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天廚菜館的鍋塔豆腐。板豆腐蘸麵粉,裹蛋汁,煎炸成金黃外衣,再以高湯烹一會兒直至收汁。撒上蔥花,以及細如椒鹽的橘色蝦籽粉,為平實豆腐添許多香。(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天廚菜館的鍋塔豆腐。板豆腐蘸麵粉,裹蛋汁,煎炸成金黃外衣,再以高湯烹一會兒直至收汁。撒上蔥花,以及細如椒鹽的橘色蝦籽粉,為平實豆腐添許多香。(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天廚菜館的鍋塔豆腐。板豆腐蘸麵粉,裹蛋汁,煎炸成金黃外衣,再以高湯烹一會兒直至收汁。撒上蔥花,以及細如椒鹽的橘色蝦籽粉,為平實豆腐添許多香。(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洪愛珠專欄〉中山區老字號天廚菜館「鍋塔豆腐」汁盈噴香,文學家梁實秋也盛讚

2023/12/31

LINE分享 FB分享

有道豆腐菜「老皮嫩肉」,隨新派的川菜館風行好一陣子,指的是油炸的雞蛋豆腐,外酥裡嫩。這菜名易記,雖稍微佻薄,四處也多有沿用。實際上,凡煎炸過的豆腐,都算得上是「老皮嫩肉」。無論老豆腐(板豆腐)或嫩豆腐,原來清素柔軟,一經煎炸,多一襲油香和咬口。然而得用上大油,在家裡做總是費事一些,不妨在館子裡享用。

中山區的老字號「天廚菜館」是北方菜系,過去菜單項目超過200道菜,好些活化石般的菜色在全市都是獨門。這兩年品項雖然稍微縮減,豆腐菜仍自成一類。除了常見的家常豆腐和紅燒豆腐,尚有「萬年居豆腐」,澆頭是蝦肉和蝦籽,或「口蘑燒豆腐」,口蘑即蘑菇。其中,大菜「天廚老豆腐」,豆腐用上湯先煨成蜂窩狀,再與鮑魚火腿同蒸,鮮美入裡,煞費心思。

然而去天廚,我最常點的是「鍋塔豆腐」。這道老菜,北方館子裡常見,唯用字不同,也有寫成「鍋塌豆腐」或「鍋搨豆腐」的。做法是將板豆腐薄蘸麵粉,裹蛋汁,再用稍多的油煎炸成金黃,瀝出餘油,爆香蔥薑,下高湯將豆腐煨至收汁。先煎再烹的方法,即「鍋塌」。起鍋前撒上蝦籽粉和蔥末,貌甚平樸,亦無醬色,然而入口汁盈而噴香,比肉好吃。

文學大家梁實秋的《雅舍談吃》,初版是1985年,其中豆腐一章,特別提及天廚的鍋塔豆腐:「臺北天廚陳萬策老闆,自己吃長齋,然喜烹調,推出的鍋搨豆腐就是北平作風。」時過近40年,二代接班,館子生意仍盛,菜色依舊豐備,在台北,乃至全台灣,都不容易的。

我曾試過以傅培梅的食譜燒「鍋塌豆腐」,成品極可口。傅老師是東北人,她的版本,兩塊豆腐中間夾豬肉餡,同樣裹蛋汁煎炸。不過光是對開豆腐夾肉餡又裹蛋汁,入鍋後還得翻面,要完整不破,就頗為考驗功夫。

伍佰雞屋的「煎豆腐」,是薄炸過的豆腐,以醬油雞湯煨過,盛盤時,兩截蔥段擱在豆腐上,十分耐吃。(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伍佰雞屋的「煎豆腐」,是薄炸過的豆腐,以醬油雞湯煨過,盛盤時,兩截蔥段擱在豆腐上,十分耐吃。(圖片來源:洪愛珠提供)

另一道「老皮嫩肉式」的豆腐菜,出自臺菜館子「伍佰雞屋」,其燒菜的風格較坊間餐館清雅,很見自信。伍佰雞屋的招牌料理當然是雞,但豆腐菜也有數道。其中一道「煎豆腐」,是薄炸過的豆腐,以醬油雞湯煨過,盛盤時,兩截蔥段擱在豆腐上,端正簡潔,而十分耐吃。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