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作品名:土地上的快樂/創作者:撒部‧噶照/駐點位置:新社,台11線43.5K

作品名:泡風景/創作者:歐舟/駐點位置:台東都歷處本部園區,台11線124.5K

作品名:Turtle 歸/創作者:菅野麻依子/駐點位置:台東都歷處本部園區,台11線124.5K

作品名:Antaranga內在的探索/創作者:修爾帕.喬葛蕾卡/駐點位置:台東都歷處本部園區,台11線124.5K

作品名:停駐‧休息的地方/創作者:達鳳‧旮赫地/駐點位置:小馬部落,台11線127.5K

作品名:光之殿/創作者:拉飛‧邵馬/駐點位置:東河橋,台11線130K圖片提供╱花蓮旅人誌

作品名:蝸居意思/創作者:簡俊成/駐點位置:金樽遊憩區,台11線135K/圖片提供╱花蓮旅人誌

作品名:風搖蘭/創作者:峨冷‧魯魯安(安聖惠)/駐點位置:創作者:峨冷‧魯魯安(安聖惠)

追著東海岸8件大地藝術,一路玩下去

2016/08/24

LINE分享 FB分享

今夏從花蓮磯崎出發,沿著台11線南行,直到台東加路蘭,來場東海岸藝術之旅。8個地景藝術散布海岸線,在大自然的舞台挺立。

  1、土地上的快樂
創作者:撒部•噶照
新社半島的稻浪與太平洋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藝術家撒部‧噶照運用田土、稻草、稻穀、鋼筋與鐵網等媒材,打造海洋章魚與植物發芽造型的地景藝術,感謝海洋與土地賦予的豐沃資源。中間還安插一座可以使用的鞦韆,無論大人小孩,盪鞦韆時總發自內心感到雀躍,這就是親近土地的快樂。
駐點位置:新社,台11線43.5K

2、泡風景
創作者:歐舟
位於東管處都歷處本部,藝術家歐舟運用鐵、鋼筋、竹子、彈性繩與海邊回收物件創作。最特別的是,在樹蔭包圍下,旅人可躺在類似吊床的網繩中,或坐或臥,凝視太平洋的日出或日落。泡風景,也沉浸在藝術與自然的氛圍裡。
駐點位置:台東都歷處本部園區,台11線124.5K

3、Turtle 歸
創作者:菅野麻依子
日本東京藝術家菅野麻依子以黃柳安木和海邊石頭,創作海龜意象的穴室作品。若走入海龜肚子下方,用與地平面高度相同的視野,凝望太平洋;若走上屋頂,可坐在海龜背緣,以不同角度看海、休憩與發呆。「龜」也是「歸」,象徵回歸自然母親的懷抱。
駐點位置:台東都歷處本部園區,台11線124.5K 

4、Antaranga內在的探索
創作者:修爾帕.喬葛蕾卡
「Antaranga」在梵文意指沉思、冥想與專注。這座由印度孟買藝術家修爾帕.喬葛蕾卡(Shilpa Joglekar)以竹子與樹枝打造的空間結構,有如空間飽滿的豆莢。走進作品內部,向外凝視風景或光影,或向內沉思與冥想。於是,自己也變成藝術創作的一部分了。
駐點位置:台東都歷處本部園區,台11線124.5K


5、停駐‧休息的地方 
創作者:達鳳•旮赫地
來自太巴塱部落的邦查族藝術家達鳳‧旮赫地從事木雕創作20年。這次以漂流木、鋼筋與竹子打造海馬意象,向瑞士傳教士致敬。1950年代,飄洋過海來到小馬部落的天主教白冷會傳教士,奉獻給這片土地,在此終老。其中6位最終被安葬在部落天主堂的小小墓園裡,就此休息停泊。
駐點位置:小馬部落,台11線127.5K 

6、光之殿
創作者:拉飛•邵馬
長濱長光部落的阿美族藝術家拉飛•邵馬擅長創作漂流木家具與雕塑,近年跨足大型地景裝置藝術。〈光之殿〉是圓錐形的建築,以土、竹子、石頭、漂流木與回收玻璃為媒材。回收玻璃瓶底崁入屋頂,形成透光的圓頂。拉飛•邵馬與西班牙藝術家阿瓦洛•楚給達一起創作這件作品,本土與國外藝術家在東海岸激盪創意火花。
駐點位置:東河橋,台11線130K
圖片提供:花蓮旅人誌

 

7、蝸居意思
創作者:簡俊成
藝術家簡俊成觀察蝸牛和海螺藉由頭上觸角,溝通與傳遞訊息,決定以呼應東海岸的椰子纖維做材質,將人體結合蝸牛與海螺的意象,飛翔於空中。簡俊成想探討的是人與自然的對應關係。用觸角、感官與心靈感受東海岸的美與力量,找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狀態。
駐點位置:金樽遊憩區,台11線135K 
圖片提供:花蓮旅人誌

8、風搖蘭
創作者:峨冷.魯魯安(安聖惠)
「加路蘭像在一個航道上,與太平洋直接對話。」魯凱族藝術家峨冷‧魯魯安說。她以木、鐵、竹子與編織物創作〈風搖蘭〉。從遠方看,像隻開展翅膀的老鷹,從航道飛向太平洋;近一點看,鳥翼下方還有吊床與鞦韆。旅人可躺臥於此,遙望都蘭灣,將加路蘭的美盡收眼底。
駐點位置:加路蘭遊憩區,台11線157.5K

2016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時間:即日起~10/10
網址:2016.teclandart.tw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