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潑水節由來:原來是因為梵天打賭輸了,砍下自己的頭?
2022/11/24
- 文字 / 遠流
潑水節,是東南亞許多國家以及中國雲南傣族最盛大的節日,就連台灣新北市中和區,每年4月也會盛大慶祝潑水節,因為這裡住著很多東南亞來的新住民。
關於潑水節的由來,東南亞各國有不同傳說,泰國和傣族的版本是魔王危害人間,七公主救了大家,而緬甸的故事多了一些占星曆法的趣味,也融入了印度教和佛教的神話。
緬甸2019年發行的潑水節郵票首日封,右下角有郵票設計者Wai Zin Paing的簽名,周惠玲收藏。(圖片來源/遠流)
緬甸人過潑水節,除了本篇故事裡所描述的,還會搭著牛車遊行,沿途接受人們的潑水,就像郵票畫面所顯示的情景。緬甸郵局從2019年1月到12月,每個月發行一套跟傳統節慶有關的郵票,而且票面上還畫上了季節花木。潑水節是4月13日到16日,這套郵票是4月5日發行,畫面上的黃花是「緬甸花梨木」的花,而郵戳也設計成人們互相潑水的圖案。
故事裡說,緬甸人在潑水節時會用糯米做成湯圓,而湯圓餡料最常見的是棕櫚糖及椰子絲。米、椰子、糖,都是緬甸常見的食物,人們常用來做成各種糕點,甚至還有椰子麵、椰子粥等,當作早餐吃。
除了潑水節之外,有一個節日也跟食物有關,就是每年1到2月的糯糊節(又稱糯米糕節)。節慶時,緬甸人會將糯米煮熟,加入芝麻油、椰子油、花生、薑等,搗成糊狀,然後用香蕉葉包好,贈送給親友和僧侶品嘗。不過,如果是品行不端或者違反戒律的人,可是不給吃糯糊的。
緬甸2019年2月發行的糯糊節郵票首日封,票面左側是紅色的木棉花,周惠玲收藏。(圖片來源/遠流)
在這套糯糊節郵票中,可以看到許多人正合力搗糯糊,這是因為糯糊節如今已變成競賽活動,大家組隊參加,不僅要在最短時間內做好糯米糕,還要比賽誰的擺飾最好看呢!
(文字/周惠玲)
※本文經授權摘自《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立體書封。(圖片來源/遠流)
書名: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
出版社:遠流
作者:丁安妮、王麗蘭、匡春芝、阮氏梅英、葉碧珠、周惠玲
內容簡介:這是一本根據108課綱設計,能讓親子共享「郵趣」閱讀、認識東南亞風土民情和飲食、提升藝術涵養與多元文化的跨領域學習圖文書。作者群是金鐘獎得主、教育廣播電台「幸福聯合國」的5位主持人,都是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意見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