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刻場景

  • 洪愛珠專欄〉香港坤記煲仔小菜的「白鱔排骨飯」:肉實多脂、入味不鹹

    February 25, 2024

    隆冬,天氣終於足夠冷。而天冷,就想吃煲仔飯。去年底去一趟廣州香港,住在上環。遇幾天難得的低溫,從旅館信步走,見坤記煲仔小菜外排起長龍,我也跟上。冷天裡吃煲仔飯,幾乎已經約定俗成。港澳吃飯,常得「搭檯」,即台灣講的併桌,坤記的一張小圓桌,能坐進六個人,分屬三組人馬。疫情之後,我更享受搭檯,尤其為煲仔飯...

  • 洪愛珠專欄〉蔬食年菜也可口:什蔬拼盤配上好蘸醬、台式老菜「炸菜丸仔」

    February 08, 2024

    年菜,為滿足傳統祭祀要求,或服務精神上的吉祥象徵,似乎常以終極豐盛為目標。吃雞起家,年年有魚,烏魚子、紅燒蹄膀、佛跳牆一概不缺,若要見到幾抹青綠,恐怕只剩下圍盤用的青江菜了。其實如今物資充裕,平素飲食已豐,年節團聚,一桌濃厚大菜之中,不妨添幾項蔬食,以平衡味蕾,一爽精神。婚後第一年,問婆婆協助製備年...

  • 洪愛珠專欄〉大帽山上川龍村,山腰裡的隱世「端記茶樓」

    January 28, 2024

    多年未訪香港,聯繫「見山書店」主人Sharon。我們不曾見面,因書隔海交流,時常惦記,已感覺是朋友。相約早茶,Sharon與丈夫Brian到酒店來接,駕車往郊外去。Sharon說,原本也考慮城中名店,但想我一個旅客不易抵達香港郊山,便攜我到大帽山上的「端記茶樓」。大帽山上的川龍村,是一客家古村,明朝...

  • 洪愛珠憶留學生活:離家最近的心理距離,是倫敦唐人街叉燒麵包

    June 30, 2022

    數年沒有在家烘麵包,再次動手,為了叉燒麵包。過去在家做麵包,也非是熱衷,通常是因為在台灣吃不到的麵包類型。近年多位本土麵包冠軍開店,用料講究,技術高超的歐式麵包,已不若從前稀缺。返台前幾年,曾製作最尋常的英式吐司,為懷念那皮脆無甜味,甚至略微粗韌的組織。此回,是想起學生時代,在倫敦唐人街常買的叉燒麵...

  • 洪愛珠專欄〉熱夏涼筍,美味三吃

    June 30, 2022

    2022年這一年,從春雨到入梅,降雨很頻。連數日大雨,人們連語氣都生霉。我倒不煩,因為心底有個盼頭。知道雨過之後,綠竹筍就要大出了。一律是清晨,六點多七點前,筍農陳媽媽來電:「愛珠小姐,今天的筍很漂亮,要替妳留幾斤?」窗簾闔上的臥室還暗著,話筒彼端已陽光普照。陳媽媽是鄰居陳先生的母親。幾年前在社區通...

  • 瑞芳山海早市偶遇芋蘅 重逢外公的記憶之味

    June 23, 2022

    去瑞芳許多趟,不為九份觀光,而為山海間的早市。瑞芳是山窩裡的城鎮,基隆河流經,一面向海。此地市場,很富區域特產與城郊樸素民情。比如中正路街邊市場,可遇不少微型攤販,有本地婦人僅賣兩簍海濱鹽水筍,售完就回家。鄰近城鎮如坪林、雙溪、宜蘭頭城的農人,在此自產自銷蔬果魚鮮。遠遠見一物,詢問擺攤老婦人:「這是...

  • 一碗友誼支援的紅燜牛肉,療癒癌末婆婆病中味蕾

    June 22, 2022

    去年,我家爐台上,老是燒著一道無水紅燜牛肉。這道菜是為我的婆婆做的。婆婆去年初開始化療,年底離世。因新冠肺炎疫情,門禁嚴格,病房僅留一人。由大姑貼身照顧。當時的隊形,是我在家做菜,先生趁熱送至醫院門口,轉交大姑。約十年前,婆婆也曾因病化療,後來痊癒。當時先生不會做飯,大姑多年茹素不碰葷腥,營養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