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醇味 手包茶
2015/08/18
- 文字 / 李莘于
台南市的百年茶行「振發號」,就是這麼一間店,它好像一扇通往古早年代的任意門,走入的瞬間,時間倒退了五十年。白髮佝僂,高齡八十八的第四代傳人嚴燦城,慢條斯理的從一百五十多年的錫罐茶倉中取茶、秤茶,然後將茶葉緩緩倒入交疊的白色油紙上,滿布皺摺的雙手將對角一拉、往中間一收,兩端一摺,不一會兒就成了潔白方正的茶葉包。嚴燦城順了順赭紅印泥,慎重其事的對準茶包中心,抬手印下「振發茶林」的正字標章。
顧客屏氣凝神,這過程不像宗買賣,反倒像觀賞一個莊嚴儀式。也就是這味傳了百年還不斷的手包茶,讓原本淡出市場的振發號,在推崇復古的現在,活絡了起來。
一八六○年,他的祖先嚴朱來到府城水仙宮宮後街開了茶行,但因財務吃緊,連生財工具都得用租賃的。振發號店中一字排開三、四十個蝕銹斑駁的錫製茶罐,也是當時向福建商人分期租的。錫桶上茶標寫「狀元」、「榜眼」等名稱來表達茶的品級;而「幔陀」、「天心」等則是罐裡茶葉的故鄉,福建武夷山的地名。如今裡頭換上台灣茶,茶罐成為看遍嚴家興衰的見證。
去年,老茶行又多了個新亮點,一位打扮入時的妙齡女孩和嚴燦城一起坐鎮店頭,嚴聆甄,民國七十三年次,茶行第六代。如果說阿公嚴燦城是茶行最珍貴的風景,就像故宮的翠玉白菜,那笑臉盈盈的嚴聆甄就是親切的導覽員,尤其是對語言(台語)不通的外國人及年輕人來說,就像吃了定心丸。
對於茶行第六代「傳人」的稱號,她態度保留:「我不敢當,當初回來只是單純想陪阿公、阿嬤。」過去來訪時,嚴燦城一人顧店,老先生嘴裡頻頻念著:「歹勢啦!目睭卡嘸看,我家一人沒法度。」只是當年輕的身影站在百年祖業的店頭,好奇與疑問排山倒海而來,嚴聆甄才發現,這間茶行的存在並非只是「阿公的店」,而是具時代意義的要角。
在台北當業務時,粉底與口紅是基本配備,回到老茶行,手裡握著的變鍋鏟和掃帚,要煮飯給老人家吃、打掃店面,「就從台北辣妹變成掃地歐巴桑!」嚴聆甄笑說。生活形態的驟變讓她一開始極度不適應,待十天就想走人,但漸漸的與同業前輩、當地文史工作者交流,嚴聆甄對於家裡的這間茶行,也有了新的認識與想法。從對茶知識白紙一張,到現在能對顧客侃侃而談,「我們家賣的文山包種熟茶,還保有武夷岩茶的傳統做法,茶葉是條索狀,焙火重、茶香濃……。」
但對嚴聆甄來說,最大的難題不是茶行的瑣事,而是說服頑固阿公調整工作。
「對阿公來說,茶行不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所以他只想守成。」正因如此,價格訂得與進貨價差不多,也不想做行銷活動。
活潑的孫女和低調的阿公,觀念的差異,讓祖孫倆也多次起衝突,嚴聆甄想與時代接軌的新點子,到了嚴燦城那兒往往被打槍。像是去年他們與市政府合作《十六歲茶事》的限量手包茶,算是振發號百年來第一次將觸角主動的伸向大眾。嚴燦城一開始也很反對,「覺得沒必要、沒事找事做。」
但在嚴聆甄一再溝通下,這台南最老的茶行終於首次在公開活動上粉墨登場,嚴聆甄號召了擅長佛像彩繪、做神像衣帽的男友陳家祥來設計包裝圖章。
這位被嚴聆甄戲稱「神明界Roger老師」的仁兄也妙,七十二年次的助理工程師,卻跑到佛具店工作。就在這群新生代的包裝下,振發號白白的手包茶,印上了新圖,但是仍延續著古樸的可愛,限量儘四百包,賣到沒存貨。今年的十六歲茶事即將來臨,他們仍會重新設計,雖然家族裡也有質疑,這種文化傳承的活動有賺頭嗎?未必,「但我覺得這是老店該有的guts!」嚴聆甄堅定的說。
過去是手搖茶、碳酸飲料信徒的她,開始學習品茶、焙茶,甚至深入山林,找尋優質好茶園談合作。因為人手不足,振發號所進貨的茶,是請有百年合作默契的茶園以指定方式焙茶,嚴聆甄希望這部分能慢慢收回來,親手焙出屬於振發號自己的味道。裝潢她倒不想大刀闊斧的更新,許多台南的老店拉皮整形後,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樣貌。所以無論是包裝或裝潢,就算會變,也只是微調,「因為這裡每一部分都有阿公投注的心血,也是他每天的生活,我不想讓他對這間茶行覺到陌生。」
嚴聆甄溫和卻堅毅的語氣,不躁進,將老店一步步推向市場,讓緩慢的步調持續,卻將茶香文化在台南以外的世界開枝散葉。
info報乎你知_(嚴)振發號茶行
店齡:150年起家商品:福建茶
地址:台南市民權路1段137號
電話:06-222-3532
創新力:今年將與台南市市政府合作推出「十六歲茶事」限量手包茶,並成立官方網站:www.teashop1860.com