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穿垮京都

服裝

2015/10/26

LINE分享 FB分享

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內的畫作「日本趣味」以妻子莫內太太為主角,不過金髮碧眼的她卻手執扇子,穿起充滿圖騰的大紅和服,哈日味濃厚。這是在十九世紀末期,和服在歐洲引起一陣流行旋風的證據之一。對當時得咬牙穿束腹內衣的歐洲女性來說,和服不僅穿來透氣舒適,繽紛的布料也具莫大吸引力。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人,從日本和服出發的靈感,席捲時裝伸展台。這股哈日風潮,也連帶影響不少設計師的創作,迪奧前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比利時設計師德賴斯‧范諾頓(Dries VanNoten)等人的時裝設計,都能發現傳統和服的影子。

雖然,日本傳統服裝在式樣變化不大,但在布料和織品技法上大放異彩。舉例來說,京都著名的西陣織, 過去以提供皇室高級絹織物聞名,雖然得經過構圖、絲線分別染色、整經等繁複工序,但光是國家指定的不同織法,就有經織、緯織、凹凸織等十二種。

從「穿垮京都」簡單四字,點出京都人對於服飾衣著的講究更勝一切。

換句現代話,京都女性堪稱拜金女王。追根究柢,這種看重服飾的態度,除了追求美感外,更出自於嚴謹的禮數。

對受到皇宮貴族嚴格禮法影響的京都人來說,穿對符合身分的服飾是重要的。譬如,穿上和服,等於將一張大名片別在身上,不用張口說話,已經透露出個人背景:已婚婦女只能穿稱為「留袖」的和服,袖子短,約五十七至六十公分;而未婚女性穿著的「振袖」和服,袖子明顯較長,最長的袖子可達一百四十公分。一般來說,不同身分和年齡的人該穿什麼和服,可都有嚴格規定。穿錯了,就失禮。這樣的邏輯下,就連該怎麼穿也講究,小到幾公分的差距都錙銖必較。譬如,未婚女性穿的振袖,未穿鞋時,正面下襬距離地面要有五公分,但換到背面下襬距離地面就只能有一到兩公分。

因為把服飾視為禮的表現,京都人對於人的儀態之重視,也是首屈一指。最簡單一個例子,就是穿著正式服裝(無論是和服或西服),走路太快,在京都人眼中是非常沒有禮儀。動作要慢至穩陣,走路的重心要一致,身體動作不過度,平和前行︙︙,背後的邏輯其實是去除心煩氣躁,因為內在氣質才更影響外在美感。

如此細緻的堅持,從京都影響至全日本,不但顯示出日本人的嚴謹,而且對美的詮釋也有一致標準。日本服飾展現的美,從來就不是特立獨行的主張,反而像是日式庭園,是一種經過刻意安排和控制的美。

即使到了今日,日本受到西化影響,在京都以外的地方,和服鮮少粉墨登場,但穿衣禮數仍深植日本人的心裡。所以,對日本上班族來說,把正式服裝光鮮亮麗的穿出門仍是一件重要的事,從東京滿街皆是打領帶、著深色西裝的上班族就可知道。

小檔案_品味專家:市田廣美

學歷:京都府立大女子短期大學部
經歷:演員、美容師
現職:服裝評論家、日本和服師會會長
著作:《市田廣美教你第一次穿和服就上手》等兩百餘本和服著作
成就:因卓越和服師技術,獲頒「卓越技能賞」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