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福建茶行的裝修未經翻新,古意處處,地板是香港風格的馬賽克小磚,金字招牌上的北魏碑體是名家區建公的手筆。(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福建茶行的裝修未經翻新,古意處處,地板是香港風格的馬賽克小磚,金字招牌上的北魏碑體是名家區建公的手筆。(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洪愛珠專欄〉香港上環東吃西買:自製自售「陳意齋」糕餅茶料、「福建茶行」鐵觀音

2024/05/19

LINE分享 FB分享

半年內二訪香港,再去「見山書店」。這家業務昌隆的獨立書店,因遭神秘人瘋狂檢舉,政府部門頻繁藉故盤查,不堪其擾,決定於今年3月底執笠(結業)。4個月前我還隨店東Sharon到大帽山飲茶,書店簽書,不料短時間內竟要道別。

※延伸閱讀:洪愛珠專欄〉大帽山上川龍村,山腰裡的隱世「端記茶樓」

見山在上環太平山街。近年到香港,總也住上環。這是香港開埠之初的華人聚集地,老行業和老食物多,繁忙精彩。如僅150米長的水坑口街,是英人1841年登陸的占領角,又是最早的中式茶樓「杏花樓」所在處,孫中山與興中會成員多次在此開會。老茶樓今已不存,滿街仍是餐館、餅店,海味乾貨。餐期站在皇后大道西,總能聽見炒鑊鏗鏘,爐焰點燃轟轟聲,沐浴於滿街粵菜的香氣裡。

因此我在上環,總感到很饞,總是東吃西買。先去「陳意齋」。1927年廣東佛山創立的點心店,後遷往香港,糕餅茶料至今自製自售。用料精,風味古雅。馳名產品如燕窩糕,味淡黏韌,兩三天沒吃完就發硬。鬆化杏仁餅成分僅綠豆粉、糖、植物油、杏仁,口感硬脆,化口全是堅果鬆香。

我每回必買的,是蝦子扎蹄。叫扎蹄的點心卻不含肉,是潤過滷水的腐竹撒上蝦子粉,以繩紮緊再蒸。腐竹硬扎有嚼頭,蝦子濃鮮微帶顆粒感,是很富肉感的零食。保鮮期短,置櫃台上供單條零售。買回旅館切片,泡上福建茶行的鐵觀音吃,越嚼越香。

福建茶行,1952年創,我家裡喝它的鐵觀音超過半世紀,最早由外公好友、香港的世伯提來,後由我父親負責採購。其鐵觀音屬熟茶,茶湯呈深琥珀色,津潤厚韻。以古法焙茶費時近60天,煞費工夫卻索價公道。如今兩岸鐵觀音一逕往清香路線發展,焙火越淺,這種古法茶香仍有大批擁簇,天天開爐,供不應求。

福建茶行傳承三代,二代店東楊庭輝先生的味蕾是風味標準。根據氣候,焙茶尾聲時,請楊先生試茶,謹慎微調出爐時間,唯恐過火。我自小就喝,知道風味多年一致。剛烘好的鐵觀音最好靜置一週,使茶葉稍褪「火氣」(楊老闆祖籍同安,帶廈門腔,發音近「何」氣)再飲。我慣以福建茶行的鐵觀音佐中餐或濃味多油糕餅,很能化膩。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