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米之香 溫飽一年四季
2025/04/10
- 文字 / 張煥鵬 攝影 / 陳正國 Powered by 新竹縣政府
細品客家文化韻味 擂一碗茶
擂茶,不僅是一道茶飲,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在一杵一擂之間,傳遞著客家的智慧與精神。來到北埔,記得親手擂一碗茶,品味其豐富多層次的香氣。
一杵一擂感受五感饗宴
北埔,一座充滿客家風情的小鎮,距離老街不遠處的廣福客棧,提供美味的客家料理與擂茶DIY 體驗。廣福客棧張老闆說,早期客家先民在遷徙過程中,習慣將炒米、茶葉與堅果等食材攜帶在身,當飢餓時,只需將這些食材研磨成粉,再沖入熱水,便能迅速果腹。這樣的生活智慧,逐漸地發展出客家獨有的擂茶文化。

用餐空間保有傳統的木造建築特色,旅客可以在此享用舒心的用餐時光。
擂茶的靈魂,在於那細細研磨出的芳香;一杵一擂的過程是一種靜心與耐性的修練,更是一次滿足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和聽覺的有趣體驗。「擂」是客家話研磨的動作,在擂缽裡依序放入茶葉、芝麻、花生、南瓜子等食材,雙手握住擂棍,輕輕地在缽內劃圈,每一次擂動,都能感覺到食材逐漸化作細滑的粉末。這種來自手心的溫度,使擂茶的過程變得格外療癒。

店家除了供應美味的客家米食料理,還有擂茶與麻糬DIY 體驗廣受歡迎。
層次豐富的香氣與口感
當擂棍輕輕轉動,與缽壁摩擦間,芝麻、花生等堅果的濃郁香氣與茶葉的清香相互交織,釋放出層次多變的香氣。隨著堅果的油脂慢慢滲出,缽中的粉末逐漸變得濃稠,緩緩倒入熱水,攪拌均勻之後,香氣隨著熱氣升騰,直撲鼻息,讓視覺和嗅覺同時沉醉其中。
趁熱輕啜一口,既有飽足感,又能感受到茶飲的清雅,讓人回味無窮。伴隨著空氣中飄散的擂茶香氣,營造出一種沉靜的氛圍,讓人不自覺地放慢節奏,專注於這場五感與心靈的多重享受。
分享喜悅的客家紅粄 揉進米糰
紅粄(紅龜粿)是極具代表性的客家米食,更是歲時節慶敬天祭祖時不可或缺的供品。來到客庄旅遊,不妨親手體驗紅粄的製作,揉搓米糰時感受其溫度、嗅聞米香,用心體會客家傳統米食文化之美。

紅粄、菜包等製作DIY 體驗非常熱門,旅客可以在製作過程中,認識客家傳統米食文化。
蘊含喜慶與祝福的紅粄
在北埔鄉南埔黃金水鄉生態農村的麥客田園,遊客能回味古早時代的農村生活,並體驗擂茶、焢窯、烤肉,以及客家傳統米食DIY。園區陳老闆特別推薦菜包、紅粄、麻糬與粄條等經典小吃的DIY 體驗,在有趣的製作過程中,認識客家傳統米食文化。尤其是紅粄製作,非常受歡迎,在揉捏、壓模、炊蒸等過程,彷彿穿越時空,感受到客家文化在歲月長河中的溫柔與韌性。

現場還可以選擇親自折粄條的體驗行程,並享用美味的客家料理。
客家紅粄不只是一道米食點心,它更是一種文化象徵。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客家人只要家中誕下新生兒,便會製作紅粄,敬奉伯公(土地公)和祖先,感謝神明保佑家族興旺。祭祀完畢後,這些紅粄都會分送給親朋鄰里,共享喜悅。紅粄是以刻著
壽桃紋及龜甲紋的模具塑型,因此還有另一個耳熟能詳的稱呼「紅龜粿」。「龜」在客家文化中代表長壽與吉祥,紅粄的鮮紅色澤,則意味著喜慶與祈福。當紅粄從竹蒸籠中緩緩蒸熟,那晶瑩剔透的外皮似乎映照著時光的溫度。
Q 彈軟糯的幸福滋味
紅粄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蓬萊米,經過浸泡、磨漿、脫水等繁複工序,耐心等待的過程至關重要,一顆顆飽滿米粒變為滑溜黏稠的米漿,最終形成白淨的米糰;揉製米糰時,手掌間感受著米的觸感和溫度,隨著揉搓,漸漸形成紅粄的外皮。而壓製成形時,木質模具發出微微的嘎吱聲,像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紅粄的製作雖然看似很簡單,卻蘊含著細膩的傳統智慧。餡料則選用細緻的綠豆泥,蒸煮至綿密,口感細緻,再拌入適量砂糖,微甜不膩的美味,保留豆香的純粹與溫潤。

揉製好米糰後,先在模具中輕輕塗一層油,再將米糰壓製成形。

揉製好米糰後,先在模具中輕輕塗一 層油,再將米糰壓製成形。

從模具中脫出的紅粄米糰,紅潤外皮看起來相當美味。
塑形完成的紅粄放入蒸籠裡,熱氣緩緩升起,空氣裡瀰漫著糯米香與綠豆的甘甜香氣。從蒸籠中取出,剛出爐的紅粄十分柔軟,紅潤透亮的外皮充滿著喜慶的歡樂氛圍。稍微放涼後,咬下一口,Q 彈軟糯的外皮與甜潤細膩的內餡在舌尖交融,簡單樸實的滋味卻滿載著幸福感。
踩進泥裡感受土地溫暖 春日農事趣
當春風吹拂大地,雙腳踩著濕潤的泥土、彎腰插下嫩綠的秧苗時,彷彿進入一場親近大地,五感全開的旅程,每一步勞作,讓人更加深刻體會「粒粒皆辛苦」的真諦。
腳踏實地的農事體驗
竹東軟橋,一座依山傍水的農村聚落。在乾淨水源與友善耕作方式的滋養下,孕育出一片翠綠的稻田。田水映著藍天,陽光灑落其上,波光粼粼,微風輕拂,空氣裡瀰漫著濕潤的泥土氣息與稻草的清香,構成一幅靜謐又生機盎然的農村圖畫。

每年春季提供的導覽體驗行程,能實際感受農事的辛勞與樂趣。
來到竹東軟橋的頤禾園有機農園,每年春季農園提供的插秧行程,能親自體驗農事的辛勞與樂趣。「當雙腳踩進田間,那種軟爛和冰涼的奇妙觸感,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經驗。」農園主人陳禮龍希望透過這樣的插秧活動,讓更多人找回與土地的連結。
當雙腳觸及泥土,雙手沾滿水田的氣息,耳邊傳來微風與水流的呢喃,這不只是一場農事體驗,更是一趟深刻的五感旅行。站在田埂邊,眼前是一片翠綠與湛藍交織的畫面。秧苗排列整齊,倒映在閃閃發光的水田裡,隨風輕輕搖曳。陽光灑落,水波漾起粼粼光點,四周點綴著野花,以及草叢間微小的生物悄然爬行,這是大自然最純粹的詩篇。

每年春季提供的導覽體驗行程,能實際感受農事的辛勞與樂趣。
品嘗大自然的恩賜
在農園主人的帶領下,踏入這片生機盎然的田野,展開半日的農耕之旅。沿著大小水圳,認識軟橋社區如何利用天然資源,維持有機耕作的循環。走在田埂上,可見福壽螺、馬陸、蝸牛緩緩爬行,野花野草隨風搖曳,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實則是農業生態的重要一環。

客家花布包裹的「壽膳」使用竹東冠軍有機米。
插秧後,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享用農園主人精心準備的「壽膳」。壽膳,源自清朝頤和園慈禧太后御用的膳食,如今在農園主人的創意下,變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點。以客家花布包裹的圓形便當盒,裡頭裝滿來自10家農友的良心食材,每一口都吃得到土地的真味。米飯選用竹東冠軍有機米,香甜Q彈,搭配微酸的紫蘇梅、古法醃製的生薑、手工酸菜、鮮採有機蔬菜、北埔老街上最具口碑的鹹豬肉,以及蛋香濃郁的優質雞蛋,每道菜都有明確的產地來源,讓人能安心品味這份來自土地的饗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