都有最愛、最難忘的古早味點心,這深植人心與味蕾的飲食記憶可能來自於阿公阿嬤家、夜市、廟口、菜市場、老街、冰果室、柑仔店、糕餅店、復古風味的糕餅店等,只要說出某個點心名字,就彷彿坐上時光機,立刻把你帶回小時候、唸書及談戀愛時期的瞬間,立體刻劃出有場景的回憶。
▌跟著本書,坐上點心時光機,看看書中哪一道最讓你難忘!
在物資不豐裕的年代,想吃點「甜」是難得的事,點心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是既嚮往又療癒的存在。點心不只是食物,更深受歷史、文化、經濟與日常生活的影響,而長成各種樣貌,值得我們一探究竟、再次回味。
《古早味台式點心圖鑑》下(圖片來源:幸福文化提供)
書名:古早味台式點心圖鑑:米製點心、澱粉類點心,在地惜食智慧與手工氣味,作夥呷點心!
作者:莊雅閔
出版社:幸福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古早味台式點心圖鑑:米製點心、澱粉類點心,在地惜食智慧與手工氣味,作夥呷點心!》,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超人氣台式茶飲 古早味紅茶
據說台灣紅茶的歷史自淸朝時期起,便有人從事紅茶的栽植與產製活動,直到日治時期才有明確記錄紅茶生產與銷售的歷史。日治時期,台灣茶主要用來外銷以賺取外匯,對於一般大眾來說不容易接觸到,更別說當成日常飮料了。當時台灣人喝茶的習慣,大多是把粗茶放到大茶壺中沖泡,要喝時再從壺中倒出,主要是解渴用,不像西方的紅茶文化還要加入牛奶或砂糖那般奢華講究。在此之前,台灣也沒有喝「冰茶」的記錄,人們口渴時大多是喝白開水或煮靑草茶,等放涼了再喝。
有甜味的紅茶喝法從哪來?
最早把紅茶當作飮料的是台南人,當時選用的茶葉是南投魚池鄉日月潭的阿薩姆紅茶,茶味濃郁、顏色偏深紅。當時的紅茶做法不是「泡」的,而是煮成茶湯,用紗布悉心過濾之後加入砂糖或黑糖來提味,變成有甜味的茶,算是古早味紅茶的原型。位於台南的「雙全紅茶」就是販售這樣的傳統風味,第一代老闆張番薯還是「手搖現沖紅茶」的創始人。到了日治晚期,隨著台灣工商業的發達,能夠喝得起紅茶的人才逐漸增多;加入「決明子」的喝法,則是後來才出現的。
※延伸閱讀:比珍珠奶茶更源遠流長!獨樹一幟的高雄式紅茶
一杯簡單的紅茶,就是茶飮演進史
1950年左右,「古早味紅茶」便已存在於坊間,但當時的名稱不同,是叫「冰紅茶」,而「紅茶冰」是後來才有的名字。主要販售地點大多在傳統市場裡,以行動攤車或固定攤位的模式提供消費者外帶,大多以不鏽鋼冰桶存放,先在桶外放入大型冰磚,再將煮好的紅茶倒入冰桶中,放入大量二砂糖調味,冷卻後即可販售。
早期販售古早味紅茶的方式是以鐵杯直接舀入玻璃杯盛裝,或以塑膠袋盛裝再以束提圈綁住以防外漏(但現以紙杯取代),並附上一根小吸管讓客人提走外帶。販售時,甜度冰度早已調好,沒在管甜度和冰塊的,都是統一標準。傳統的「古早味紅茶」與手搖「泡沫紅茶」,這兩種雖然都是紅茶,但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茶飮產品。1983 年出現的「泡沫紅茶」,不僅可以依據顧客需求調整糖量和冰塊量,並透過搖酒器――雪克杯(Shaker)加入冰塊搖盪,讓茶葉中的「茶皂素」透過強力撞擊而產生大量泡沫,充分融合茶香和糖香氣。一樣是紅茶的外帶生意,但兩者調製的手法卻相差甚遠。
早期販售古早味紅茶不像現在以塑膠杯盛裝,多是直接舀入玻璃杯,或以塑膠袋盛裝再以束提圈綁住以防外漏。(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古早味紅茶裡的決明子香氣
古早味紅茶最特殊的風味,是因為添加了「決明子」,既有益身體,也能讓茶香更加豐富。「決明子」是最早被記載的眼科藥物,可以淸肝明目和潤腸,乾炒後的氣味酷似咖啡香,也有「台灣咖啡」的稱呼。在傳統中藥行裡,通常可以買到「炒決明子」與「生決明子」,其食療效用雷同,但生決明子不能直接吃。為了讓紅茶口感滑順圓潤、不苦澀,一般會將決明子炒熟後與紅茶茶葉(多半是阿薩姆紅茶)以1:3 甚至高達1:1 的比例一起煮,為增加茶湯風味的層次感,喝起來有種特別的炭焙香,這就是俗稱的「咖啡紅茶」。
現今販售「古早味紅茶」的每家飮料店配方都不同,有人選用錫蘭紅茶、阿薩姆紅茶,甚至用大麥等,各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組合配方,至於有沒有決明子這一味,似乎已不是必要準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