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尚 Style

千年古城「京都」比想象中更先進!任天堂、和風文創「sou・sou」、經營之神品牌「京瓷」都來自這裡

2024/06/19

LINE分享 FB分享

京都與大阪,一個是千年古都、一個是天下廚房。
一是三面環山四神相應王氣逼人的帝王宮闕,
一是面向大海運河交錯活力充沛的海港商埠;
一邊舞伎和歌琴聲日日不輟,一邊相聲落語笑聲夜夜不絕。

祭典,京都有沉靜華麗排場驚人的祇園山鉾巡行,
大阪有高速衝鋒直角轉彎的岸和田地車祭;
美食,京都有清淡爽口出自懷石卻深入民間的京都漬,
大阪有爽快帶勁大受勞動階級喜愛的庶民美食炸串。
京都是大阪的腹地,大阪是京都的外港。
兩個城市好像性格迥異的雙生姊妹,卻因為命運始終緊緊相依。

京都與大阪,兩座城市做為長久的宿敵,人物、飲食、文化也處處爭鋒相對。本書從人、事、時、地等面向,11位作者×19篇文章,深入淺出帶你透視京阪間的相愛相殺。

《表裏京阪:走讀日本!千年古都的文化索隱》(圖片來源:天下文化提供)

《表裏京阪:走讀日本!千年古都的文化索隱》(圖片來源:天下文化提供)

書名:表裏京阪:走讀日本!千年古都的文化索隱
作者:故事
出版社:天下文化

※以下內容經授權摘自《表裏京阪:走讀日本!千年古都的文化索隱》,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任天堂、大學城⋯⋯常人眼中的千年古城,比你想像的還先進

眾所周知,從西元794到1869年,古稱平安京的京都,長達1075年的期間,是日本天皇所在的都城。這也是為何當人們提到京都,都會有千年古都的傳統印象,尤其是當我們去京都旅行,看到類似清水寺周邊,或祇園一帶的町屋或街區,有種古色古香的氛圍,更是加強了這樣的印象。

但你可知道,其實京都也是一座不斷在翻新與創新的城市嗎?

走向學園城市之路

讓我們把時間快轉一千年,從平安京奠都開始,中間的各個時期,都曾發生火災或戰亂,例如保元之亂、平治之亂、應仁之亂、本能寺之變,直到幕末的蛤御門之變,可以說京都是不斷地被燒毀再重建,真正超過千年以上的建築,可說是少之又少;甚至連當初「平安宮」所在位置,以及都城的中軸線,都早已向東偏移了許多。我最近一次去京都時,還特地去尋找了「平安京内裏紫宸殿跡」,附近早已成了一片平凡的住宅區,莫說古色古香,甚至連特色都說不上。

而我們若要談京都的「新」,或者應該從明治維新開始。從明治2年(1869)天皇「巡幸」江戶並從此定居下來。各位讀者或許知道,其實日本並沒有嚴格意義的首都,而是以天皇居住的地方作為京城,所以把江戶改稱「東京」,成為實質上的首都。至於飽受戰亂摧殘的京都就被留在身後,也從此遠離了政治的核心,但這或許可以說是它的幸運。

自此之後,京都的「町眾」(市民)以及歷任京都府知事與京都市長,就以「教育」和「文化」作為這個都市發展的兩大目標,光是在明治二年就由町眾自發創建了64所「番組小學校」;接著又陸續創設許多學校的前身,例如京都大學、醫科大學、藝術大學、女子大學等等,都是首開全日本風氣之先。

其中還有一座很有名的,是由偷渡留學美國的基督徒新島襄,在明治8年(1875)成立的「同志社英學校」,也是今日同志社大學的前身,是日本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私立大學。這段故事也曾在大河劇《八重之櫻》中被拍出來(其實要了解京都在明治初期的發展,《八重之櫻》還真是一部值得參考的戲劇),甚至之前以吹奏樂部來台灣表演、獲得大家喜愛的「橘高校」,它的前身「京都手藝女學校」也都有超過110年的歷史。

各位可以想像,在如此蓬勃的求學風氣下,或許才是培養現代京都人氣質真正背後的原因,關於這些早期學校的發展史,他們還特別成立了「京都市學校歷史博物館」來展示。

京都以「教育」和「文化」作為都市發展的兩大目標,光是在明治二年就由町眾自發創建了64所「番組小學校」。為展示早期學校的發展史,還特別成立了「京都市學校歷史博物館」。(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京都以「教育」和「文化」作為都市發展的兩大目標,光是在明治二年就由町眾自發創建了64所「番組小學校」。為展示早期學校的發展史,還特別成立了「京都市學校歷史博物館」。(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促進新生的博覽會文化

而除了「勤學」,還有「勸業」,也就是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其實早在幕末時期的1867年,江戶幕府與薩摩藩、佐賀藩等,就已經派人去觀摩與參加在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在大開眼界之外,也從中學習到許多知識與經驗;因此在明治四年(1871)就舉辦的「京都博覽會」,不單只是日本最初的博覽會,距離巴黎的萬博更只有僅僅4年時間!

這場博覽會在目前已被列為國寶的西本願寺書房舉行,雖然規模不算太大,但形式有模有樣:不僅在京都、大阪、神戶、橫濱等14個城市張貼了廣告牌,展出的內容有兵器、古錢幣、古陶器等166件,清國古錢幣、字畫等131件,還有來自歐洲的火車模型、手槍等39件。雖然有人笑說「這幾乎是一個古董展」,但一個月的展期中,還是吸引了超過一萬人因為好奇來參觀。

博覽會可以說是日本人開眼界、了解本國與西洋知識的方式,甚至還成立了「京都博覽會社」來繼續承辦。而後來最具規模而且大家比較有印象的,還要算是明治28年(1895)的「第四回內國勸業博覽會」;前三回都是在東京的上野公園舉辦,第四回則在京都當地有力人士的運作下,也為了紀念平安遷都1100年,選在了京都的岡崎舉辦。這是一場全國性的博覽會,共展出近17萬件各種產品,在四個月的展期,湧進了113萬人次參觀。

為了配合博覽會,還開通了全日本第一條路面電車「京都電氣鐵道」,同時間以水力發電與灌溉為目的而開鑿的「琵琶湖疏水」第一期工程也已完工;在會場中依八分之五比例重建的平安京大內裏的朝堂院,會後並被保存下來,擴建成為平安神宮。會場基地也被指定為岡崎公園,周邊陸續建起動物園、美術館、劇場、武道中心以及最新的勸業館等,成為現代京都市東北角的一塊藝文專區,同時也看到了京都的傳統與創新並存的最佳展示。

創新才是京都的本色

正由於如此紮實的文化與學術基礎,京都的經濟開始進入工業化時期,紡織、製造和酒造等產業蓬勃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城市經濟的增長。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手工藝品產業,如陶器、木材和漆器等,也成為了京都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發展主要應該歸功於幾個原因:首先,由於京都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以及優秀的教育資源和研究環境,這吸引了眾多學生和學者前來,打造了「學園都市」的氛圍。之後到了現代,它的「創新科技」和「文化創意產業」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例如京都大學的研究領域涵蓋了薄膜技術、光學材料、人工智能等,此外,它催生了許多不只在日本甚至全世界都有知名度的新創企業。

我們不必多說,只試舉兩家。

一家就是被稱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所創辦的「京瓷」(Kyocera)。稻盛和夫雖然是在鹿兒島出生並完成學業,卻是來到京都創業,將這座城市歷史悠久的陶瓷工藝應用到高科技以及民生用品的領域,創造了京都奇蹟。日後並以企業冠名認養了美術館並改造為「京都市京瓷美術館」(京都市京セラ美術館),再度展現了傳統與創新結合的精神。

由企業認養的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前身為京都美術館。(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由企業認養的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前身為京都美術館。(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另外一家,則是在明治時期創業,以生產花牌、骨牌、撲克牌等起家,之後進入遊戲機產業,不斷以創新精神,完美結合新舊、遊走於虛實,令全球玩家瘋狂追捧的任天堂(Nintendo)。而他們的「起家厝」,更在近期華麗轉身成為低調奢華的旅宿「丸福樓」,跨足京都引以自豪的旅遊業。

文化創意產業方面,京都原本就有許多傳統的工藝品和文化,如和服、陶器、茶道等,這些不僅是日本的寶藏,也是全球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和服品牌「Wazigen Shizukuya(和次元・滴や)」就將傳統和服和現代時尚完美地結合起來,推出了一系列高端時裝和配飾;而近年受到年輕人追捧的和風新經典「sou.sou」等,都是京都設計登上國際舞台的最佳典範。1997年世界各國代表,在京都簽訂的《京都議定書》,更成為進入21世紀人類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取得平衡的行動綱領。

或許京都的「新」多半展現在產業面,造訪的旅人難以一眼看穿,但在我看來,若要舉一個這座城市意欲將它的創新性格展現給世人的意圖,毫無疑問便是它的車站─京都站。目前這座落成於1997年的站舍,已是第四代,印象中最早在都市偵探李清志老師的《鐵道建築散步》讀到,初次到訪已是2005年。

京都車站完美展示了,作為一座千年古都的創新性格。(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京都車站完美展示了,作為一座千年古都的創新性格。(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日本的車站多是共構的百貨商場或飯店,機能多元齊備,原是不足為奇,但要在古都建造這麼一座量體龐大的科技建築,當年依然招致許多非議,但建築師原廣司力排眾議,並賦予它如同當年平安京「羅城門」的意象。

自此,我每到京都,總不免再一次讚嘆這座歡迎著全世界旅人抵達的門戶,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喜歡它。儘管許多人抵達時,原以為這麼一座以其歷史積累文明的城市,或應該有座更古色古香的車站,但或許這才是京都想要告訴人們的:「這才是真實的我」吧。(文/工頭堅)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