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台灣第一間西餐廳「波麗路」:三代傳承,見證台北百年風華

2024/08/05

LINE分享 FB分享

推開波麗路的門,如同握有一把鑰匙,
有了它,就能回到衣香鬢影、優雅奢華的老台北——

本書講述波麗路在三代接班人手中的興衰歷程,並探討其建築、裝飾、飲食所具有的重要文化象徵意義。從日治時期,歲月流轉至今90年,波麗路是「沙龍文化」的先鋒,室內設計的先驅,引領了喫茶店和風洋食的潮流,更是台灣高級西餐的代名詞。

30、40年代 來一場老派約會

熱愛的音樂和西餐的第一代創始人廖水來,為了打造一間可以聆聽高級音樂的喫茶店,不惜重金購置進口音響設備。這使波麗路的格調更顯高雅,吸引許多文人墨客在此聚會,也是早期青年男女「相親」的熱門餐廳。

60、70年代  政商名流齊聚一堂

第二代經營者是廖賜麟先生,鑽研臺灣高級西餐的他,除了傳承和風洋食之外,還打造了套餐式菜單和頂級服務,成了許多本土企業家最愛的聚餐地點。

90年代 進入時空的膠囊

經歷了座無虛席的興盛時期,波麗路以鐵板牛排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回憶。第三代傳人廖英鈞先生接手後,除了保留了老店的外觀及菜色,小細節如餐具、掛飾也維持創店時的原汁原味,讓老客人們能一邊用餐,一邊重溫昔日美好的回憶。

時光走至近代,波麗露歷經轉型並被列入歷史建築資產。未來,透過建築、飲食文化,以及世代的傳承,它將繼續寫下台北人的故事。

《百年波麗路:從建築、裝潢到飲食,見證台北百年風華的三代傳承故事》(圖片來源:出色文化提供)

《百年波麗路:從建築、裝潢到飲食,見證台北百年風華的三代傳承故事》(圖片來源:出色文化提供)

書名:百年波麗路:從建築、裝潢到飲食,見證台北百年風華的三代傳承故事
作者:李東明
出版社:出色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百年波麗路:從建築、裝潢到飲食,見證台北百年風華的三代傳承故事》,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用高質感的用餐環境打響名號

廖水來先生在日本喫茶店工作了一年,實地考究了日本咖啡餐館的模樣,將和風洋食帶回臺灣,決定自己創業。在他31歲那年,成立了純喫茶的咖啡店,那時候的店面很小,只有18個座位數。但他憑藉著十多年來的餐飲經驗,在波麗路餐廳現址經營喫茶店,憑藉著臺菜料理的底子,和曾經在咖啡廳工作的經驗之外,還有從日本神戶學習回來的菜色,提供和風洋食的餐點, 以及咖啡甜點,就是波麗路餐廳最一開始的模樣,在當時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朝聖,慢慢地打響了名號。

波麗路雖然是臺灣人開設的西餐廳,但是也是一個非常高消費的場所,往來的客人大多是大稻埕的富商以及台北的醫師、律師以及曾經留學海外的世家子弟,餐廳內部的設計裝飾高檔豪華,當年的波麗路在大家還在坐板凳的時候,就已經訂製舒適的沙發給顧客極為享受的用餐空間。當年大家還在用手搖式唱機的時候,廖水來先生就不惜重金購買一流的音響設備,後來甚至還買了臺灣唯一的一套78轉自動翻面鑽石唱針的自動電唱機,用來播放古典音樂。據說這一套音響當年可以在延平北路買一棟透天厝。


懂得投資設備 光復後持續壯大

廖水來先生的生意頭腦相當好,賺了的錢繼續投資設備,持續擴大,更是懂得惜才,熱愛各種藝術文化,慢慢投入音響、畫作等,不論是裝潢、座位、餐點等,都維持著高質感的用餐環境,儘管在光復以後,有一陣動盪,也沒有擊垮波麗路,獨有的用餐體驗,反而吸引了更多上流社會的人士前來,持續將波麗路餐廳慢慢壯大。根據在民國56年的民族晚報的報導中,可以知道當時的波麗路已經有100多個座位了,在當時,可說是相當一流的喫茶店。在現在看來這種很有風格的又用心的店家,自然有其受歡迎的原因。

有別於咖啡館的喫茶店

廖水來先生所經營的喫茶店在當時幾乎是首創,那個年代的台北有許多「咖啡館」,當時的咖啡館是有女給(じょきゅう)的,也就是有女服務生陪坐的,屬於特殊接客業。這樣的情色咖啡館不只日治時代就有,甚至延續到光復後。後來,部分店家為了區別於原有的咖啡館,會在招牌旁邊特別加「純喫茶」,後來直接稱作喫茶店,單純地提供飲料,不過波麗路還提供定食、三明治、飯類、甜點等。環境優雅還播放著優美的音樂,對生意人或是一般人來說,是相當正派的聚會場所選擇,也因此相當受到在地人的歡迎。美味的食物,加上獨特性,讓波麗路更是高朋滿座,也在當時受到媒體採訪報導。


日文菜單 一窺喫茶店菜色

90年來的歷史,除了口耳相傳之外,留下的並不多,經過了翻箱倒櫃後,找到了一點點廖水來先生當時留下來的舊資料,裡頭有許多泛黃的舊報紙,是以前留下的剪報,也有以前製作的廣告傳單。從語言文字來看,可以劃分出日治時代和光復後,也從年代上判斷出先後順序,這些記錄著波麗路過去的廣告傳單、新聞報導等的資料本,尤其珍貴。現在想要追溯第一代的波麗路,幾乎只能從廖水來先生留下資料裡,慢慢地推敲。


從廖水來先生留下的資料裡,還能夠追溯到日治時期的菜單有兩份,這些全日文的菜單,現在看來真的很有時代感,備感珍貴。

後來日治時代結束,波麗路的菜單也不再是日文,目前雖然不確定是否為第一版的中文菜單,但是,菜單的內容裡,都還是喫茶店的菜色,飲品和餐點等品項繁多,加起來更多達6、70種。

而日治時代的文宣上,用得最多的就是喫茶店、茶房、沙龍等字樣。早期的沙龍指的是聚會聊天的場合,這個時期的波麗路,就定位在喝茶與吃飯的餐廳。餐點以定食、套餐為主,也有單點菜色和甜點飲料,這樣的經營模式,已經相當有氛圍的餐廳,在當時相當受到歡迎,更是相當時髦的聚會場所,在波麗路餐廳更可以享受以頂級音響撥放著的美妙樂曲。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