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飲食、自然與社會文化觀察者 蔡珠兒

蔡珠兒細烹飲食之美

以舌尖探險,鍋鏟為筆墨

2016/11/03

LINE分享 FB分享

寫蔡珠兒,實難。且看她在《紅燜廚娘》一書怎麼寫覆盆子,「天色粉青,陽光油黃,微風拂來豌豆花香,烏鶇捲著軟舌在樹上引吭,寶石紅的漿果在手心顫動,倫敦的夏天美得像個夢。剝下一粒覆盆子放進嘴裡……像吃下一口夢……然而夢是鬆的……」你以為在寫自然天光、覆盆子美味,再往下讀,方知記述的是一段傷逝的友誼。

寫芒果,「每到夏天,我就開始酗芒果……世界上有上千個芒果品種,光是東南亞就有上百種,簡直讓人忙不過來。……每顆芒果都是一部迷你的地方志,抄錄當地的土質季風和雨水,收攝了天地精華,除了香和甜,我還吞進各種經緯的熱帶陽光。……管他濕熱發毒,反正我早已毒性深重,況且還有台灣帶來的破布子,食之可解芒果毒。解完毒接著再酗,此生都休想勒戒。」吃個芒果,也能寫成風物志。

寫自討苦吃的苦瓜、麻婆豆腐、紅酒燉牛肉,表面說的是美食,卻將自然、人文、風土歷史、人情世故兜攬一氣,篇篇讓人讀得嘴饞心癡醉。她不僅做菜,長居香港小島時,別人將花園拿來蓋游泳池,她卻闢成菜園,捲袖下田當農婦,與蟲鳥為鄰,從萵苣不結心,到掌握食材特性,種出甜美香馨的瓠瓜、芒果、菜蔬、香草,喜孜孜的邀友夜宴嘗鮮。

如今大隱於台北公寓,日照不足農婦夢暫歇,但融會自然與社會人文觀察的飲食書寫未曾停滯,閒來城南散步,三兩筆勾勒出城市的季節流動與節氣飲食。「飲食本就離不開自然與文化,而植物和自然對我來說更是天然療癒。」蔡珠兒說,幼年隨著父親工作移居花蓮龍溪山上的山居生活記憶,銘刻出她人生的畫布上的第一幅畫,此後只要身處自然環境,就彷彿回到童年記憶,每棵樹、每種草在不同時間、季節,雨後與連續幾天大太陽下散發的味道完全不同,文字難以表述,但身體卻知道。

探食物身世 找自我觀點

若說自然是幼年最甜蜜記憶,飲食便是她向「寡淡無味的童年伙食報復」。因母親宗教信仰,對家庭日常吃食毫無講究,及長讀書工作亦無暇烹煮,直到近三十歲赴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文化研究,「這時期是我人生里程碑與轉捩點,雖發現自己不適合走學術,卻陰錯陽差為了省錢必須自炊,反倒點燃對烹飪的興趣。」

但九○年代的英國,東方食材並不普遍,「還好英國人知道自己菜難吃,非常包容外來食物。」蔡珠兒笑說,她從學生食堂裡的異國料理學起,希臘茄子千層麵(Moussaka)、地中海燉菜(Ratatouille)等邊吃邊學,跳脫以往對食物不脫餃子、蛋炒飯、日本壽司的認知,慢慢開啟對世界菜餚的版圖,擁抱新滋味。

「就拿爆香法來說,華人多以蔥薑蒜為主,西方則擅以香草,如迷迭香、歐芹、百里香、丁香等入菜。」而用著用著,她更發現這些香草不僅可用於料理,背後還有迷人的身世,記者的訓練加上文化研究背景,開始著迷於歷史的爬梳。「飲食的迷人不僅在於食物從嘴裡滑到食道的過程,更在於食材怎麼來的,怎麼種、怎麼吃、什麼時候開始吃,這個更迷人也更好吃。」蔡珠兒說,西方在飲食研究上除了有「Food for Mouth」,還有「Food for Soul」的說法,亦即給思想吃的(非精神食糧),可以透過對飲食的慢思慢想與玩味以滋養靈魂。

除了追索食物的身世,她認為更重要的是,如何發展出自我的觀點,「當我要使用羅勒時,我的想法與態度一定與英國人不同,羅勒比較接近我們文化中的哪個參考體,芫荽還洋蔥?否則就會像看翻譯書,只是移植西方的觀念。就像西方人翻譯欣葉的台菜,如果沒有詳細說明紅蔥頭要怎麼炸,就做不出台灣的味道,雖然法國也有紅蔥頭,但卻是不同的文化產物。」

飲食當媒介 深入各地文化

「食物幾乎是認識一個地方的文化最好的方式。」蔡珠兒頓了頓說,婚後離開台灣在世界各地居住,不免會有文化上的挫折與衝擊,這時自然與食物就是安頓、找回自我的最佳方式,並且在異文化裡找出立足點與切入點。「有人說吃就代表認同,但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進入當地,不僅吃在地的味道,還要學做,才更進一步進入他們的文化系統,知道他們在想什麼,而非自以為是的以台灣角度思考某國人在想什麼,這很不一樣。」

這樣的追尋與執著,也反映在她的寫作,「很多人說這是飲食文學,但我覺得『飲食書寫』(Food Writing)比較正確,因為不僅是文學,還包括了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也與生態學甚至科學相關。」

旅行、居住過那麼多國家,有沒有偏好的菜系?很難,都愛。蔡珠兒笑說自己是「用情不專型」,如前些日子去了斯里蘭卡,馬上就迷上當地的菜,這種見異思遷的個性,不僅拓展了她的味覺版圖,而且味覺先行後,再去閱讀當地的文化歷史書籍就會覺得比較看得懂。「不過,私心的說,我最愛法國與日本菜,兩者都十分博大精深。」

對於近年來全世界興起的無國界料理風,蔡珠兒認為前提必須是很懂這個菜系,武功具足才來想從中玩點新花招,「可惜台灣正好相反,不知該如何好好煲一鍋廣東湯,索性日式、台式混一起,美其名為台粵式;不知道如何扎實的做一鍋西班牙海鮮飯,就來個義式台式混合;甚或根本就興之所至,方便取材,固然改變了食物的味道,卻是個怪胎。」

「經典菜系是有道理的。」就像豆豉不能配咖哩,得跟蚵仔煮才對味,這是代代相傳、千錘百鍊的飲食智慧。然而,更大的危機是,當大家不再認真打基底,連帶就會讓傳統料理受到扼傷,「台灣的料理之所以強過大陸或香港,是因為有一九四九年的事件,讓中國各省的菜系匯聚台灣,得到更好的保存與發揚,還發明了牛肉麵這麼精彩的食物,但近年來許多菜系卻明顯走位,失去原有的精髓。」

「說來慚愧,繞了世界一圈回台,才發現自己對台菜的認識也很有限。」蔡珠兒說,有人認為台灣菜就是小吃,熱炒,但依據文獻記載,早期的台菜、酒家菜或是日治時期的食譜都是非常講究,有其華麗、細緻與多元之處。回台定居後,她從買菜開始重新認識台灣的食材、烹飪方式、文化意涵與歷史脈絡。

「吃是一個養成的過程,囫圇吞棗的吃就品嘗不出其中的滋味,必須五感合一才能體會。」古人說富三代方懂吃穿,但蔡珠兒認為只要運用五感用心體會,就能經由學習懂得,「這種學習不僅回報率高,還可得到很多歡樂。」

【延伸閱讀】蔡珠兒的生活秘境與世界私房地圖

1.最喜愛的國家或城市?

我是無可救藥的英國迷。評論一個城市最簡單的莫過於整體環境對於步行者是否友善,這點倫敦無疑是佼佼者;其次,倫敦開闊自由,各種怪咖都能找到立足之地,即所謂有容乃大,讓我永遠想去且不膩。

2.最鍾愛的台灣角落?

陽明山是我百玩不厭的地方,從高中時期獨遊,到現在外國朋友來台,我會視季節、天候帶他們去陽明山的不同景點,夢幻湖、擎天崗、七星山……,秋天的小油坑芒花,夏秋午後瞬息變化的濃霧,下雨就去竹子湖吃野菜,所有能想到的好處陽明山都有,且離台北市不過半小時車程。

3.個人偏好的每日生活儀式?

每天至少躺在書房的榻榻米椅上舒服的讀2小時書。我喜歡跳著讀書,看一段落就換一本,有點像衝浪,這種閱讀經常發生不同書間的撞擊與鏈接,像我最近在找台菜資料,讀著讀著突然就跳出來。也有點像在幫頭腦按摩、做瑜伽的感覺,跳的過程充滿樂趣。

【延伸閱讀】品味知識 食物美味的秘密:鮮味

香菇、干貝、昆布、火腿、扁魚、起司有何共同點?又或,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驗,也許是喝一口香菇雞湯,吃一塊蔭豉蚵仔,腦子忽地迸出「哎呀,好鮮啊」的讚嘆,這個「鮮」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鮮味」是繼「酸、甜、苦、辣、鹹」的第六味,對此,蔡珠兒忙澄清說「辣」可不是味覺,而是一種物理刺激反應。直到二○○○年,科學家們才發現味蕾上的鮮味受器,確認了第五味「鮮味」的存在。

「西方沒有鮮味這個字,Umami一詞是起於一九○八年日本教授池田菊苗從昆布湯中的發現,進而提煉出麩胺酸鈉(簡稱MSG,味精)。」但味精的發明是福音也是悲劇,從此許多人一味仰賴味精來提鮮,忽略了食物鮮味的複雜與多重性。

「人有嘗鮮的本能,即便不知道科學證據,也無礙於對鮮味的追求。」從西方的馬賽魚湯、番茄肉醬麵、地中海燉菜,到亞洲的醃篤鮮、味噌湯、蔭豉蚵仔、客家小炒、佛跳牆、蛤仔冬瓜湯等,都運用了鮮味讓食物的風味更鮮甜富於變化。

而鮮味並非皆天然存在或越新鮮越好,而是須要熟成、醃漬發酵、細熬慢燉、燻烤等過程催發出的效果。像是牛排要熟成,佛跳牆與廣東老火湯得掌握火候以時間燉煮,魚子醬比魚卵好吃,酸菜比新鮮芥菜風味更豐富,起司比牛奶風味更濃郁層次更多元,這都是經過時間慢慢催發而來。

蔡珠兒說,目前鮮味的成分包括:麩胺酸鈉(MSG,昆布、番茄、堅果、乳酪、醬油)、鳥苷酸鹽(GMP,香菇、洋菇、酵母)、肌苷酸鹽(IMP,鮪魚、柴魚、牛肉湯、甲殼類)、以及腺苷酸(AMP,海苔、干貝、龍蝦),只要在烹飪時適度搭配,就能產生「1+1=8」的協同(加乘)效果。

「例如要熬大骨湯,可以加入干貝、火腿、白菜乾等,但不要放同樣來源(瘦肉、雞肉等)的鮮味,就能產生八倍的滋味。歐洲的魚湯加番茄糊,泡菜加牛肉,竹筍排骨湯,客家小炒、蔭鼓蚵仔等都是常見的搭配方式。」

而在日常烹調中,蔡珠兒分享幾種簡單方便的自製提鮮物,並互相搭配,像是香菇+火腿、火腿+扁魚等,就能變化出更豐富的滋味,降低對味精與外食的依賴,不僅能帶出食物的鮮味,也照顧了身體的健康。

【延伸閱讀】蔡珠兒傳授5款自製提鮮物

1.扁魚粉:將扁魚以低溫烤乾或煎乾磨成粉。

2.炒肉燥:肉燥可分為燉的和炒的。前者多半用於滷肉飯;後者先以紅蔥頭或洋蔥爆香,再加入絞肉、蝦米和醬油,炒乾的肉末就是最佳味精。可以拿來炒飯炒麵、拌青菜等,用途廣泛,且不燥不油,收入罐中放在冰箱裡一個星期都沒問題。

3.香菇鹽:選用薄香菇較易烘乾。將香菇蒂頭摘掉,清掉細沙,以低溫(100~150℃)烤到乾酥,再用麵棍或瓶子碾成碎末,拌入海鹽就是天然的調味料。

4.中式火腿屑乾:將中式火腿切碎乾炒,炒菜時撒一點就能變化出絕佳滋味。

5.干貝:可用珠貝取代,將干貝泡水3、4小時,蒸個10分鐘讓干貝充分軟化,再剝成細絲,少油小火炒乾,除可做為調味料,還可和小魚乾、花生一起做為宴客前菜。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