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Tag

  • 藝術和宗教究竟是敵是友?

    July 20, 2017

    當我們在觀賞世界名作與遺蹟時,不管喜不喜歡,通常也看到了宗教。像是〈最後的晚餐〉、梵蒂岡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的天頂、根特祭壇畫(Ghent Altarpiece)等,這些例子再清楚不過:藝術史和宗教史唇齒相依。不過,前面的例子年代已久遠;近現代的藝術家鮮少接受宗教機構的委託而創...

  • 藝術品也提醒你環保!

    June 22, 2017

    六月一日川普總統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議》(Paris Accord)。此協議是同意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威脅是全球性的、須各國面對問題並提出減碳計畫;最終目標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攝氏二度以內。二○一五年已經有一百九十五個國家簽署。美國,是聯合國中唯三(另二者是敘利亞、尼加拉瓜)沒簽署該公約的國家...

  • 藝術作品怎麼越來越像?

    May 25, 2017

    夏天赴威尼斯看雙年展,你至少會看到五十座「國家館」。被選中的藝術家在不同國家館展示大作。但是如果手上不就著地圖索引光是看作品,可能會不確定自己究竟在「哪一國」,因為現在的當代藝術家傾向跨界、跨文化,國家風格似乎絕跡 。文化全球化的結果是,藝術的表現開始趨同,作品擺在亞洲還是西方觀眾面前,都可能產生共...

  • 移民的烏托邦存在嗎?

    April 27, 2017

    全球各地爆發的移民問題,天天上新聞。川普上任後,強意執行美墨邊境圍牆,意圖遏止墨國與拉美的非法移民。「美國第一」的支持者,也認為移民搶了美國勞工的工作並提高犯罪率。歐洲從二○一○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編按:指在北非和西亞阿拉伯國家發生的一系列以民主、經濟為主題的社會運動)以來,中東、非洲、中亞的百...

  • 好感辦公室 我的公司是微型美術館

    March 02, 2017

    藝術應該走入生活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口號,而談藝術收藏,大家總會聯想到大宅門裡的珍貴藝術品,感覺一般人見不著也摸不到,但藝術本來就不該是少數人的特權,我們拜訪了幾位「不藏私」的藝術愛好者,他們分別是24年前就利用辦公室的閒置空間,開了一間微型藝廊的博上廣告董事長許益謙;主張藝術應貼近日常,而將藝術品放進...

  • 為女性藝術家爭平權

    March 02, 2017

    一月底,「華盛頓女性遊行」成為全球新聞焦點。遊行的主事者除了女性主義領導人之外,有電影明星和歌手帶動婦女響應,光是華盛頓的參與人次就超過數十萬。那幾天,遊行在西方各大城市遍地開花。這次的抗議主張包括終止暴力、捍衛生育自由、保障公民權利等,深刻反映女性即便到了二○一七年,離一九一三年美國女性爭取投票權...

  • 歐洲最大公共文化空間 英國伯明翰圖書館

    February 23, 2017

    不管你是建築迷、圖書館迷,或莎士比亞迷,如果有機會來到英國,一定要走訪位於英格蘭中部的伯明翰圖書館(Library of Birmingham),因為它不但是英國目前話題性最高的圖書館,也是伯明翰最引人矚目的新地標之一,每日平均人流量高達5,000 – 6,000人次,每年吸引超過300萬人潮前往。...

  • 陳倩如:廣告天才的戀物新生

    February 23, 2017

    甚麼是戀物?對陳倩如(Sharon Chen)而言,有兩個層次;簡單的一層,當我們戀上物的那一刻起,以特別心情使用它;深刻的一層,是因某個人、一段時間、特別情景,將物連結人生回憶。這會如同打開潘多拉盒子,引發情緒的喜怒哀樂。 她說,每一個物的經驗,都是一個故事,都是精神的軌跡,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

  • 藝術家跟政客 都關心同樣的事

    February 03, 2017

    西方藝術史按照風格曾歸納出很多流派,包括抽象、極簡、觀念藝術等。自從一九九三年的惠特尼雙年展(Whitney Biennial)後,藝術發展的情況有了很大的轉變:性別、社會學、同性平權等,可說首次被重量級美術館認可且搬到幕前。當時該展太過另類,難以被大眾接受。然而,隨著時間沉澱,越來越多藝術家和展覽...

  • 星級飯店Belmond La Residencia 小島上展美學

    November 15, 2016

    Mallorca馬略卡島,位於西地中海面上的一座小島,島面積為3,640平方公里, 約為台灣十分之一大小,是許多來自英、德、愛爾蘭等國家遊客喜愛的渡假勝地,旅遊事業為島上主要經濟來源。島上的五星級飯店Belmond La Residencia是旅客在度假期間所愛入住的一間酒店之一。提供住宿之外,Be...

  • 追著東海岸8件大地藝術,一路玩下去

    August 24, 2016

    今夏從花蓮磯崎出發,沿著台11線南行,直到台東加路蘭,來場東海岸藝術之旅。8個地景藝術散布海岸線,在大自然的舞台挺立。 1、土地上的快樂創作者:撒部•噶照新社半島的稻浪與太平洋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藝術家撒部‧噶照運用田土、稻草、稻穀、鋼筋與鐵網等媒材,打造海洋章魚與植物發芽造型的地景藝術,感謝海洋與...

  • 台北「藝饗」 妝點老靈魂的富藝旅

    August 19, 2016

    人生,就像一座探索不完的寶庫,積累著說不完的故事與無限的創意激盪,而當生活逐漸被沉悶的工作綁架;靈感被不知從何而來的制式價值觀俘虜時,別想了,快安排一趟和藝術不期而遇的旅程吧!為了解放現代人遭禁錮的靈魂,幫助全球旅人重拾生命色彩,首次跨足旅館業的富邦集團與富邦藝術基金會攜手合作,於2016年8月初,...

  • 李政諺 台灣刺繡藝術家在法國

    August 08, 2016

    寬敞明亮的空間、華麗奪目的水晶燈、五彩繽紛的珠飾…,這裡是新銳刺繡藝術家李政諺位於法國南特的工作室,落地窗前,這個33歲的大男孩正在專心縫製他近期的作品--十二年獸中的雞。  有人説Y世代都有著過長的青春期,看到李政諺Cheng-Yen Lee時,我終於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他和刻板印象中的3...

  • 一起來古道具中尋找「美的日用品」!

    June 30, 2016

    2003年於東京目黑的寧靜住宅區,出現有一處,融合旅館、餐廳、Bar、藝廊與選品店的CLASKA,在這裡集結了各領域創意人的心血,極具設計感與質感,開啟了複合式生活風格旅店的風潮。在今年夏天,小器藝廊邀請到CLASKA Gallery & Shop「DO」來台開展,不僅能一睹DO所設計生產的...

  • 靈性的凝視

    June 08, 2016

    大部分的攝影僅僅記錄表象,有些卻難能可貴地留下生命力,將剎那凍結為永恆;美國攝影師Edward Curtis於1906年拍攝一系列北美原住民的《The North American Indian》堪稱後者表率,縱使影像跨越一個世紀,畫面中那一對對泛黃的印地安人雙眼仍流露生命力。這股感動,在馮君藍的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