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法的音樂新視界
融合原漢血液 寫入身體認同
2021/07/15
- 文字 / 撰文|蔡舒湉 圖片提供|liveroom Photography、陳長志
擁有漢族、平埔族、阿美族血統的章素琳(mic.usay.munali’),從大學開始學習傳統祭儀樂舞,並接受部落長輩訓練成為領歌者。加入ufa 幽法電子樂團後,她融合傳統歌謠與電子音樂,阿美語與漢語歌詞,在創作中細膩地訴說混血經驗,重新張開自我認同的魔幻新視界。
為了認識傳統,章素琳大學時廣泛學習南島語民族文化的語言和歷史脈絡。當時她並不知道,日後啟發最深的,竟然是演出前後的一個小儀式:拿酒敬天地人。她說:「那段時間對我的影響不只是聲音、身體,也包括建立族群認同、生活觀,以及對生命的信仰。」
ufa 幽法樂團
由章素琳、成文組成的電子樂團,目前定居於臺東。成員章素琳的父親為漢人,母親為阿美族人,在南投仁愛鄉布農族部落長大,大學時開始學習當臺東真柄部落的祭典領歌者,2014年底加入ufa 幽法電子樂團後,創作結合土地聲音的電子音樂。
2014《純粹的融合病歷》入圍第四屆金音獎最佳電音專輯獎(成文個人)
2014年底加入ufa 幽法電子樂團
2018 Pulima藝術獎表演創作徵件優選獎得主
2019 Pulima表演新藝站巡演創作者
2021預計發行《aynuko》黑膠唱片
習祭儀歌舞 貼近原生部落
「mifotik」是在祭儀前後告知祖先的儀式,意指用酹酒表達尊重萬物、愛惜生命。就讀原住民民族學院期間,章素琳由學長姐引領加入「原舞者」,起初學習多族傳統祭儀樂舞,後轉型為劇場式的身體劇場。過程中,她切身感受到祖先與土地的關係,各時代的身體姿態也不盡相同,但最終目的是讓聲音和身體能回歸到自己的本質。
當時累積的經驗也促使她回到母親家鄉的臺東真柄部落學習傳統文化。18歲後,她每年回鄉參與阿美族ilisin豐年祭,2012年表舅要求她在年祭唱祭歌,此後便開啟她領歌者(miti'ciuway)角色。
「在生活歌和年祭上,由一人或整個階級領唱,大家答唱,旋律不斷地重複,再換到下一首。當時沒什麼年輕人做這件事,所以姨婆和其他親戚開始教我唱部落生活歌和祭儀的歌。我們是較新的部落,即使祭儀較其他老部落不完整,長輩仍盡全力傳授留下的歌。」
原漢混血 從山到海的距離
她是「aynuko」(阿美語:混血),母親是阿美族人,也是她的族語老師,漢人父親有平埔族血統,來自嘉義洪雅族的阿祖婆印證了歷史課本寫的福建羅漢腳和平埔族通婚。有趣的是,她從小是在南投仁愛鄉的布農族部落長大,多元族群不只在她血液中湧動,也在內陸群山與海洋原鄉間來回複寫。身為原漢混血,她的理想是追求平衡的生命狀態。「我的身分證上並行章素琳mic.usay.munali',這名字是爸媽一起給我的,素來自父系族譜,'mic是阿嬤傳給我的名字,同時並列代表我從何而來。」
幽法樂團透過電子音樂的力量,以聽覺觸發更豐富、廣大的思考與想像,演出經常結合光雕投影,以環境打造出完整演出氛圍。
融合電子樂 展開聲音光譜
2014年底起,章素琳加入由成文創立的ufa 幽法電子樂團擔綱演唱,後來也嘗試詞曲創作,穿插中文、族語、吟唱等不同語言與音色變化,樂風以迷幻為主軸,但不限類型。
成文是外省第三代,媽媽是臺東人,兩人都住不慣都市,選擇在靠山面海的地方落腳。「可能因為在質樸的環境下長大,我以直覺創作樸實的聲音,融合的都是生活元素。」
她發現電子音樂有很多傳統樂器發不出來的聲音,這些細微的紋理能從聽覺觸發更豐富的感受。「傳統調和電子音樂的共同點是,重複的段落會讓人出神、往自己的內在精神面走去,這也是為何在國外有很多曲調結合電子音樂。」《aynuko》專輯中,章素琳以母語吟唱,從阿美族傳統宇宙觀出發,再走到現代的顯學觀點,講混血融合的歷程。
幽法的音樂紋理特殊,透過樸實、純粹的音色傳達生活與環境中的感受。
用身體標記 歌聲與家同在
幽法在單曲《lipahak ko 'orip》(happy life)與都歷部落最年長的傳唱者林學明阿公合作,旋律取樣都歷部落的聚會飲酒歡樂歌,節奏輕快,歌詞則述說用歌聲和旋律找回內心的安定,不論在何處都能更往前邁進自己的生活。
章素琳的成長過程中,自覺常被要求選邊站,自我認同之路不時擺盪在各觀點之間。她認為真正的成長絕不能一味依循舊路,而是要綜合現代的方法,並轉化出自己的詮釋。「祖先的智慧一定要學,尤其語言是文化的根,什麼時候學都不嫌晚!」
※原文出自《臺灣原YOUNG雙月刊》No.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