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八角拿鐵」用炒過再磨成粉的八角粉,替代卡布奇諾上的肉桂粉,是適合秋冬的辛香料飲品。(攝影:高大鈞)
「八角拿鐵」用炒過再磨成粉的八角粉,替代卡布奇諾上的肉桂粉,是適合秋冬的辛香料飲品。(攝影:高大鈞)

漢方養生暖胃不只藥燉湯品:馬告入茶飲,八角拿鐵驅寒解油膩

2018/10/18

LINE分享 FB分享

秋冬飲茶,傳統來說通則是「秋飲青茶、冬飲紅茶。」所謂青茶,就是烏龍茶,因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故得此名;進入冬季,則要改成「紅茶」,因其性味溫熱,多有暖胃、散寒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都要熱飲,才能真正讓人感到暖和,符合當令的身體需求。

養生灸茶:打那、馬告,性辛且溫

彭溫雅醫師認為,部分原住民族常使用的香料,像是性辛、苦、微溫的爬崖香(又名葛胡椒),與性辛且溫的打那(刺蔥籽),還有常見的馬告與土肉桂,都很符合藥性偏溫的概念,搭配既有綠茶清香又有紅茶醇厚味的烏龍茶,不寒不熱,溫熱適中,具有潤膚、潤喉、生津的作用,能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最適合秋季飲用。進入冬季,溫性的原住民香料,只須將搭配的烏龍茶,換為可養人體陽氣的紅茶,就能生熱暖腹,增進抗寒能力。

加熱後的茶葉,水分去除了,香氣也更凝聚了。(攝影:高大鈞)

加熱後的茶葉,水分去除了,香氣也更凝聚了。(攝影:高大鈞)

除了茶飲的內容,飲茶的方式也隨著季節有所不同,最新流行的「灸茶」,是彭溫雅很推薦的品飲方式,所謂的「灸」是傳統中醫治療的方法之一,指把沒有明火的燃燒艾絨,按一定穴位薰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而同樣用無明火的方式,泡茶前以燒紅的備長炭加熱,在銀製品上將茶葉來回翻炒,去除茶葉中的濕氣,使已烘焙好的茶葉降低濕度。這除了能達到消毒殺菌的功能,溫度提高也能提升茶香,還原至最初韻味。我試了款有機烏龍茶,果然炒過的味道甘中帶甜,那滋味在我嘴裡迴盪,久久不散。

先聞香、再品飲,滿足多重感官享受,讓喝茶成了另一種生活情趣。(攝影:高大鈞)

先聞香、再品飲,滿足多重感官享受,讓喝茶成了另一種生活情趣。(攝影:高大鈞)

除了藥性偏溫的材料外,辛香料也是秋冬飲品不可或缺的一環,像胡椒、花椒、肉桂、茴香、八角等,秋冬氣溫下滑,早晚溫差大容易感冒,加上基礎代謝率也會變慢,容易造成脂肪囤積導致肥胖,加點辛香料刺激體內循環與汗腺,不但能夠溫暖身子,也能維持好身材。

驅寒咖啡:八角、花椒,漢方加料

近幾年,咖啡在漢方飲品掀起一股新勢力,新莊有三位兄妹,父母親開中藥行。其中在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技所餐旅組拿到碩士學位的二妹張惠雯,求學時期就在咖啡館打工,對咖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回家開業後決定結合傳統與現代的風格,開了家漢方咖啡館,招牌的「八角拿鐵」、「花椒拿鐵」,以炒過再磨成粉的八角粉或花椒粉,替代卡布奇諾上的肉桂粉,都是適合秋冬的辛香料飲品。

雖然八角很適合溫暖冷冷的身軀,但它屬於消食化積的藥材,遇到油脂比例較高的牛奶,很快就會讓奶泡消泡了,美麗的拉花很快就會消失無蹤,不過正因為這個特殊藥性,秋冬一不小心吃太多,來上一杯還能健胃、行氣,可說是一舉數得。

顛覆飲料市場的八角拿鐵(前)、花椒拿鐵(後),適合吃完大餐後來一杯,正好能解油膩。(攝影:高大鈞)

顛覆飲料市場的八角拿鐵(前)、花椒拿鐵(後),適合吃完大餐後來一杯,正好能解油膩。(攝影:高大鈞)

〈中藥蜜餞,健康潮食〉

蜜餞一直都是國人喜愛的零嘴,這幾年吹起養生風,加入藥膳的蜜餞成了潮食。彭溫雅認為,加入辛辣味強的丁香,運用特有香氣,對於經常鼻塞或是感冒的人都很不錯,無論是搭配富含胡蘿蔔素的芒果,或是維他命A豐富的蘋果,藥味不會太重,甜度也適中,一般人都很容易接受。

因吹起養生風,加入藥膳的蜜餞也成了潮食。(攝影:高大鈞)

因吹起養生風,加入藥膳的蜜餞也成了潮食。(攝影:高大鈞)

〈益生堂小檔案〉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安平路646號
電話:06-220-9336

〈元益與寶來小檔案〉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建安街121巷30號
電話:02-2205-9903

〈八拾捌茶輪番所〉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號
電話:02-2312-0845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