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2019年揭牌典禮上,校方特別準備三公尺長的麻糬,以阿美族的繩切Toron取代紅布剪綵。
2019年揭牌典禮上,校方特別準備三公尺長的麻糬,以阿美族的繩切Toron取代紅布剪綵。

在學習中找回自己的座標

全臺第一所阿美族實驗學校──豐濱國小(阿美族聖山Cilangasan 實驗學校)

2023/09/13

  • 文字 / 林瑞珠 powered by 原住民族委員會
LINE分享 FB分享

花蓮縣豐濱鄉豐濱國民小學在2019年正式轉型為「豐濱國小(阿美族聖山 Cilangasan 實驗學校)」,作為阿美族的民族教育先行者,陳仙萱校長表示,接受民族教育的孩子都變得更有智性了。

2019年豐濱國小開辦全臺第一所阿美族實驗學校,揭牌典禮上,校方特別準備約三公尺長的麻糬,以阿美族的繩切Toron取代紅布剪綵,並邀請部落傳統領袖與長老為孩子一一彈耳祝福,並命名班級,期許在開端就建立好榜樣。溫馨的傳統不只在校園傳承,也擴散到部落的每個角落。

2019年揭牌典禮上,校方特別準備三公尺長的麻糬,以阿美族的繩切Toron取代紅布剪綵。

2019年揭牌典禮上,校方特別準備三公尺長的麻糬,以阿美族的繩切Toron取代紅布剪綵。

堅忍不拔 聖山下的小學

由於位居起源神話聖山奇拉雅山(Cilangasan,又名八里灣山、貓公山)山腳下,豐濱國小肩負起引領阿美族民族教育的任務。陳仙萱表示,阿美族分布範圍廣,如果民族聚集比例不高,很難發展成實驗學校,而豐濱鄉聚集五個家族、占七成族人,因此得以開辦。課程內容聚焦花蓮縣豐濱鄉貓公(Fakong)部落的地理人文與生活時序,例如取生命力強韌的貓公草(文殊蘭)寄託堅忍不拔的精神,並在豐年祭前夕舉辦登聖山儀式。學校會邀請家長、部落青年帶領畢業生走一趟祖先的路,祭告祖靈自己完成六年學習,祈求祖靈庇祐前程似錦,而一天來回的登聖山路程,也十足考驗孩子的體力與意志力。

爬聖山前,孩子們得先學習始祖神話,每天做跑步、登階等體能訓練。活動當天,廚房會備妥傳統糯米飯(hakhak)飯糰、麻糬、麵包,讓小朋友自己背自己的食物、礦泉水、雨衣、手套等裝備。大夥兒凌晨四點就得起床準備,四點半用完餐到部落聚會所請耆老祈福,從六點爬到中午攻頂,拿出「百藝貓公」課程製作的酒釀祭告祖靈之後下山,沿途還會認識各種傳統植物及用途,全程共九個小時。不怕山路陡峭,陳仙萱笑著說,每個年級的孩子都很期待爬聖山,也有自閉症與智能發展遲緩的孩童在家長陪伴下一起參與,凸顯融合式教學精神。

根植部落 依照時序傳統學習

為了說服家長不用擔心升學問題,豐濱國小將14小時的綜合、生活、藝術、體育課程抽八小時整合為民族實驗教育,剩餘時數分給主科。民族教育架構劃分「Fakong」及「Cilangasan」兩大課程,其下分立「Cilangasan聖山」、「ilisin豐年祭」、「千年神話」、「百藝貓公」等四大主題,並依照時序延伸出聖山節、豐收節、故事節、酒釀節等四大節慶。從蒐集、分析求證田調資料到教學實作,都有部落的資源與人力投入,使在地生活場域成為全體學習場。

學生們學做部落美食醃漬鹹豬肉Siraw。

學生們學做部落美食醃漬鹹豬肉Siraw。

校方在女兒牆漆上阿美族經典配色黑白紅,而走廊布置的石頭拼貼畫則轉化自孩子繪製的神話,還有與耆老齊力耕種的部落菜園,是「百藝貓公」課程中教授野菜智慧的重要場景。春天採收的野菜,會請孩子煮成美味的八菜一湯,另外還有學做部落美食醃漬鹹豬肉Siraw和傳統酒釀。校方抱持正面角度傳授阿美族的飲酒文化,2018年舉辦第一屆貓公部落酒釀節,講述酒在阿美族中含有祭拜祖靈、敬老尊賢與表揚勤勞耕作等意義,另外也因為糯米不易豐收,使糯米釀酒Kani’成為彌足珍貴的伴手禮。在傳統用酒文化受公賣制度衝擊,以及面臨喝酒的負面印象後,積極導正孩子正確的釀酒內涵。

主題句型活化族語 對話中深化認同

不只是背誦單詞,豐濱國小活化族語教學的方式是設計主題句型,讓孩子在日常大量應用基本句型。例如置入豐年節,教授家屋、部落來源、階級制度,與表演歌舞的服裝配飾;或是在故事節透過戲劇表演、製作繪本或有聲書,讓孩子回家應用族語,唱作俱佳地展演所學,講阿美族流傳的神話給爸爸媽媽聽。而部落老人家也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在用母語跟孩子對話時,即使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充滿問號,老人家仍然充滿耐心與喜悅。

學生跟家長一起製作豐年祭毛線球。

學生跟家長一起製作豐年祭毛線球。

校方也設計各種有趣的親子協作活動,例如跟家長一起製作豐年祭毛線球、採訪家人爬聖山經驗、找出冰箱裡的阿美族潮間帶生物、分享自家的野菜菜單等,在發展民族教育之際,同時促進親子對話,放大身分認同的力量。陳仙萱表示,透過親子互動作業與親師座談等交流活動,都有助於家長理解實驗教育內涵。她難忘有媽媽羨慕地對孩子說:「你們真的很好!有學校和老人家手把手教學,不像媽媽是憑小時候記憶慢慢摸索傳統技藝。」

自信表達 因為引以為傲所以分享

走出學校,讓孩子多從事校際競賽、族群交流也是豐濱國小的目標。當豐濱的孩子認真分享阿美族歌舞、毛線球編法,或是戰戰兢兢地參與阿美族歌謠隊徵選,那種儀式感與榮譽感都成為團結與傳承的強大動力。陳仙萱有感而發地說,在豐濱不缺部落場域和人力,但非原住民族身分的老師文化底蘊不足,教授實驗民族教育過程會比較辛苦,所以校方要不斷釐清價值,滾動式設計課程,貫徹部落耆老的智慧傳承文化,讓孩子找回自信和生命力。

「一開始大家都質疑實驗教育,直到我們的孩子站上舞台的機會變多,並且願意主動分享家人的傳統民族經驗,孩子臉上散發的自信與笑容,以及家長和部落的支持,都代表學校的努力值得了。學校的世界有多大,學生的夢想就有多遠。未來我們要深化學生對阿美族的認識,有更多勇氣找回自己的座標。」

*本文由alive專案企劃製作

追蹤我

※原文出自《青少年雜誌期刊》No.105期
※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族的自然智慧,歡迎按讚追蹤https://www.facebook.com/hohaiyanyoung/。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