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噶菈淥將排灣族特有的圖騰刻印在鑰匙圈、包包等日常用品上,讓這些作品不只是裝飾,更是文化的象徵,每一個圖騰都承載著家族與部落的故事。
噶菈淥將排灣族特有的圖騰刻印在鑰匙圈、包包等日常用品上,讓這些作品不只是裝飾,更是文化的象徵,每一個圖騰都承載著家族與部落的故事。

原青的永續時尚主義

跟進時代變化的傳統原住民族文化

2025/04/24

  • 文字 / 葉于甄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傳統」與「時尚」看似兩個迥異的概念,近幾年逐漸相容。現在的服飾配件,已不僅是要好看,還需要對環境友善、具有文化深度。正如此,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逐漸被時尚圈重視,其中充滿美學與文化意義的傳統工藝,更是近年設計師經常運用的元素。除了非原住民族會對原住民族文化感興趣外,在原住民族群裡掀起的文化復振浪潮也不容忽視。

現在很多時尚品牌都在強調「永續」,而幾百年前原住民族早就已開始這麼做。擅長與大自然共存的他們,有著許多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智慧,正好與現代的時尚理念不謀而合,近年來,臺灣有愈來愈多年輕的原住民設計師,開始運用自己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與時尚結合,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讓傳統工藝與文化變得不只是博物館裡的展品,而是真實地被傳承、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皮革X圖騰 承載文化的記憶

來自臺中,流著排灣族血統的噶菈淥(Kaljalju)兒時就對家族的排灣族圖騰很感興趣,長大後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讓這些文化元素回到年輕人的生活中。從小學習繪畫、高中選美工科、大學就讀視覺傳達設計系,一路以來都與藝術設計接觸,培養出深厚的美術與設計專長。曾嘗試各種媒材進行創作,在 2014 年與皮革啟蒙老師程建喬相識,正式走入皮革工藝創作。

噶菈淥藉由皮革創作過程,重新認識並學習自己的文化,將排灣族特有的圖騰刻印在鑰匙圈、包包等日常用品上,讓這些作品不只是裝飾,更是文化的象徵,每一個圖騰都承載著家族與部落的故事。此外,他的創作也呈現出排灣族的鮮明文化特色,如在 2022 年展出的皮畫「祖靈的庇護」,是運用幾何圖形拼貼出祖靈的形貌、以菱形圖騰串連成百步蛇的紋路,而畫中祖靈的眼睛,就像太陽一樣一直照耀著族人。他希望透過這些小小的設計,讓使用者能夠每天與自己的文化產生連結,進而對傳統文化產生更深的認同感。

永續時尚(Sustainable Fashion)

全球永續意識提升,可說是自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永續發展目標(SDGs)開始。而永續時尚正是符合此意識的概念,以環境友善和社會責任為核心的時尚產業模式,具體做法包括:環保材質應用、減少浪費與循環經濟、公平貿易與道德生產、低碳與環保製程等。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提升,永續時尚已成為未來趨勢,不僅影響品牌經營,也帶動更多創新材質與設計思維的誕生。

金工藝X傳統故事 讓時尚配件充滿靈魂

2009年,臺灣經歷嚴重的八八風災,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秘書張美惠為了振興部落文化,創辦屏東縣牡丹鄉高士部落「鑫工坊」。而擁有一半排灣族血統的蘇政元,從小在基隆長大,他跟部落的關係幾乎是零,現在卻成為工坊中重要成員之一。

原先蘇政元返鄉是為了拍攝鑫工坊的上課活動和作品,但在秘書長的建議下,一起動手學著做,沒想到做出興趣,更成為工坊計劃負責人。蘇政元的每件作品皆由手工雕刻、打磨與鑄造而成,將部落傳說、文化及圖騰等融入其中,從鑫工坊出品的每件作品上,都能看到螺旋的圖騰,讓飾品不只是美觀,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背後故事是來自在排灣族文化裡,高士部落的傳統習俗,每個家中出生的第一個孩子特別重要,背負著傳承家族的使命,因此父母會在第一個孩子降生時,將音同排灣族語太陽的蠑螺(qadaw)口蓋製作成項鍊送給孩子,意味著他所需承擔的使命和責任。

天然材料X部落文化 體現永續美學價值

除了小米、苧麻這類植物與原住民族文化息息相關,其實「檳榔」也與部落生活十分緊密。從果實可拿來食用、祭祀或作為裝飾外,阿美族人也會將「檳榔鞘葉」製成石頭火鍋的食器。而身為泰雅族人的劉大衛(Yawi Akin)和林駿逸(Rahic La'om)創立的「拿鞘」品牌,秉持著物盡其用的核心價值,深入研究檳榔鞘葉的材質與特性,發現檳榔鞘葉不僅堅固,更帶有獨特的紋理與溫潤的觸感,十分適合作為家飾用品。因此,他們研發製作出燈具、置物盒、杯墊、卡套、拖鞋等,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原住民族文化與自然共存的美學。

此外,拿鞘也與部落工匠合作,提供培訓課程,幫助更多原住民族青年學習設計與製作技術,讓這種永續時尚的概念可以擴散到更多地方。希望透過這個品牌,建立一個讓部落文化與現代設計並存的橋樑。

檳榔樹下那些掉落樹根旁、不起眼的檳榔鞘葉,也能化身成永續再利用的生活用品,結合不同的用途,創造出百變的樣貌。

檳榔樹下那些掉落樹根旁、不起眼的檳榔鞘葉,也能化身成永續再利用的生活用品,結合不同的用途,創造出百變的樣貌。

拿鞘也與部落工匠合作,提供培訓課程,幫助更多原住民族青年學習設計與製作技術,讓這種永續時尚的概念可以擴散到更多地方。

拿鞘也與部落工匠合作,提供培訓課程,幫助更多原住民族青年學習設計與製作技術,讓這種永續時尚的概念可以擴散到更多地方。

原住民族文化不只是歷史遺產,更是未來時尚界的重要靈感來源。

永續時尚不只是潮流 更是一場文化革命

不只是臺灣,國際時尚界也愈來愈重視原住民文化的影響力。像是來自美國印第安的奧塞奇族設計師Wendy Ponca,將傳統符號與現代設計元素融合,打造獨特的時裝作品;或是身為納瓦霍族的 Orlando Dugi ,以手工縫製和珠繡呈現傳統文化及歌曲中的意涵。無獨有偶,具有托雷斯海峽島民血統的澳洲原住民族藝術家 Grace Lillian Lee,也將傳統編織技藝融入當代時尚設計中。這些國際藝術家或設計師,正告訴我們,原住民族文化不只是歷史遺產,更是未來時尚界的重要靈感來源。

現在的年輕世代對環保和文化傳承愈來愈關心,許多人開始思考如何讓時尚變得更環保、更有意義。原住民族文化本身就充滿永續智慧,提供豐富的靈感,讓年輕設計師能夠創造出兼具環保與美感的作品。時尚不再只是商業消費,也能成為改變未來的動力,讓時尚成為文化認同與環境保護的橋樑。

追蹤我

※原文出自《HoHaiYan原住民青少年雜誌》No.115期

※想了解更多,歡迎按讚追蹤「Ho Hai Yan 台灣原Young」粉絲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